HBO有一部超高评分的IT背景剧《硅谷》,用电视剧独特的艺术手段,将这个全世界闻名的高新技术区浓缩在喜剧故事里:四个“社恐”程序员跑到硅谷淘金,一个曾经富过的金主爸爸把自家唯一的财产——别墅当做孵化器借给他们住,看中他们屌炸天的技术,孵化成功后要他们10%的股份。
“孵化器别墅”成为这部情景喜剧中最重要的“情景”,事实上,美国大多数的孵化器也都聚集在硅谷,向初创企业提供着完整的创业服务和广阔的资源。孵化器的繁荣,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硅谷的繁荣。
“硅谷梦”有多可怕,除了无数来到这里淘金的技术者以外,世界各地都在仿效硅谷效应。自国内“双创热潮”以来,中关村大街从物理形态上是最像“中国硅谷”的存在,上海、深圳、杭州也先后打出“硅谷”的名号。与此同时,国内孵化器的数量一度达到世界第一。伴随着创业热潮逐渐冷静,创业孵化的行业集聚效应也在慢慢突显,创业者对行业技术、资源、效益的渴望比物理空间的需求更为刚需。
与之相对的,是行业大佬们不再孤立于行业的珠穆朗玛峰上,开始扮演起“孵化器”的角色,就像美剧《硅谷》里的金主爸爸一样,不介意分享自己的流量、资源甚至资金,为的是全行业的生态效应。
比如携程,在刚刚举办上市15周年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谈了谈自己“旅游业的硅谷梦”,向旅游业的中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开放携程的“孵化器别墅”,对于旅游行业创业者来说,携程的新年红包,来了。
垄断向左,生态向右,没有人想独孤求败
今年8月,全球创业投资及孵化器Y Combinator宣布正式入华,成立YC中国。这个孵化器有多著名呢?听听它孵化过的公司:Airbnb、Dropbox、Stripe,都已成长成世界著名的平台和产业供应商。
YC不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孵化器,在全国掀起“双创高潮”的2015年前后,硅谷的知名孵化器玩家们就已经开始瞄准中国市场,但照搬硅谷模式关注大学生创业和早期科技项目,来到中国遭遇了水土不服。与海外孵化器的水土不服相对应的,是国内孵化器的急速增加,一批孵化器带着闯出来的成功案例笑傲互联网江湖:早一点的有创新工场孵化出来的知乎,近一点的有桔子空间拿出来的摩拜单车。
繁荣背后,当创业的风口开始收紧,众创平台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的困局,面对创业者对垂直行业资源的“刚需”,实体孵化器们开始寻求自己的定位与特色,将广义孵化瞄准在具体行业中,以便聚拢行业资源,满足创业者的“刚需”。
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大佬们开始利用行业长年积累的资源,巨无霸式的平台,头部流量以及打下的资本江山,开始扮演起“孵化器”的角色。
其中,说得最直白的就是腾讯。早在2015年,腾讯就喊出“做中国最大孵化器”的口号。马化腾用“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来定义腾讯的发展模式:把平台开放给合作伙伴,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生态系统,重新定义孵化器,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从开放平台,腾讯把智力资源、流量平台、盈利模式共享给了创业者,截止目前开放平台是上的合作伙伴数量超过了2000万,分成数百亿元。
中国最大的孵化器,这个定义其实很难界定,物理面积的最大显然不是腾讯追求的目标,从孵化数量来说,阿里也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孵化器,微博也能讲自己是全中国最大的网红孵化器。
但这论证了一个事实:商业经济的角逐,最终就是生态圈的竞争,从企业到平台再到开放的系统,激励小型创业者互动、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整个生态圈的价值。商业巨头独孤求败的状态可能意味着全行业的没落,共建生态是行业繁荣的希望。
能力以上,责任以下,携程的责无旁贷
互联网巨头通过开放平台,以线上孵化器的形式调动起小企业的活跃度,玩得转互联网生态系统,而在垂直领域的行业巨头,要昭告这样的战略,需要在行业中足够的底气,毕竟孵化别人的前提是先成功的孵化自己。
携程成立近20年,可以说目前国内的中青年主力消费群体是一步步看着它“多年媳妇熬成婆”。从在线卖机票起家,到60多条业务线全面覆盖“互联网+旅游”,从上市前600万会员,年交易额10亿元,到如今中国OTA第一股,全球3亿会员,6900亿交易额,股价照10年前翻了20倍。
从规模与业绩来说,携程无疑是成功孵化了自己,从一家很小的公司,变成了全球最大的OTA之一。在旅游产业中,60多条业务线每一条都扎得极为广深。以大家熟悉的在线酒店为例,从易观给出的《中国在线酒店预订市场数字化分析2018》看:自2013年携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来,中国在线酒店的市场认可度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市场启动期发展至了成熟期,在此过程中,携程自2014年至2018年先后在行业内进行收购、重组、被投资等资本战略,形成了明显的携程阵营,,庞大的酒店供应链和海外库存,在已经形成的在线酒店市场成熟期内,以绝对的优势位列行业第一,并不断挖掘细分市场需求,引领了亲子酒店服务的新风向。
在酒店行业的绝对优势,携程得到了什么样的评价?有人这样说:几乎整个酒店行业都在为携程打工。虽然中国有句古话叫“能者多劳”,相信携程一面为自己的“能力”所欣喜,一面对行业发展有着深深的担忧:上一个10年是覆盖了全球140多万家酒店,股价也翻了20倍,那下一个10年去哪里寻求增长点呢?
