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创造了全球最快IPO记录。从2018年5月8日正式营业到上市,12个月;从2018年1月1日北京上海试营业到上市,不到17个月;从2017年6月公司注册到上市,不到24个月。不管按哪个指标算,都是全球最快!
快,是贯穿瑞幸咖啡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市场评价瑞幸咖啡最常用的一个字!开店快,发展快,烧钱快,当然,还有上市快!
也正因为这样的“快”,外界对于瑞幸也是一直争议不断。但梳理瑞幸的奔跑路径,我们会发现,瑞幸的“快”也有背后的“慢”做支撑。
1.快:用先进技术改变咖啡行业瓶颈
瑞幸上市前公布的财务数显示,2018年瑞幸咖啡营收8.4亿元,亏损16亿元,今年一季度,净亏损5.52亿元。
这组数据让不少人质疑瑞幸咖啡会步乐视、OFO等公司的后尘,互联网行业赖以生存的烧钱模式,或已经走到了尽头。
对于这些质疑,瑞幸咖啡CEO钱治亚表示,亏损符合预期,瑞幸会持续补贴三年到五年,目前不考虑盈利。
这样的逻辑让很多人都有点摸不透了,但是撇开最表层的浮沫,我们会发现,瑞幸这笔账真是算得太精了。8亿亏损,换来的是,瑞幸2370家精准布局的店铺,以及千万级的活跃客户。这些店铺与客户未来将会为瑞幸创造持续、稳定的收入。
或许,我们应该跳出固有的思维去看瑞幸咖啡。相信很多人看瑞幸咖啡,都把重点放在了“咖啡”二字上。但实际上,瑞幸咖啡它首先应该是一家科技公司,然后才是做咖啡的。
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最近就再次重申了瑞幸的商业模式。“瑞幸的商业模式完全是一个科技驱动的公司。我们不是一个食品公司,也不是一个咖啡公司,我们是一个技术公司,我们是基于IT的驱动。”
IT驱动的科技公司的生长模式是怎样?就是快速裂变!所以,瑞幸的生长模式完全符合一家优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规律。小米、京东、亚马逊等互联网企业巨头前期都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性亏损,最终迎来了质的飞跃。
此前,瑞幸咖啡并未过多的解读过自己的商业模式。5月29日,瑞幸咖啡2019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全球咖啡产业发展论坛在厦门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瑞幸咖啡创始人、CEO钱治亚就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剖析了瑞幸“快”的原因。(倪叔建议大家可以把这个讲话找出来看看,真的是干货满满!)
钱治亚就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做了全面、清晰、深入的介绍。她指出,和传统的模式相比,瑞幸咖啡的本质是在客户和供应商之间搭建了一个最高效的销售渠道和流通平台。所有交易都通过APP来完成;门店模式聚焦在快取店;以技术为驱动,以数据为核心。这三点搭建了瑞幸咖啡的新零售模式。
钱治亚还表示,瑞幸咖啡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能够飞速狂奔,就是因为有信息系统的支撑。传统咖啡连锁的行业或者传统其他餐饮的连锁行业,都是依赖人,要靠人的经验。但在瑞幸咖啡,决策系统会给出最佳的安排和指令,而不是靠店长的经验,另外,所有对门店品质的管理也不是靠某几个人的责任心,而是靠完整的数据记录。
对于传统咖啡行业来讲,最宝贵的人才其实就是那些餐饮的店长,但是在瑞幸,我们突破了这个限制,使得我们能在过去一年当中飞速发展,一年开出两千多家店,而且都管的非常好。
“所以,我觉得有一个比方打的特别好,你说100迈快不快?对拖拉机来讲开这么快已经散架了,但对奔驰来讲一点都不快。实际上我们用一种更加先进的方式彻底的改变了传统行业的一些瓶颈,使得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能有这样飞速的发展,达到今天这样的成绩。”
同时,钱治亚也说明了瑞幸不解释的另外一个理由:因为创业都有时间窗口,中国不缺热钱,缺少的是创意。当一种商业模式被验证后,很快就有竞争对手跟上做山寨,留给创新者的时间窗口很短。所以,快是必然选择。
