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科技赋能”企业的浪潮,金融作为与科技高融合性领域之一,自然被推向新的风口。
而智能投顾作为金融业的“智能化”载体,自然也顺势成为新的焦点。无论是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企业,还是平安、招商等传统金融机构,亦或是初创公司,都已经顺应潮流,搭上了智能投顾这辆班车。
目前行业格局雏形初现,Statista数据显示,预计到2022年,中国智能投顾管理资产总额将超6600亿美元,覆盖人群将达到1.03亿。在市场发展前景之好下,该行业正走向何处,更是备受市场关注。
下面,本文将根据最新发布的相关报告,对智能投顾行业未来趋势做一些窥探。其中,以韭菜财经大数据最新发布的“2019年1月智能投顾top20排行榜”作为本文对智能投顾行业分析的一个参考依据。
趋势一:“拼爹”正成为智能投顾平台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智能投顾可以说是传统投顾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算法等新科技之力,所发生的“突变”,具有门槛低、费用低、效率高等新特点,但本质上,依旧是以提供财富管理服务为主。这也就说明了一点,智能投顾依然承担着用户和金融产品之间的桥梁作用,而能否成为被客户选中的理财咨询平台,这取决于客户对该平台的信任度。
再加上,去年国内大量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频频暴雷,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相关理财平台的信心,理财人对于平台的风控能力、专业水平等因素的考量更加敏感。因此,平台的“安全指数”也成为投资者选择理财平台的一项重要参考准则,对于日益崛起的智能投顾平台亦是如此。
而这些说法从榜单中可以看出,能挤进前20名的智能投顾平台,有很大的原因离不开自身具有的强大且发展较为稳定的大企业这一重要的助力器,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拼爹”。如具有互联网巨头企业作为背景的有蚂蚁财富、理财通、京东智投;具有银行背景的壹账通、摩羯智投;具有上市背景的小赢理财、璇玑;专业背景下的投米AR等。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那些具备“拼爹”背景的平台,该智能投顾平台也具有大企业技术水平、风控能力、市场影响力等资源的基因,较其他初创公司,其稳定性、专业性、可靠性更高。因此,高度关切理财平台风控水平的消费者,他们对这些具有强大企业作为支撑的平台,青睐度更高、信任度也更高。
而站在平台发展的角度来看,各智能投顾平台自起步开始就伴随着营销、影响力、用户关注度、用户体验等厮杀,再加上投顾业务的智化,实际上前期就伴随着对人工智能等高成本技术的输出,前期的切入压力并不小。
若能借助互联网巨头BATJ、传统银行、上市公司等这些大企业“财力”、“物力”及“影响力”,不仅可以缩短技术输出周期和缓解成本压力,更是提高了企业的起跑点。这样一来,“拼爹”的平台所需要跑的距离较短,发展速度自然比其他新创平台的发展速度更快。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竞争正从“单打独斗”走向“强强联合”的大环境下,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作为支撑,对于智能投顾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驱动作用。或者说,未来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绝大部分智能投顾平台也将会是那些具有强大外力作为支撑的平台。因此,“拼爹”也正成为一个影响企业竞争和消费者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趋势二:按图索骥已失宠,满足内需才是争宠之道
说起来,智能投顾最早盛行于2010年的美国市场,后于2014年进入我国市场,因具备广阔的发展情景及顺应金融科技化的发展潮流,吸引各路玩家踊跃试水,智能投顾也随之成为市场的新风口。而这样的兴起方式,实际上也埋下了智能投顾行业在我国市场中无法很好向阳发展的种子。
毕竟,智能投顾在国内属于新行业,并没有相应的前车之鉴,而美国便是最好的参考市场。因此可是说,国内绝大部分开展智能投顾业务的平台,在很大的层面上都效仿了国外资本市场预期理论。不过,因我国的投顾市场是“卖方市场”,而美国属于“买方市场”,故而国外的智能投顾方法并没有完全适用于国内市场。因此,智能投顾的应用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以蓝海智投为例,其是国内最早涉水智能投顾的平台之一,力致于打造“中国版Wealthfront”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但因该平台的智能资产配置策略是基于对全球大类资产收益的长期预期,这与国内投资人乐于追求的短期收益相互违背,现蓝海智投的相关业务也随着智能投顾风口的消退,接近停滞。
此外,曾被视为智能投顾“黑马”的弥财,也因过于对标国外的Wealthfront,现今陷入转型困境。显然,这些摔下神坛的平台,很大原因是他们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落得业绩疲软的下场。
