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电商的江湖里,淘客曾经是一个传奇,他们通过QQ、论坛、博客等方式推荐网店和商品,成为电商与顾客的纽带,成就了一批电商,也成就了自己。
不过,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社交电商成为风口,嗅觉敏锐的淘客们也迅速转移阵地,涌入社交电商的生态圈中,开启带货新模式。今年以来,以爱库存为代表的社交、库存类电商平台已经吸纳了众多淘客。
社交电商的风口,是淘客迭代的方向
互联网真是个造物时代,造了无数的新物种,比如造就了电商,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之后,淘客,这个新物种也应运而生了。
在电商刚崛起的年代,淘客扮演的是类似于超市导购员的角色,他们通过QQ、论坛、博客等方式帮淘宝商家推广商品或者店铺。
因为没有职业门槛,可以兼职、没有上下班时间、不需要办公地点、对年龄性别都无限制……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
据最新数据显示,淘宝联盟2018年分佣达300亿,年收入过亿企业8家,全年活跃淘宝客400万,从业者超千万。不仅有百度、360、搜狗、小米等大玩家,还不乏大学生、专职妈妈、便利店主、蓝领群体等角色。可以说,这是个极其繁盛的行业。
然而,身处互联网时代,“迭代”就是绕不开的话题,就算当前繁花似锦的淘客也不例外,虽然目前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迭代”已经迫在眉睫。
一些有远见的大牛淘客,在2018年就提出转型的说法。理由有三:
首先,电商法的出台,让市场越来越规范,也会让淘客的利润越来越透明;
其次,流量门槛在逐步提高,在淘客发展早期,只要把优惠券信息发到网上,就能获取流量,只要多找一些商品的优惠券,多发送就能获得更多的佣金。如今,进入互联网下半场,用户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各底层的中小淘宝客,赚着很少的毛利,夹缝中生存;
第三,淘客数量的爆棚,做的人多了,竞争必然也更加激烈,成为脱颖而出的淘客太难了,而小淘客也会因为竞争力不佳被淘汰。
那么,迭代的出路在何方呢?还是要看看这两年的“风口”——社交电商。
2018年双11,在购物APP的TOP10排行榜里,有5家都是社交电商公司,社交电商已经占据了电商行业的半壁江山。
社交电商的快速崛起,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潜在流量的开采。通过“社交”对消费者重新进行角色定义——传统电商对消费者的定义是“买家”,社交电商对消费者还多了一层“分享者”的定义。
例如,很多社交电商的模型都是:我是一名用户,为了获得这个平台的收益,我需要向其他人进行传播。其他人为了获得同样的收益,也会向别人传播。
这样层层推进的“裂变”式传播,逐渐形成了节点型的网络结构。这些网络结构再慢慢演化出社群网络结构。最后一个一个社群形成,社群的力量是聚集同类消费者需求,同时它也慢慢不断裂变形成新的社群,形成新的网络形态。
社交电商还有一个特点是供应链的创新改造。过去供应链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且供应链的链条长、环节多,社交电商通过聚集需求整合供应链资源,缩短供应链长度,拉近用户与生产者的距离拉近,让用户获得低价好品。
其实社交电商的逻辑,倪叔已经拆解过很多次了,相信很多从业者本身也有比较深的了解。当前,各种玩家,甚至包括BAT都在切入社交电商的赛道。
总之就是一句话,依靠流量生存的淘客,必须要切入新的流量采掘场,才能迎来新的发展。而事实上,淘客转型做社交电商的分销商也是具有很多天然优势的,包括他们对货的理解,以及对流量的二次转化,他们都是很有经验的。
嗅觉敏锐的淘客早已在转型的路上
我们来看一些实际案例,最近倪叔也与一些淘客有一些比较深的交流,他们相当敏锐,早就切入了社交电商的领域。
先说大林,他是电商行业里的老司机,做过天猫,做过自媒体,做过淘客,做过微商,现在他是社交、库存类电商平台爱库存的分销商。
大林的姐姐在做代购,个人微信群300人左右,每月产出2-3万利润(单粉50-100左右产出)。这让大林很心动。大林也做自媒体,他的账号累计粉丝有几百万,他觉得凭借着这个资源切入社群,应该是很有机会的。
大林的第一个群就有500人,但第一个月只有5K左右利润(单粉10元左右)。他敏锐的意识到,应该是玩法还不够吸引人,于是他很快就改变玩法,把传统电商晒单有奖、买家秀等运营方式移植到社群中,加上发红包活跃社群,建立信任感之后,一个月GMV达到50-100万。以最早一批建立并已经进入正常运营的社群为例,现在单群媒体能产出1500-3000元/天的利润。
大林的转型还是很成功的,他自己也认为切到社交电商的这步棋还是很对的。他认为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最大的差别,就是展现率和信任度。
传统电商需要用户去被动寻找客户,就算是有微信公众号,商品的展现率也未必会很高,虽然订阅号与服务号都可以直接推送给微信用户,但是用户会不会点开来看是一个未知数。但是社交电商不一样,可以一直将消息推送到用户的首屏,距离又更进一步了。商品离用户距离很近了,接下去的成交,信任与人群影响会是很大的助力,当有人点开产品信息,并且下单的时候,微信群里的其他用户也很容易受影响,从而达成交易。