也是因为现在瑞幸已经远远跑在了前面,并且形成了足够的竞争壁垒,钱治亚才愿意分享瑞幸咖啡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
2.慢:水磨工夫打造信息系统与商业模式
在外界都评价瑞幸的快时,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却说,瑞幸其实并不快。早在2016年初,创始团队就开始细化商业模式和搭建财务模型,包括单店模型和单杯模型。我们沙盘推演了各种竞争情况下的应对策略,我们系统计算了业务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和融资节奏。
瑞幸的慢,还表现在试运营前先打磨信息系统上,这个信息系统也让钱治亚非常引以为豪。2016年中,瑞幸组织了一支数名工程师的技术团队,开始开发全套的信息系统,这是瑞幸在正式“上马”后,能策马奔腾的关键,程序员用一串串代码保障瑞幸的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和效率。
2017年10月,北京联想桥店和银河SOHO店开始进行系统“内测”和“外测”。从2016年初到今天,历时3年多,从这个角度看,瑞幸咖啡也不算快!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有这么一段话: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瑞幸对信息系统的打磨,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水磨工夫”。
对于外界评论瑞幸咖啡常用的一个词——“蒙眼狂奔”,陆正耀表示“抗议”,狂奔是真的,但是并不是蒙眼。瑞幸咖啡的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都是经过精密计算!
快速扩张并不意味着放弃品质,相反,以技术打法起步的瑞幸,甚至比业内很多饮料大咖都更懂得如何控制品质。他们甚至还通过先进的技术系统的护航,让品质更有保证。
瑞幸咖啡通过技术管控每一个订单和每一个产品流向,在快速发展中确保服务质量。同时,通过和各领域顶级供应商的深度合作,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和高便利性的产品。
瑞幸咖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坚持只选择行业前10%的供应商头部企业进行合作,打造全球优质咖啡产业供应链联盟。
钱治亚不止一次表示:瑞幸咖啡从来都是用好的,原材料用好的,咖啡豆用好的,机器设备用世界上最好的,我们的牛奶用好的,配方用好的,糖浆用好的,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好的,我们的供应商都是顶级供应商,包括仓储和物流的配送是DHL,用的是夏晖,外送用的是快递行业最贵的顺丰,包括我们的员工,我们给我们的员工付的薪水也是比同行都要贵出很多。我们绝对不会在品质上,绝对不会在供应商的选用上,绝对不会在员工方面去降低我们的标准。
5月29日,瑞幸咖啡携手法国路易达孚、瑞士Schaerer、韩国CJ、日本UCC、法国MONIN、DHL、顺丰集团等全球产业链顶级供应商,建立基于高品质的蓝色伙伴联盟;并向近200家合作伙伴颁发了“瑞幸咖啡全球蓝色伙伴证书”。
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结盟,将让瑞幸咖啡的生态更健康。瑞幸会有更好的原材料和更好的服务,同时它也会赋能合作伙伴高效增长、数据裂变等诸多价值,最终各方实现多方共赢。
3.快+慢:99.7%的客户满意度
通过技术使整个运营和管理更高效,通过新商业模式,降低人效、门店、租金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快与慢的相互加持之下,瑞幸咖啡在咖啡之外,有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今天的瑞幸咖啡,已经有了非常高的壁垒和非常强大的竞争优势,而且进入了非常循环,形成了正向的两个飞轮:一个是门店越开越多,门店能提供的也产品越来越多,这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消费;另外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多,瑞幸获取的数据也越来越多,采购量也会越来越大,能够拿到的价格越来越低。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让瑞幸提供的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提供的价格性价比也会越来越高。这两个正向的飞轮,可以让瑞幸咖啡在未来的发展中持续性的形成竞争的优势。
