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柴
这两天大洋彼岸的特朗普大总统
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新鲜事
他老人家23日在白宫
约谈了推特公司数位高层
向他们质询关于自己近日
为何频繁掉粉的事宜
而推特方面给出的回应则是
「这是因为对机器人和僵尸粉的清理
所导致的正常现象」
对于号称推特治国的特朗普来说
长时间的持续掉粉
不禁让他感到心烦意乱
他曾多次在公开场面暗示推特公司
利用技术手段阻止他的支持者关注他
据路透社新闻表示
早在去年七月份一个月之内
特朗普在推特上就掉了20.4万粉
占据了其5340万粉丝总数的0.4%
这件事想来也确实憋屈
唐纳德作为堂堂美利坚的大总统
这颗星球上最强大国家的统治者
竟然只有区区五千余万粉丝
要知道推特作为全球互联网上
访问量排在前十的巨头
其总用户数已经超过了5亿
而作为对比
国内的微博用户数量
至今也不过4亿余人
而其中还有大量营销号、水军
机器人等小号
根据微博用户“明星粉丝排行榜”
所提供的数据
我们特朗普大总统的粉丝量
在微博里只能勉强排到一个
第三十五名的位置
这也难怪特朗普
要忍不住怀疑人生
坚信一定是推特公司
在暗中使坏
恶意阻止他涨粉
认真说起来
在中国的互联网界
各种大到吓死人的数据
已经堪称是司空见惯了
像是在APP商店中的
软件下载量就是一个典型
众所周知全中国人口不过十四亿
但是如果你打开一款应用商店
随手点开一个旅游软件
其下载量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WTF?!
全体国人都在您这旅游呢?
再打开时下火热的一款购物软件
那就更是了不得
不过这个数据
其实并不是他们在放卫星
而是一种互联网界
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而已
用各大应用商店上
安卓/IOS双平台的下载量
全部叠加在一起进行统计
从而才能制造出这样一个
让人看到就为之一震的“大数据”
如果用真实的活跃用户量
则很难起到这样的效果
如根据去哪儿网的17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
当时其应用的月活用户不过6千万余人
与如今的安装量是20:1的比例
拼多多2018年第四季度的月活用户
虽然有高达2.73亿
但与安装量同样有10倍的差距
而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为了利于宣传
一款真实用户量几万的APP
用这种来回叠加倒来倒去的计数方法
下载量说不定能膨胀到近百万
诶,宣传起用户规模的时候
自然就可以按这个数据
来统一口径了
上面这个例子里
虽然存在一些数据虚高成分
但也还算不上造假
而下面这些
恐怕就是彻头彻尾的欺骗了
电视剧《孤芳不自赏》曾经被《中国电影报道》
实名指出涉嫌播放量造假
据悉该剧在当年的2月22日到23日
这一天之内全网播放量就增加了14亿
无独有偶
另外一部大热的电视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该剧曾在收官时创造出了
“33天、58集、309亿次全网播放量”
这样的夸张数据
在其高峰期也有过
一天之内突破15亿播放量的“壮举”
按照全中国7.6亿网民的权威数据来推算
这两部电视剧的数据实在有些超乎常理
而后续根据新华网报道
有数据监测机构对其播放量进行审查
发现注水比甚至达到了90%
网络直播作为一项新兴的热门行业
其数据造假情况就更为严重了
毕竟电视剧的播放量
还能用有人在二刷三刷等理由
勉强搪塞过去
但是作为显示在线观看人数的直播
其数据一旦虚高起来
简直就是一场现代的滑稽剧
看不清楚?
没关系小柴给你放大瞧瞧
个,十,百……十亿
对,您没有看错
全中国十三亿人都在这个直播间
看这位兄弟打游戏
某旅游平台之前也曾在数据上被曝出造假
一篇名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
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
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
其点名某旅游APP上的点评、游记
攻略等UCG(用户原创内容)
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机器人账号
从其他平台上复制粘贴
搬运过来的东西
再说到电影市场
在这一行里的数据造假
几乎都快称不上是新闻了
最为著名的莫过于2016年
《叶问3》造假8000万票房的新闻
因为退票门事件
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影
《后来的我们》
有人称这是在上映前
组织大量人购买预售票
引导影院提高排片率后
再进行大规模退票
至于电商和外卖领域
更是刷单的重灾区
从成交量到售后评价
什么都能刷
什么都要刷
这种名为“刷单”的数据造假现象
已经严重到一个什么程度了呢?
那就是它甚至迫使我国政府
特地为其修改了刑法
但是从第一例刷单入刑案
到今天也已经过去两年了
但刷单的风气却依旧猖獗
甚至只用用关键词进行搜索
就可以发现大量
光明正大做宣传的刷单平台
可以说
只要是互联网上相关的数据
你几乎都能轻易的找到
明码标价的造假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搞流量生意的造假平台
其本身也有很多是假的造假平台
比方说像这种
就是典型的诈骗
至于最早提到过的微博
是个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腕儿
就是大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粉丝
这里面有没有水分
恐怕都不是问题
水分占比是90%还是99%
才能算得上是一个问题
黑格尔曾说过
“存在即合理”
当然这句话并不能曲解为
凡是存在便是正确
其原意指的是一种现象
如果能出现在世人面前
其背后便一定有支撑它存在的理由
我国互联网界数据造假现象
能够猖獗至此
自然在其背后也有着深层动机存在
大体上可以区分成三种
较为常见的一种是由于投资人
或是上级领导的急功近利
无视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
逼迫下级尽快交出成果
同时还秉承死板的唯数据论
用数据量来做为唯一评判标准
在这种高压之下
下层执行人员为了交差
而选择购买这类虚假流量服务
当然应该也存在部分执行人员
本身能力低下无法正常完成任务
只靠这类服务糊弄领导的现象
另外一种性质上就比较恶劣
有靠虚假流量来夸大估值
从而获取投资人融资的
也有像某电影那样试图薅影院羊毛的
更有靠这个骗国家政策补贴
甚至是用来洗钱等犯罪行为的
不过最多的还是那些迫于无奈
“不刷不行”的使用者
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的“踮脚效应”
指的是在一个剧院中
一旦有人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
而选择站立观看节目后
其他人为了不被遮挡
也只好跟着站起来
这就导致最终
所有人都从坐着变成了站着
大家获得的视野却与之前一样
流量造假现象也与其类似
在缺乏一个完善的评判体系的前提下
一个产品、一篇文章、一部电影
到底是好还是坏
其实很难界定
但借助人的从众心理
“这么多人都在看
那估计这东西赖不到哪去”
正如在某宝上购物
大多数人对销量较高的产品
天然的就会更为信任一样
那么当第一个人发现
并利用了这一点后
其余人为了不被落下
也只能紧随其后去模仿
这种现象在微博上
就是同咖位不买粉丝的明星
在数据上会比人家难看太多
而表现到电商领域
就是没有销量卖不动货
甚至有电商人喊过这样一句话
“无刷单,不电商”
最终整个互联网领域
每个人都被虚假流量压得直不起腰
但是竞争却又回到了原点
跟给全体高考考生一起加10分
就相当于没加是一回事
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与
一个庞大却又不创造价值的
虚假流量黑产链
在互联网人嘴里喊出的
那一声声越来越大的数字中
活的愈发滋润了
兜兜转转
我们又一次回到了童年
以为自己喊得数字越大
就能显得自己越牛逼
对了,我们还顺便
让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
在逛了一圈微博回来后
发现自己的粉丝数量不太对劲
怀疑了一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