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社交电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除了拼多多、小红书、贝店等社交电商百花齐放,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入局社交电商,更是再次证明了社交电商模式已成为赋能电商发展的新增量。
虽然社交电商发展火爆,但是对于当前的电商行业来说,线上流量的天花板是共同要面对的问题,找寻新的突破口已成为当务之急。
己亥猪年伊始,就已经有社交电商开始行动了。比如社交电商的后起之秀贝店,在年初就推出“好货联盟”、“三赔计划”等措施,2月15日,更是以“满格电”状态打响贝店“一县一品”开年第一炮——其平台上来自四川的不知火丑橘24小时内狂销144万斤。
2019,社交电商狂欢仍将继续
(2015-2020年中国社交电商用户规模走势)
发端于2014年的社交电商,突然在2018年成为“风口”,并以裂变式的成长速度令人瞩目,进而成为资本追捧的“香饽饽”。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社交电商融资总金额超200亿元。
在流量红利逐渐耗尽的后电商时代,基于朋友圈生态的社交电商所带来的裂变和爆发式增长,似乎正在掀起另一场逆袭,并被认为是零售行业“第三极”。
另外有数据显示,2018年“双11“,在购物APP的TOP10排行榜里,有5家都是社交电商公司,社交电商已经占据了电商行业的半壁江山。
资本市场也佐证了社交电商领域的狂欢,据统计,2018年共有7家电商企业上市,当中有3家是社交电商(拼多多、有赞、蘑菇街),其中拼多多仅用三年时间便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社交电商创业公司的标杆。
此外,BAT也在加强社交属性的建设,阿里也宣布推出了淘宝特价版、京东也做起了拼购业务,腾讯也与唯品会合作积极探索社交电商新模式。
与此同时,后起之秀也以黑马之姿拼命追赶,比如, 2017年8月正式上线的社交电商APP——贝店,仅用一年时间,就几乎与它的前辈并驾齐驱了,2018年,贝店单季度订单量超过1亿。2019年初,贝店会员用户达到了5000万,覆盖了地级行政区域337个,占中国所有地级行政区域的96.6%,覆盖了县级行政区域2756个,覆盖了全国所有县市区域的95.8%。
可以这么说,作为后电商时代的“新物种”,社交电商,这一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俨然已经成为2018年度最热门的电商模式。
那么,2019年的社交电商会如何发展呢?
不少业内观察人士都认为,2019年,社交电商整体形势看好,行业总体销售总额、从业人数会再上新高,狂欢仍将继续。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跨年演讲是专门提及,“社交圈层社交奉行”,强调圈层社交、私域电商、会员制的风行。
2月12日央视二套财经频道也播出“网购新模式崛起,社交电商用户规模超2亿,从业者超3000万”,行业增长速度约50%。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社交+电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贝店董事长张良伦认为,社交电商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因为其满足了两大特征:不仅有前端的流量创新,还利用流量效应驱动了后端供给侧的变革。“社交电商会成为电商或者零售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势力。我们大胆预测,无社交不电商。”
解锁新赛道是当务之急
从最初的草根狂欢,到如今巨头纷纷入局,市场的边沿也日渐清晰,社交电商也面临发展的瓶颈期。原本已有强话语权的阿里、京东等综合类电商在不断强化供应链拓宽品类涉及的深度与广度,挤压着新生电商的生存空间。
如何解锁新赛道,成为了众多入局者关注的焦点。虽然社交电商赛道日渐拥挤,但是解锁新赛道也并非没有可能。而其中的敏锐者早已在准备。
2018年12月12日,拼多多推出了“新品牌计划”,将扶持 1000 家覆盖各行业的工厂品牌,帮助他们更有效触达 3.855 亿消费者,拥抱内需大市场,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表示:“前端,我们通过创新的‘可视化平台’实现透明化生产,消费者可以看到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信任升级’;中端,工厂的所有生产信息都会同步至平台进行备案,对商品全链路进行追溯,实现‘品质升级’;后端,我们将持续提供大数据分析、研发建议并倾斜流量资源,实践以需定产,实现‘需求升级’。”
显而易见,这是拼多多在拼团模式之外寻求的一个突破口。
黑马贝店也在迅速行动。2019贝店年度盛典上,贝店推出深耕供应链的“厂牌500” 计划,预计起步投入2亿元,帮助扶持500家品牌工厂实现年交易额过千万。
事实上,甫一成立,贝店走的就是与大部分电商差异化竞争的一条新赛道。贝店在整个用户和供应链组织形态上与其它电商是不一样的,对两端做了更强有力的管控,在当中找到了一条非常差异化,并且未来有更大规模的道路。
贝店总裁顾荣,这位当初四年连升四级,阿里最年轻的产品专家,曾用“一棵树”来形容贝店的新模式。“拼多多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草原,每个人都是一棵小草,没有高高低低。但在我们现在的模型里,找到的是一棵树,这棵树会有一个个人作为KOL,不断影响着上面所有的人,从而形成新的社群业态。”
对于社交电商的新赛道,顾荣这么认为:“目前社交电商还在中场阶段,拼多多是一个赛道,未来还会有第三、第四条赛道,社交电商会是百花齐放,下半场一定会有更多新场景的突破和新物种的出现。”
