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杭州发布了“50家最聪明的公司”榜单,今年的榜单有点特别——因为这是一份首次以“中国支点”为概念进行评选的聪明公司榜单。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表示,选择这个概念,是因为中国在人口、市场规模、商业活动能量上,都在亚洲、乃至全球具有显著的重要性。
“50家最聪明的公司”榜单设立的初衷是,这会是一份通往未来的新兴科技指南,而此次上榜的50家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色,就是以新兴科技作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成功地进行垂直深化、跨域融合的创新。他们都或在新兴技术上有持续追求,或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或在各自领域累积厚实基础,勇敢地跨界整合新的技术与商业模式。
从金融跨界科技的中国平安入围了该榜单,同时上榜的还有华为、台积电、京东方、赛灵思、英特尔、特斯拉等巨头企业。
与科技巨头同台共舞,平安早已不再是原来的平安。不一样的平安,聪明在哪里呢?
以聪明的技术为基础
入围“50家最聪明的公司”榜单,中国平安的技术能力不容小觑。看看他们最新的专利数据就知道了。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3265项,累计达15316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3761项。
再算得仔细一点就是,2019年的前4个月,中国平安平均每个月增加800多项专利,具体到天,就是平均每天增加近30项专利。这样的研发速度着实让人咋舌。
事实上,早在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发明专利排行榜(TOP20)上,中国平安就已经凭借1205件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一,超过腾讯、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
而这样巨量的专利数量,也为中国平安在科技领域“大杀四方”打下了基础。
就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在科技领域交出的答卷就已经非常靓丽。
在“全球AI艺术大赛(GlobalAI Art Competition)”中获得一等奖;在多目标跟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MultipleObject Tracking(多目标跟踪)(MOT)的MOT16测评中,超越NEC北美研究院、斯坦福大学等一举夺冠;在国际顶级医疗影像会议ISBI上,获得三个竞赛的总冠军以及六项子任务世界第一;在WMT2019国际顶级机器翻译大赛上,斩获“英译中”赛道世界冠军称号;6月28日,斯坦福大学发布了DAWNBenchmark最新成绩,在图像识别的推理延迟时间上,由金融壹账通GammaLab和平安科技平安云组合的团队位列榜单第一,单张图片推理延迟仅需1.0138ms,比第二名提升近35%,超越了滴滴云、天数智芯、阿里云、华为云、英特尔等公司。越了滴滴云、天数智芯、阿里云、华为云、英特尔等公司……
半年时间,中国平安收获了这么多“世界第一”,就是其“聪明”的佐证。而这些强大的技术获得,还得归功于平安集团对于科技的不吝投入,过去十年平安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资金超过500亿元,这为平安换来了5家研究机构、3万多名科技研发人员、逾1000多名顶尖科学家以及两个海外研发中心,并积极与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高校、机构合作产出科研成果。
在未来五年,平安将继续在加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预计投入1000亿元,这将会为平安带来更丰厚的技术积淀。
聪明的舵手把握航向
三十而立的平安,完成华丽转身,从保险巨头成为科技新秀,成为不一样的平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
首先得说说中国平安创始人、董事长马明哲。
1988年,马明哲创立中国平安。在中国平安成立的第一个十年,探索现代保险,搭建体制机制;第二个十年,专注保险经营,探索综合金融;第三个十年,强化综合金融,探索“金融+科技”;未来十年,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
正是马明哲的高瞻远瞩,让平安这艘巨轮以十年为时间节点,走的每一步都契合时代发展。而在5G、AI来袭的新时代,马明哲早早就看到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天花板,并迅速布下棋局,规划了金融和科技的双线发展轨道,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金融+生态”建设,为平安在新技术革新时代的逆袭打下了基础。
对于中国平安能成为“50家最聪明的公司”之一,还有一个人不得不说,那就是中国平安的联席CEO陈心颖。
陈心颖于2013年1月加入平安集团,此前曾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任职于麦肯锡的13年间,她在美国和亚洲与15个不同国家与全球及亚洲领先的金融公司及监管机构在战略、创新、运营与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
陈心颖曾表示,平安天生有科技基因,而她做的,就是将隐藏在平安基因里的科技潜能激发出来,为其茁壮生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正是这样强大的落地能力,让平安科技成为了中国平安这只超级大象转型的内核。
