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当大家都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发展时,百度和今日头条两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大小巨头之间却突然闹起了幺蛾子。
12月28日,路透社发表了一篇《字节跳动将取代中国BAT中的B》,顾名思义,该文章认为字节跳动,也就是今日头条所隶属的公司如果与百度合并,将打破中国互联网行业原有的巨头格局,组成新的“BAT”阵型。
文章因此被进行多方解读,部分吃瓜群众认为,百度与今日头条似乎马上就要被合并了。百度对此的回应是“暂不考虑收购今日头条”,而今日头条这边的回复更是将事件推向了高潮。
字节跳动副总裁李亮晒出文章截图,并评论“论学好四六级英语的重要性”,暗指百度对文章的错误理解以及指出文章中所谓的合并,其实更倾向于今日头条取代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三大巨头之一。先不论这篇文章的正确与否,单就李亮的回复来看,今日头条的野望可见非同一般。
事实上,这并非今日头条和百度的第一次打擂,今日头条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宝座窥视已久。早在之前,今日头条就已经开始对垒百度,并叫嚣其他巨头。从今日头条的战略打法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什么叫真正的 “no zuo no die”。
多方树敌
“作妖”到没有朋友的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以内容分发起家。2012年互联网创业者张一鸣创建了今日头条APP,这是一款依托“算法技术”,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推荐平台。通过对用户数据分析,为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分发,借助时代碎片化、个性化、高效性等特点,攫取了很大部分的流量,在一众信息平台混战中脱颖而出。
与今日头条相似的产品还有内涵段子,虽然平台目前已经被停封,但不可否认,曾经的内涵段子也是今日头条收割互联网流量的一大利器。由于不可抗力的因素,内涵段子被勒令停封之后,今日头条开始着手短视频行业。2016年,今日头条推出短视频,“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一系列的产品矩阵逐渐成型。
手握今日头条和抖音两大流量杀器,今日头条成功挤进中国移动互联网小巨头行列。相关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今日头条旗下大大小小的平台用户使用总时长已经位居互联网行业老二的位置,仅次于腾讯。当流量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今日头条开始走向流量变现和生态布局这两个几乎是所有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巨头都不可规避的发展道路。因而,当今日头条开始进行流量变现,布局社交、电商、文娱、金融、教育等众多领域时,需要面对的敌人自然就会增加。
与百度的信息流之战
百度是今日头条必须要攻打的敌人。如果与其他巨头之间的战争是今日头条自动挑起的,那与百度的战争则是市场导向下的产物。今日头条与百度的主力同属一个市场,二者都是AI驱动下的“搜索+信息流”,通过广告实现营收的商业模式。因而双方面向的是同一个市场的流量群体,同一个市场的变现群体,只不过百度的优势是“全”,而今日头条的优势在于“精”。
一山不容二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史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最终的局势是寡头为主,其他小头为次,想要在细分市场中获得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在血雨腥风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市场上独一无二的霸主。这也意味着,今日头条想要变大变强,就必须要虎口夺食,对标百度。
2018年1月29日,今日头条发布声明称百度利用垄断进行“不正当竞争”,并对此给出了相应的六条证据。事件的起因源于今日头条认为百度搜索头条官网显示“该页面因服务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的举动是针对头条自身。随后,网上就有了百度设立“打头办”的消息出现。百度当然不肯认账,将发布“打头办”消息的媒体人告上法庭,并撰文反击今日头条。双方的口水战也由此爆发,直到现在“口水”还狂流不止。
与腾讯的短视频、社交之战
“百头大战”还没结束,今日头条又开始将目光瞄向“BAT”中的另一巨头——腾讯。2018年5月8日,张一鸣发朋友圈庆祝抖音Tiktok Q1苹果商店下载量位居全球第一,这看起并没有什么毛病,分享喜讯人之常情。今日头条“作”就作在嘴不留情,报喜就报喜,还非要在报喜的同时捎上腾讯。张一鸣的原话是“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看到这句话你说腾讯能不气吗?马化腾立刻给予了回复“可以理解为诽谤”。张一鸣随后又进行了解释,但不管怎么说,今日头条与腾讯算是杠上了。
腾讯开始重点发力微视短视频,并在2018年年末推出新版本的微信,新版本中添加即刻视频。可以看出,腾讯的这一系列举动除了填补自身社交流量上的短板,内容、社交融合的背后也将矛头直接指向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当然不甘示弱,在不久前的“头条生机大会”,头条透露在未来的时间里,将重点深耕社交化,多家媒体的报道显示,今日头条不久后将上线一款名为“飞聊”的社交APP。
腾讯的流量变现体系是以流量为基础,通过投资的形势将产业链相互进行连接、粘合,实现高效可循环的流通模式。社交流量是腾讯的根基,因此,今日头条用社交产品去挖腾讯的墙角,只会加剧双方的关系逐步恶化,“头腾”之间战火会借势蔓延开来。
与阿里的电商、文娱之战
在“BAT”三大巨头中,今日头条与阿里的关系算是比较友好的,双方正处于亦友亦敌的处境之中。虽然今日头条与阿里目前仍有类似合作的嫌疑,例如抖音的商品橱窗可以直接对接到淘宝上,但问题在于,今日头条在探索流量变现的过程中想要实现生态化、多元化的发展形式,无非就是对标阿里和腾讯。腾讯已经对上,阿里还会远吗?