可以预见,未来贝店将围绕“场景”“需求”“本质”“变化”等关键字寻找新场景和新物种。
贝店在2019年设定的目标是,至少触达一亿用户,并通过一亿的社交网络构建一种新型的新零售基础设施。
从供应链入手提高用户体验
社交电商发展到今天,也已经与最初微商的模式大不一样了。一家优秀的社交电商,必定是完成了前端的流量创新和后端的供应链创新。如果只有前端流量创新,不足以长到足够大,只有加上后端的供应链创新,在商品体验、物流体验和服务体验上,做非常好的优化与管控,才能脱颖而出。
著名投资人、中金前海董事总经理胡祺昊就指出,产业创新前台的驱动力是模式升级,但后台的推动力量必然是技术和供应链实力。模式创新的本质,就是将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技术融合升级,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带到广大消费者面前。
贝店作为社交电商的“后来者”能有如今的惊人的成绩,绝对与它的供应链战法有直接关系。
张良伦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供应链对于社交电商来说,它是最基本的东西。为什么过去很多新的同质化电商没有成功,因为它没有很成熟的供应链,去实现整个商品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品质。”
目前,贝店平台的货品供应,已经形成了三层的源头供应链体系:
第一层是品牌直供,贝店与优秀品牌方签订战略合作,由品牌方直接供货,确保品牌正品,严把产品质量关;
第二层是工厂优选,打造贝店专属的独特的供应链。直接从他们的源头出发,从设计、制造、工艺、物流配送全链面介入进去,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幅度地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流通,确保了能够用最好最低的价值买到最好的品质,从而提供最优质的体验和服务;
第三层是贝店“一县一品”项目呈现出来的原产地直供。
这三层供应链完善了贝店在供货端的体系,确保源头好货。
2019年贝店将联合5000家国内外优秀品牌,成立“好货联盟”,同时贝店公布“三赔”计划,承诺“假就赔”“贵就赔”“慢就赔”,其中“贵就赔”全面升级,实现商品到家价买贵就赔。
至于贝店的开年第一炮——四川的不知火丑橘24小时内狂销144万斤,其实是贝店在“一县一品”项目上的深耕。
2018年初,贝店就已经推出“一县一品”扶贫助农计划,相继签约和帮扶了全国十余个省区的20多个贫困县,为贫困地区农民创富增收数十亿元。
贝店2019年继续在全国50个贫困县和地区成立贝店“一县一品”扶贫示范基地,与当地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农产品的订单式采销,一站式培训指导和全方位品牌推广,助力打响100个地域性农产品品牌,帮助20万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
贝店利用自身创新优势,将农村电商进行线上线下融合,通过完善鲜活农产品的直供直销体系来推动农产品上行,助力当地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与产业直接对接,将整条链路溯源到顶端,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把控品质。
有业内人士表示,贝店投入大量资源打造的供应链体系,形成了很高的竞争壁垒。
高品质是社交电商的护城河
社交电商2.0时代,低价竞争早已不是竞争的主流模式。更多电商都将目光投向了品质。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理解不断加深,更重视商品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购物过程创造的体验。
所以,品质是社交电商的护城河,或者说,是所有零售商的护城河。
事实上,打造贝店的源头供应链体系,正是通过对生产端的布局,把控商品品质。
张良伦曾谈过贝店选品的问题。“第一阶段,是人工选品;第二阶段,变成了AI、机器选品;现在是第三个阶段,人工的权重又越来越重了。贝贝网的时候,我们几乎前端100%用AI机器、大数据推荐。贝店很大部分首页权重是由专业的买手,采购和运营参与的,人工的权重反而重新放大。整个选品跟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开始注重买家的体验,以众包的方式选品。我们签约品牌的时候,已经让店主和用户到签约现场了解品牌了。我们把所有风险较大的选择前置化,降低消费者选品的失败率。”
在“一县一品”项目中,精选国内地域性优质农产品,深入其产地源头,通过“溯源之旅”的微纪录片,展现农产品的种植及生产加工过程,“透明农场”使消费者放心购买。
想要打造平台品质感,仅仅把控源头品质还不够,物流、客服等都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据介绍,贝店自营团队由专业买手、品控、质检等部门组成,从前期资质审核、货品采购到后期品质监督,形成质量闭环。
贝店还拥有专业的质检实验室,每个品牌的货品上架前,都需要经受质检的考验。有意思的是,贝店还有一个每天买买买的部门,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贝店进行定期的匿名购买,一旦发现收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就会对品牌做出处罚甚至直接清退的处理。
另外,贝店还有超十万方的全国仓储面积,可以以最高效、安全的运作方式将包裹送到消费者手中,确保用户体验的高品质。
模式可以颠覆,但品质永远无法颠覆。社交电商是新零售时代的风口,但是谁能成为飞上天的那只“猪”,就看谁能成为品质之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