大林是转型成功的,还有很多淘客正在转型的路上,比如阿星。
阿星主要以特价类商品为主要推广点,单价在9.9~50元之间。他仔细研究了社交电商之后,觉得淘客转型社交电商的分销商是很有优势的,淘客不缺消费者,把这批消费者带到社交电商的领域,他们会更有粘性,因为社交电商的素材和信任是淘客做不到的。淘客与买东西的人交流不深,社交电商可以让分销商与消费者多交流了解,建立相应的标签,然后可以选择更适合不同人群的货。
为什么淘客喜欢转型做爱库存的分销商
倪叔注意到大林选择的平台是爱库存,阿星也想去做爱库存的分销商,这次深入交谈的好几个淘客都对爱库存这个平台比较感兴趣。
为什么在众多社交电商中,淘客们会钟情爱库存?倪叔很好奇。
大林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爱库存在社交、库存领域属于头部平台,SKU足够丰富。所以,他决定从淘客转型为“爱客”(啧啧啧,会做生意的人,取名字也很有一套。)
阿星是认为,爱库存有很多品牌的货、而且价格也很有优势。在爱库存平台上做分销商操作非常简单,因此很容易转型。
关于爱库存这个平台,倪叔此前也是有比较多的关注,不过它居然这么受淘客欢迎还是有点意外的。分析一下淘客遇到的瓶颈,发现这还真是一个不错的转型阵地。
淘客一直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选品。淘客发布的通常都只是商品的展示,而非商品的价值,用户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而已经10年互联网洗礼的用户,对于自己要什么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真正有价值的物品。
品质才是生存的王道!
我们再来看下爱库存:
首先,爱库存瞄准的是品牌的库存商品,对于分销商来说,商品的品质是有保证的;
其次,爱库存的模式是S2b2c,上游直接对接品牌方库存形成供应链,下游直接对接b端分销商,再由分销商通过社交平台将商品分销给c端消费者;
第三,爱库存赋能分销商,为他们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无需再自己寻找货源、不用大量囤货、无需现场采购、无需重复劳动也无需议价,从货品、商品的样照、转发的文案到后期的物流,都由平台一体化完成,分销商只需一键转发即可在自己的社交圈子内播货、引流转化,而且保证正品和高性价比。
第四,爱库存平台的商品销售模式并非以品类细分、货架式展示平台合作的全部品牌或商品,而是有重点地进行排期上线,严格把控每次的活动数量,两天即更换一轮,保证了商品的新鲜度。
所以,淘客进入到爱库存平台,从分享到分销,可以说是无缝对接,上手很快,操作很便捷。
与此同时,爱库存向上游赋能品牌,为他们建立起一条真正有效的库存零售渠道。这注定爱库存会是一个良性的生态圈,吸引众多品牌入驻。目前,很多官方授权的国内外品牌都已经与爱库存建立合作,其中不乏众多兼具时尚调性和提供独家高性价比的知名品牌,包括冯氏集团、NIKE、Adidas、森马、马克华菲、CK、大嘴猴、迪斯尼、Hello Kitty、罗莱家纺、膳魔师、双立人、韩后、韩束、MK、FURLA、潘多拉、施华洛世奇等,覆盖服装、鞋包、美妆、母婴、运动、户外等多个行业,绝对都是零售世界里扛把子。
在这样的生态圈之下,成为其中的分销商,未来可期。
“以人聚人”的时代,有品质、便捷的平台能更好的变现
再回到“迭代论”,电商从1.0到3.0时代,形态发生了质的改变,其主要入口从PC端、移动端最终发展为移动社交平台,从“以货聚人”“以质聚人”向“以人聚人”演变。众多玩家与巨头都在进入社交电商领域。淘客作为电商从1.0到3.0时代的见证者,及时切入新赛道,分享社交电商的红利,已经是一个共识。
其实,这对与擅于挖掘流量的淘客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他们只要在“以人聚人”之后,将流量更好的变现。而爱库存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与销售模式,都能助力分销商迅速变现。
事实上,资深的淘客,对于平台的选择,有两点看得很重,一个是供应链,一个是平台的实力和背景。掌握供应链代表着掌握话语权,能给分销商足够的利润空间;平台实力和背景则决定这个平台能够上到什么高度。
从这两个维度看,爱库存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基于真实的市场需求,抓住社交电商的机会乘风而上,同时有清晰的供应链价值沉淀,创始团队价值观正,战斗力强,对品牌和分销商有深刻的理解。
在新零售和不断进行的消费变革中,个人已经不再仅仅是终端消费者的角色,他们已经可以参与到生产端,人在零售中的价值参与越来越多,品牌发展必然需要与人更紧密结合。作为连接两端的爱库存,正在其中放大人对于品牌的反作用力。淘客进入其中,必能获得强大的助力。
这是巨变的时代,是一个变化远超以往的时代,而淘客正在拥抱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