要知道,早在之前,今日头条就已经多次试水电商业务。2016年开通“特卖”频道;2017年又推出电商平台“放心购”;到2018年9月,“值点”APP又开始上线,今日头条对电商领域的野心可从中探知一二。而12月20日,今日头条进军保险行业的消息突然强势刷屏,今日头条进军金融行业的野心昭然若揭。除此之外,今日头条在短视频行业经过不断下沉,最终会走向长视频领域。无论是电商、金融还是长视频,剑锋都指向阿里,可以预见,今日头条宣战阿里不定就是早晚的事。
“作”自己的路
让自己和别人无路可走
虽说商场无朋友,但像今日头条这样到处树敌的在互联网行业还真是非常少见。尽管要保持自主发展,实现生态布局、多元化发展,必须在巨头中杀出一条血路,但就今日头条这样到处叫嚣、四处树敌的方式显然不太可取。尤其是在自身还存在颇多隐患的背景下,今日头条依旧选择与三大巨头硬杠,该说一句初生牛犊呢?还是勇气可嘉?
众所周知,国家肃净网络环境时,今日头条是经常被约谈的对象之一。这与今日头条灰色的背景颜色相关,所谓的灰色背景,即指今日头条传播的内容里掺杂了许多不良信息以及版权问题。随着国家对网络环境监管越发严厉,平台可利用灰色地带攫取流量的空间就会相应缩减,这对于今日头条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事情。
2017年年末,因传播色情低俗信息,造成严重恶劣的舆论影响,今日头条手机客户端“推荐”“图片”“热点”“社会”等频道相继叫停。2017年春节,当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在春晚上豪掷千金怒刷存在感时,今日头条尴尬了,旗下的短视频春晚冠名被临时撤下,究其原因是由于平台直播上的李天佑,中国第一喊麦人在喊麦时因歌词含有违法性质被央视点名批评。直至2018年4月10日,广电责令今日头条网站永久关停“内涵段子”及其公众号。
说了内容再来剖析技术。今日头条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成就主要是依托强大的“算法技术”,不可否认,算法技术的确厉害,但算法并非万能。数据是算法的基石,内容平台用户数据的收集、量化指标主要以点击率为主。这也意味着,通过算法计算出来的内容推荐,实则是一种略含畸形的推荐,推荐出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依照用户搜索过的历史数据进行参照,用户看到的永远是自己搜索过的相关信息,内容边界很难被扩张,且优质内容容易淹没在众多无效的信息之中。
今日头条令人诟病的也在于其算法的“精”。有一部分用户吐槽,在使用今日头条APP的过程中,只要一不小心点了什么文章,平台就会开始接连推送此类文章,这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个非常不便利的设置,毕竟现在的手机基本都是以触屏为主,手滑点错的概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今日头条属于典型的“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原因在于“抖音”诉“伙拍小视频”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一案。12月26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驳回抖音诉求,认为涉案短视频符合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伙拍小视频对此不构成侵权。当然,这个案件推动了短视频版权确立的发展,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但通过该案件的发生,不难看出今日头条对于自身生态的维护性和封闭性。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内容和短视频是其重要流量来源,但短视频本身的壁垒较低,这也意味着,今日头条需要通过推动短视频版权的确立,将抖音的优势壁垒高高建起。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身处灰色地带,今日头条企业内部问题频出,尤其是关于在员工腐败受贿事情上。12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今日头条母公司又出了行贿受贿案件,商务扩展员汪某,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及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被刑事拘留。类似事件层出不穷,给今日头条带来的是品牌形象被一再破坏,最终将导致用户流失等恶性影响的不断出现。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的是时间被光速运转,这种特性在资本市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就是资本被光速性后的具体表现。
在这种特性的影响下,高楼被迅速建起,例如美团等小巨头,然随着风浪不断侵蚀,根基不稳的高楼就容易被冲倒,例如共享单车ofo。在根基不稳之前,不断“作妖”的今日头条如果继续树敌,那等待他的结局恐怕难逃“作死”二字。
今日头条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快速崛起,就必有过人之处,但巨头之所以被称为巨头,就表示其地位具有不可撼动性。想要一锄头翘动几大巨头,今日头条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毕竟,微信、淘宝、百度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不用头条和抖音似乎并非难事。总的来说,今日头条想要成为比肩“BAT”的巨头,未来仍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