6 月18 日,陈心颖当选2019夏季达沃斯论坛联席主席人选。陈心颖这次入选联席主席,意味着平安科技实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平安这只“大象”,正在世界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如果说,马明哲是平安这艘巨轮的“总舵主”,陈心颖就是平安科技“分舵”的“掌舵人”,这两位聪明人进行一前一后,一虚一实的布局,才成就了当前的万亿平安。
除了掌舵人,平安还有一群聪明的人必须要说——科研团队。就是这些人,缔造了平安科技的硬实力。
美国东部时间6月25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2019年度“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平安科技人工智能中心副总工程师、“平安驭策”智能辅助决策平台负责人徐亮博士上榜。这个奖项的分量相当重。首先,本届的获奖者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韩松、哈佛大学助理教授JasonBuenrostro和OpenAI联合创始人WojciechZaremba等,仅8位华人上榜,徐亮博士就是其中一位;其次,从榜单诞生迄今二十年来,鲜有金融集团企业背景人士登此榜单,徐亮的上榜像是一个“破局者”。
徐亮摘得国际科技创新大奖,体现了国际科技行业对中国平安的科学技术实力、丰富的生态场景和领先的战略布局的认可。
除了徐亮,平安的科学家团队还有一大批牛人。比如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平安科技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等,都是在国际上分量都非常重的科学家。
据平安科技CTO方国伟透露,平安目前积累了3万名IT开发人员,科学家人数已达1000位。作为平安集团的高科技内核,平安科技正加速推进以AI为核心的企业进化。
正是这些“聪明的大脑”,共同激发了平安的创新因子,一起构筑了中国平安的科技世界。
变的是技术,不变的初心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对新兴科技也下了一个定义,指3到5年内可规模化商用的科学与技术。而这也平安最聪明的地方,每一项技术,都可以进行规模化商用——技术取之于场景,用之于场景。
因为中国平安庞大的业务集团、30年的线下业务优势,给平安科技提供了土壤肥沃的“试验田”。基于平安的海量数据,平安科技绘制了全面的用户画像,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医疗健康、金融消费、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为技术架构提供了精准的支撑。而反过来,脱胎于海量的数据的技术,非常贴合各种场景,轻易就能走出实验室,进入人们的生活。
目前,平安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早已经应用在平安银行、寿险、产险、普惠等内部金融领域,并且将核心产品赋能给金融、医疗、汽车、房产与智慧城市领域的合作伙伴。
比如,平安科技与国家人社部合作,发布我国第一张通过线上H5签发的电子社保卡,意味着未来持卡人可以通过各种线上渠道,即可安全快速的领取电子社保卡;与香港特区政府咨询科技总监办公室(OGCIO)合作,协助政府建立“数码个人身分”(eID),此项目将受惠于全香港居民;携手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打印个人名下房产报告不再大排长龙,降低办事大厅工作压力……
平安的技术已经注入平安内外400多个落地场景,应用层出不穷。当然,仅仅赋能合作伙伴,对于平安而言也是不够的,平安的目标是赋能全社会,这也是平安从金融转型科技不变的初心。
秉承兼顾社会效益与公司回报的“影响力投资”理念,平安于2018年开始,启动“三村工程”精准扶贫项目,全面支持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三村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大方向,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致力于实现农村地区贫有所助、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助力国家脱贫攻坚。
在“三村建设工程”过程中,中国平安以科技赋能扶贫事业,不断升级“三村工程”扶贫模式,让扶贫更具“智慧”。
比如,村医工程建设方面,面向村卫、村医、村民实施立体化的健康扶贫工程。平安向乡村诊所捐赠检测一体机医疗设备,改善贫困地区村卫的硬件设备,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常规检测服务。同时,依托平安研发的“好医生村医APP”AI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帮助村医提升初诊准确率,并通过线上挂号及集成数据功能,大幅提高转诊效率。此外,针对村民缺乏健康信息管理问题,平安通过检测一体机为每名村民建立专属健康档案,档案信息同步于“好医生村医版APP”平台,实现信息化的“智慧村卫”升级。
在智慧村官与智慧村教方面,平安也通过区块链、智能识别、物联网、AI等先进技术应用,助力精准扶贫。
截至今年5月,中国平安已在9个省、自治区落地“三村工程”,累计提供扶贫资金近百亿元,援建升级乡村卫生所581所,培训村医5,971名,援建升级乡村学校近400所,培训乡村教师4,829名。一次次大胆尝试,不仅为精准扶贫提供了一个个可供借鉴的创新样板,于平安科技而言,是完成了技术“取之于场景,用之于场景”的实践。
陈心颖曾说,金融业已经从一百年前的产品竞争与服务的竞争,到后来的数据的竞争和流量的竞争,现在已经更上一层是生态的竞争。发展到现阶段,金融业最大的缺陷是缺少流量和入口,平安构建生态是获取流量,获取刚性的流量和入口,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服务。
作为一家聪明的企业,平安有海量的技术、高瞻远瞩的掌舵者、强大的科研团队,未来其科技因子仍将会持续放大。过去十年,平安用科技让金融业务的竞争力快速提升,而现在,平安开始用科技来赋能生态,用生态赋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