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吉卜力工作室经典动画《千与千寻》在国内重映,看过的人想必都记得里边的巨婴宝宝。巨婴宝宝一直生活在汤婆婆的庇护之下,在变成小老鼠之前还不能站稳走路。从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像极了动画里的巨婴。
华米上市,成为小米生态链的排头兵
对于“华米”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不少人觉得陌生,但小米手环想必都有耳闻,或者正在使用。华米,便是小米手环的代工生产商。
华米与小米的合作始于2014年、战略合作始于2017年,合作几年以来,算是互相成就了彼此。与华米合作之后,小米推出小米手环系列产品,第一代小米手环一经面世便热销,将穿戴智能硬件这一小众商品成功推向了大众,也让一米跃成为全球智能穿戴硬件品牌老二。目前,小米手环的总销量已超过5000万台,在全球市场位居第一位,迄今为止已推出了三代产品,第四代小米手环即将在今年发布。
与小米合作、小米手环的热销则让华米有了继续做硬件的信心。华米加入小米之后一直在走上坡路,不仅营收连年上升,而且成为了小米生态链中率先上市的企业,甚至早于小米上市,已然是小米生态链的排头兵。当然,华米能有此成就,说明其确实有两把刷子,比如技术能力过硬,不仅代理生产了小米手环和开发了小米运动APP,而且去年自研了智能穿戴设备的芯片——黄山一号。
但是,小米生态链企业中的企业不像腾讯系企业一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华米上市一年之后仍是一个对小米过度依赖的“巨婴”。
“巨婴”华米,仍是小米的代工厂
富士康,因成为苹果的御用工厂而闻名,但富士康推出的智能手机独立品牌,包括收购的Nokia都未能在市场上掀起多大的水花。华米就像是智能穿戴硬件领域的富士康,发展至今仍脱不掉“小米代工厂”的身份。
综合近几年的财报来看,华米营收中来自小米的关联收入占比仍然较高。数据显示,2015、2016、2017年的第三季度,来自小米的收入占华米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7.1%、92.1%、82.4%;2018年则为77.3%。可见,小米手环仍然是华米的主要收入来源。
华米为了摆脱营收上对小米的过度依赖,曾做过不少努力。比如,华米从2016年开始着手推出了独立品牌AMAZFIT,专攻智能手表市场,并在之后相继推出了数款涵盖多个价格区间的产品,最近两年更是缩短了新品发布的间隔,接连推出了两款基于芯片“黄山一号”开发的智能手表,后续还将发布另外两款。华米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独立品牌AMAZFIT的营收占比达到了41.3%,来自小米的关联收入下降到了60%以下,看似独立品牌运作有了明显起色。
但不能忽略的是,独立品牌营收占比增加有华米高频次发布新品的原因,亦有小米第四代手环处即将发布,上一代手环出货量受影响的节点上。华米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只有560万台,而2018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为920万台,出货量暴跌。与此同时,全球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却呈上升趋势,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48%,华米证明独立品牌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尚需时日。
另一个事件也能反映出华米对小米的依赖难以摆脱:华米发布本年度第一份财报之后,外界的担忧之声不绝于耳,华米的市值由10美元跌倒了5亿美元左右。华米主推独立品牌之后市值有所下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去小米化影响了华米的信用值。由此可见,华米的成功仍然是受益于小米的品牌影响力。
两者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在2020年终止,可以说如果没有小米,华米只可能是智能硬件领域的中下游产商,这种依赖性难以被割裂。独立品牌难独立的原因有很多,有小米的原因,有业内人士把小米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合作模式描述为“小米不仅要当盟友,还要当老师、家长”,俨然一个什么都要管控的汤婆婆;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华米身上。
自立之路漫漫,华米仍然找不准方向
对比互联网的生态型企业来看,腾讯系企业大概是通过合作互相成就的范本,拼多多等企业籍着腾讯的资源得以快速成长,但单独拎出来同样能独挡一面。华米推出独立品牌多年,却仍难自立,未来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原因有三。
其一,华米独立品牌AMAZFIT存在定位不清问题。AMAZFIT主攻智能手表市场,华米想要走的是一条区别于小米手环的道路,但从独立品牌推出的产品来看,华米似乎还不确定这条道路是哪一条。
华米曾经定位时尚路线,但不久之后又更变为医疗健康,并且曾推出过青春版智能手表,目前AMAZFIT产品的价格区间为200-1000元,接下来计划发布的十余款新品价格区间则涵盖了从200元到2000元的范围。由此可见,华米选择的是广撒网的策略,并且有将所有细分市场都网罗的野心。此策略看似很周全,却不明智。回顾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可知,先在某一个细分领域站稳脚跟,再向其他领域拓展才是上策。
其二,华米作为一个技术性厂商,技术强,但服务弱,尚不具备独立运营的能力。
小米的资源是小米手环能够成功的关键。没有小米,华米一方面需要重新铺设渠道,一方面需要搭建售前售后服务。但从独立品牌的线上渠道搭建和产品销售情况来看,华米两方面都做得不怎么样,用户对产品、对服务的抱怨之声不绝于耳,尽管华米已经增加了运营成本。线上渠道搭建已如此艰难,更遑论线下渠道。
有了小米就不一样了,小米是线上销售冠军,线下的小米之家如今也做得有声有色,这些资源都能帮助华米将渠道铺得更广,让产品触及更多消费者。不仅是国内市场,小米作为全球销量第四的厂商,在印度等海外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样可以帮助华米将产品远销海外。
其三,国内市场、全球市场竞争对手众多。华米的竞争对手在逐渐增多,除了苹果、三星、fitbit等早就布局智能手表的竞争对手之外,最近又多了一个华为。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AMAZFIT的全球市场份额为3.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排在第五位;华为的全球市场份额为2.8%,紧随其后;再看苹果、三星,今年同样保持着增长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在去年实现了120%的增幅,有跑赢华米的势头。独立品牌在运营上比不上有关联产品支援的品牌有优势,硬件厂商应用商店早已证实过这个道理,应用宝等第三方应用商店迄今受硬件厂商应用商店压制,而华为的快速增长正是得益于智能穿戴产品与旗下智能手机品牌的捆绑。手表、手环等硬件都需要手机搭配,不只是华为,苹果也早已证实过这个道理。
从宏观转向微观来看,华米如今侧重的医疗健康领域同样很多头部品牌在布局。fitbit 2017年已向医疗健康领域转型,而苹果同样是医疗健康领域的有力竞争者,定位不清晰的华米转向医疗健康市场就多了一层“人为我亦为”的意味,竞争力几何还难以定论。
综合来看,华米布局独立品牌或许是在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华米力推独立品牌更有可能是为了证明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毕竟代工厂在合作结束之后随时可以替换成其他公司;另一方面,华米需要摆脱这种过度依赖,从而与小米手环形成差异性的互补。
总的来说,华米未来任重道远,是继续协同小米一起,还是脱离小米打造独立品牌,抑或合作与独立一同并行,仍未可知。但无论选择哪条道路,在未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之前,这一切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