正如钱治亚发表的《瑞幸咖啡宣言》中所说的那样:好的咖啡其实不贵。
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对于品牌之道曾说过一个定义:心智产权。什么叫做心智产权?比如果冻就吃喜之郎,这句广告词耳熟能详,谁能做出更健康,更便宜的果冻?都能。但在消费者心智中不能,因为喜之郎开创了果冻,在消费者心中只有一个果冻。
在消费者心智中要占据一个心智产权。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抢占消费者心智中某一个领域的第一,就能先入为主,就相当于关掉了其他竞争对手入脑之门。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饱和攻击,就能迅速打入消费者的心智,终取得心智产权。
按照这个理论去拆解,瑞幸能开创全球记录,成为最快的上市公司也就是捕获了人心。通过快慢结合的打法,迅速取得了消费者的心智产权,以至于说到好喝又不贵的咖啡,很多消费者第一个念头就是瑞幸“小蓝杯”。最新数据显示,瑞幸的客户满意度高达99.7%。
瑞幸咖啡的发展确实很快,但这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系统、强大的团队能力和充分的资源准备基础之上的。瑞幸通过技术管控每一个订单和每一个产品流向,在快速发展中确保服务质量。
4.未来:瑞幸会更快!
正式营业后的12个月,瑞幸咖啡登陆了纳斯达克。但这于瑞幸而言,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未来,钱治亚显然是非常有信心的,她又掷下了豪言壮语:未来我们会更快,瑞幸咖啡将在2021年底建成10000家门店!
面对瑞幸咖啡“蓝色风暴”席卷,咖啡行业的老大哥星巴克也坐不住了,从2018年开始,星巴卡也开启了咖啡外带业务。那么,问题来了,在大佬的反扑之下,瑞幸咖啡还有继续生长的空间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从一开始,瑞幸咖啡与星巴克就是不一样的打法。
星巴克的模式是人找咖啡,是构建了环境,形成了第三空间,所以,星巴克几乎都是大店的模式,提高了体验,最终每一杯咖啡中有10元钱是为了支付第三空间所付出的成本。这是星巴克的优点,也是缺点。比如,当一杯咖啡里有10元的钱帮星巴克付房租的时候,那买了带走的消费者为什么要为这个去付费,他们没有享受你的空间环境。
瑞幸咖啡改变了星巴克传统咖啡馆的模式,用小店面无限接近消费者,最终成为新一代新零售咖啡,当它无限接近消费者,消费者也不用排队,就在上班的过程中,在上班大堂里把咖啡提前定好,就带走,所以开创了一种新的咖啡的购买零售的模式。
星巴克CEO凯文·约翰逊提到瑞幸咖啡的时候,他说星巴克提供是全方位的服务,所以客户体验比瑞幸咖啡要好。或许对30%店内堂食的部分来讲,星巴克可能体验是不错的,但是对70%外带的客户来讲,瑞幸咖啡的体验比星巴克要好很多,因为高品质、高性价比、和高便利性。
我们再来看中国的咖啡赛道。LDC南亚区CEO及亚洲咖啡业务总经理ThomasCouteaudier在《世界咖啡产业发展新趋势》中表示,他们调查统计,GDP增加500美元,就会增加22克的人均咖啡消费。中国GDP很高,但是咖啡的消费很少。所以未来可期。
陆正耀还透露了一组数据,星巴克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现在每天销售量100多万杯,瑞幸咖啡通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每天的杯量,正在快速接近这个数字。中国拥有14亿人口,如果年人均消费也达到周边国家和地区200-300杯的水平,那将会是无比巨大的市场。
国信证券预计,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到2025年或超10000亿元。
数据与科技驱动,在过去的一年中,瑞幸咖啡已经在中国的咖啡行业留下了重重的一笔,相信,未来或将带来更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