能力以上,责任以下,做旅游业的孵化器,做旅游业的生态圈,国内OTA除了携程没人能做得了,也是携程的责无旁贷。
不似BAT的绝对自信,携程在向旅游业的中小微企业、发出“孵化”邀请时,使用了“赋能”这个词,一面是诚恳地反驳外界对携程贴的标签,一面是对整个行业走向慎重地迈出脚步。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携全行业开启的新旅程
旅游业的孵化器,携程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呢?从三个维度来看。
首先,孵化对象。整体对象明确,面向旅游全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创业者。实际上携程面向的是两端,一端是供应端,缺少客源,资金不足,系统化和专业化不够;另一端是销售端,产品库和销售系统需要支持。
“一些特色旅行社如果要单独建个网站或App是不可能的,但携程通过自身的流量和外部对接的流量,可以精准赋能某一个特色产品,比如游学、高尔夫旅游、滑雪旅游。”携程的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描述的具体场景时说得很清楚。
对于手握地方旅游资源却无处发挥的创业者而言,开一个微信公号这样的自媒体账号虽然简单,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知名度,但从流量到盈利的转化率实在太低。携程的平台将真正意义上为他们打开旅游市场的“盈利接口”,这种接口的选择还是多样化的,根据创业者自身优势可以“对号入座”:在乡间田野有闲置房产的,选择民宿接口,遵循平台要求,开启账号,静静等待携程带来的客源;海外留学生擅长景点带路的,进入“当地向导”接口,被平台审核通过资质以后,就可以带着国内来的老乡体验接地气的海外生活;有辆车的“个体户”,进入网约车市场的选择不再局限于日常生活场景的滴滴,自从今年3月底携程拿下“网约车牌照后”,司机和游客一起“说走就走”;此外,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的创业者,如旅游定制师甚至是旅游KOL,也将在携程平台上注册账号打捞自己的第一桶金。
其次,孵化资源。携程从全产业链拿出了6块资源帮助创业者,分别是:服务、金融、技术数据、产品、定价、流量。其中,为中小型创业者所关注的应当是金融、技术和流量。
资金上,携程以自身体量为背书,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为中小酒店装修提供融资支持,在今年9月,北京和哈尔滨的连锁酒店通过携程“驿启装”获得了共计1400万元的授信;
技术上,以租车为例,携程“租车宝”,加快供应商、车企、金融服务的渠道互通,以技术输出的方式,为供应商降低租车风险;
流量上,相比自己在互联网上费劲吆喝,携程的流量大船对于创业者而言,是水到渠成。而携程作为大数据技术引用在旅游行业的领跑者,积累的行业数据和技术优势,3亿用户每天产生50TB以上的海量数据,为创业者在个性化营销、提高转化率及商业决策上降低创业成本。
在携程的优势业务线,酒店行业趁着成熟的系统率先发力,进行知识输出:今年5月,正式成立的携程酒店大学,课程内容包括数据分享、点评规则、服务质量、收益管理,覆盖酒店全方位运营,输出近7个月,有7万名酒店从业人员参加了这种培训。
第三,孵化原则。对于携程这样具有自营品牌的平台,诸多中小企业会顾虑公平性的问题,携程CEO孙洁在接受专访时也坦诚“这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携程采用的是两大原则,第一透明,规则定了就要遵守一致性;第二是公平公正,在平台上的产品一视同仁。
在今年5月,携程发过一封对股东的公开信,在阐述携程核心价值观以外,着重强调了携程通过开放平台系统的搭建来构建旅游生态系统,这是携程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时隔半年,携程拿出的平台升级版赋能战略,将整个旅游业的生态圈又往前着力推了一把,而从具体实施内容来看,携程诚意满满,在即将迎来2019年之际,给所有旅游业的小伙伴拜个个早年。
对于携程,半年前的期许,曾经的将至,已至;对于整个旅游业,互联网的下一个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