而我们根据榜单上那些备受投资者青睐的平台中,或许可以探索出什么的内容和形式更适合国内的智能投顾业务。
就拿摩羯智投来说,其依据货币、固定收益、股票、EIF等资产大类,根据不同的期限构建了30个组合产品,然后根据用户的风险偏好,为其匹配相应的投资组合方案。凭借产品多元化、匹配流动性、银行基因的专业性等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相关资料显示,仅半年的运作,摩羯智投的资金规模已经突破了50亿元。另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摩羯智投的申购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中,我们俨然看到,国内智投行业的未来。按图索骥虽在短期内能够以“新意”吸引消费者,但依旧不是长久之计。纵观整个市场,那些最后能够遗留下来的平台一定是善于抓住消费者的心。换而言之,就是“产品为主,服务为辅”才是受宠的永久之道。可见,满足内需始终是智能投顾平台“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主导因素。
趋势三:“To B”时代下,“To C”主体正走向“To B”模式
伴随着智能投顾行业由初创期渐走向成熟期,一个现象也开始步入我们的视线:C端赛道上的玩家,正陆续转移战场,走向B端的赛道。其中,除了PINTEC旗下的璇玑较早探索与B端市场外,还有弥财、财鲸智投、蓝海智投、壹账通、理财通等平台都已相继开拓了B端市场的业务。
这样不约而同的转变,不免让人好奇,智能投顾的战场在国内依旧属于初创期,各平台的业务成熟度还不够深。那么,这些平台究竟在急什么?
一方面,国内的智能投顾发展虽较为缓慢,对用户流量的挖掘还未达到红利封顶的阶段,但因个人理财用户基本上属于散户,对于C端用户流量的获取成本高。
再加上,国内金融市场产品匮乏、收益不稳定、投资额度受限等原因,想要在此夹击下,与发展多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抢”用户,难度系数并不小。而2B是一片大蓝海,未来可发展空间大,平台的存活率也大。就如蓝海智投CEO刘震采访所言:“2C市场起来的慢,2B在现阶段能更快地获取现金流,可以养活团队。”
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历来都处于国内的强监管地带,智能投顾最为行业中的一个分支,自然也身处于其中。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市场上共有108张证券投资咨询牌照,但到了2018年2月,反而只剩下了84张。
在严监管时代下,散、乱的C端市场显然加大了平台的治理难度,而B端市场面向的是机构、企业,相对而言更容易把握风控,合规发展。在这样的压力下,智能投顾平台为了降低运营难度系数,而选择转向B端也无可厚非。
诚然,为了生存,各平台在竞争压力和监管压力的双重驱动下,正逐渐转移战营。而监管依旧会继续,C端市场不会因为这些智能投顾平台的转移而变成蓝海。这也就说明了一点,智能投顾B端的赛道上,依旧会迎来很多参赛者,B端的竞争也会愈来愈激烈。
未来智能投顾平台需加码内建,迎刃而上
由此看来,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正驱动着智能投顾行业的走向。而根据韭菜财经大数据所调研的智能投顾平台排行榜中,所引申出来的一些行业发展趋势,有了一个清晰的解答。对于智能投顾平台来说,这次分析即是针对用户选择智能投顾平台的考虑因素的一个摸底,也是在探索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动向。
因此,从报告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风口过后,智能投顾想要再次迎来新的风口,就必须要有所行动,且还需从自身出发。
一方面,既然智能投顾平台想要做传统智能投顾的升级版,那么所需要考虑的升级点就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人工智能的层面上,而是渗透到投顾业务的各个层面上。
在产品上,企业需要引进大量专业的人才,在相关智能设备上,制定一系列产品组合,满足消费者的理财需求,做到“千人千面”而不是“千人一面”。在用户体验上,根据客户的消费喜爱,调整理财操作的步骤,给客户提供灵活且不繁琐的消费体验。只有智能投顾平台具备差异化的服务,市场竞争力才会更加强劲。
另一方面,智能投顾受监管的力度未来将不会亚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合规依旧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能否合规化发展也将会是压倒智能投顾平台得以继续的一根稻草,相继暴雷的P2P平台便是最好的说明。
所以,在追求智能化风口的同时,智能投顾平台还需要加大对区块链等新科技的输出,加强企业的风控力度,及时规范不合规项目,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去年大量P2P平台的病退,给予了智能投顾行业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如何拥抱市场发展趋势,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迎刃而上,也将是智能投顾行业下一个战场的比拼。在科技赋能时代的驱动下,智能投顾的发展依旧可期。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