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个月之内花光十个亿?
看《西虹市首富》的时候
对这个问题观众都陷入了沉思(幻想 )
看着沈腾在屏幕上费力的折腾
大伙儿心里那个着急呀
那个代入感呀
简直不能更真实了
十个亿兑换成纸币
也能装4个行李箱了
电影里花钱的规则是:
不能买房、不违法
不能毁灭、施与、转赠
沈腾辛辛苦苦、冥思苦想
用了一个月也没能花完
当时柴妹脑子里就蹦出两字:香港!
香港是出了名的贵
根据2019年英国经济学人公布的
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显示
香港的生活成本全球第一贵
在香港喝酒
全球第3贵
在香港看电影
全球第5贵
在香港租房子
全球第1贵
在贵到惨绝人寰的香港
一个月花光十个亿
那不是妥妥的爽呆么~
下面跟着柴妹来幻想一下
首先出门是不可能走路的
因为走路不烧钱
没事租个私人飞机逛一逛
7万块一个小时
飞机无法到达的地方
就租豪车
香港最贵的豪车出租
58万块一天
玩累了去吃饭
吃饭必定要去最贵的地方
比如说情圣大刘(刘銮雄)爱去的福临门
据说他每年在这里要消费400万
吃饭吃饭
喝酒是少不了的
没有酒的饭局没有灵魂
香港邦瀚斯拍卖行
拍出了一瓶史上最贵红酒
价值860万港币
吃完饭去打高尔夫消消食
办一张香港高尔夫球会会员
这是香港最贵的私人会所
二手会员价格已经炒到了1700万
既然这么有钱了
去香港能不去听陈奕迅吗
带上亲朋好友
红馆包场看陈奕迅演唱会
红馆一天租金是5.6万
陈奕迅出场费是160万
YY了这么多
柴妹只想说
有钱还不知道怎么花吗
问题是没钱呀
十亿实在是花不完
拿去买股票也行呀
以上所写的
是香港顶级富豪的生活
这种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日子
只能出现在普通人的梦里
普通人连买一套房子都困难
更别说去福临门吃饭了
香港的房价是全球最贵的之一
平均房价能达到人民币900万左右
普通家庭需要不吃不喝20年
才能买得起一套房
香港有位50元哥为了买房
从大学起就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
每天只花50港币
他的人生格言是:
自己不吃,房子要吃
在香港一天只花50元是什么概念
柴妹在之后讲物价的时候会讲到
那是一种近乎极端的自我禁欲状态
光是想想就让人害怕?
既然买不起房
那就只有租房了
香港的房租也是全球第一贵
一套普普通通的两居室公寓
租金能达到两万五
并且80%的房子都没有阳台
因为香港的阳台是按面积收费
不像内地是赠送或者半价
加上1987年香港取消了《街影法》
不再限制楼宇投射在街道上的阴影面积
于是房地产商就把寸土寸金的房子
建设成了这样
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都是奢侈
在房租贵的一匹的同时
香港人收入的中位数才15500
这点收入想要租的舒坦
可能性非常小
除非能申请到公屋
那生活压力便会缓解很多
阿杰有位朋友
18岁一成年就立马申请公屋
等到26岁才能成功入住
可见公屋有多紧俏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就像是食堂里的饭菜
虽然不好吃
但是去晚了就没有了
如果既没足够的钱租房
也没申请到公屋
那就只能住棺材房、笼屋
吃喝拉撒全在1-5平米的空间之内
光是看着图片就觉得非常压抑
有20多万香港人
将在这逼囧的空间里度过余生
比香港的房价更加可怕的是
香港的墓地
香港的公营龛位使用期限是20年
龛位大小如下图所示
就是这抽纸盒大小的龛位
市场的平均价格是20万
换算一下相当于
500万一平方米
根据2017年15万港币/平的房价来看
阴间地产是香港房价的33倍
由于价格实在昂贵
所以可以分期付款
入土为安成为一种奢侈
大部分香港人都只能选择海葬
普通人的艰难生存
和香港富豪的纸醉金迷
完全是两个世界
随着香港经济的不断发展
贫富距离也越拉越大
甚至超过了很多非洲国家
香港前十的富豪
占据了香港35%的GDP
700多万香港人口里
有137.7万是贫穷人口
最贫穷的家庭
一个月收入仅2560港币
在高物价的香港
这点收入真的很难活下去
之前提过香港收入的中位数是15500
但是香港的生活成本是内地的3-4倍
在香港两万的月薪
仅相当于内地的六千元左右
和岿然不动的月薪相比
物价水平涨的蹭蹭的快
生活用品不同程度的持续上涨
2019年开始
电价也大幅上涨
在家开着灯上上网的成本都变高了
上班坐个地铁
2019年连地铁也涨价了
上班族快要哭晕在厕所了
忧伤的吃顿便宜的午餐
就连面条都要50港元一碗
一天下来怎么也得花150港元
要是不在外面吃
自己做饭也省不了多少钱
因为香港物资匮乏
大部分都依靠大陆的补给
前段时间猪肉就涨到了128港元/斤
心烦意乱想抽包烟
一包烟也要50元人民币
所以那位50元哥的故事才这么震撼
在物价惨绝人寰的香港
一天只用50元港币
能走路绝不打车
不管周围的人怎么换手机
他都雷打不动的用2G
为了省水
每天去大学运动场冲凉
这种生活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啊
在香港
靠着死工资翻身是不太现实的
即使想要做生意改变命运
也是困难重重
铜锣湾路边一个不起眼的鱼蛋小吃摊位
买断需要一亿港元
一个月租金25万港元
光是为了付租金
在全年无休开工的情况下
一天就需要卖出1000串鱼蛋
像李嘉诚那样
靠着卖塑料花白手起家的好日子
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年轻一代的香港人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
2016年
有4成的香港毕业生
愿意选择到内地发展
到2018年直接翻了一倍
有8成的毕业生选择到内地发展
因为内地的工作机会更多更丰富
香港的“绝对自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挤压了新兴行业的生存空间
2000年以后
内地的互联网公司风生水起
香港却寂寂无名
“传统行业壁垒高
新兴企业难冒头”
成为了香港社会的常态
图源视频:《香港年轻人挤破脑袋进阿里巴巴实习》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
“香港和大陆谁更需要谁?”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香港精英阶层其实了然于心
香港今天的繁荣
很大程度上源于和大陆的合作
依靠地缘位置
抓住时代的红利
才有了现在的富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内地对西方市场经济开放的进程
从60年代末中苏关系交恶起
这一过程就已经开始
根据资料显示
1962年-1966年,我国同西方一些国家谈判成交的大小成套设备20多套,合同金额达3亿多美元,包括冶金、石化、电子、精密机械等。
到1965年,中国对西方国家贸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
过程进一步加快
数量进一步加大
根据论文
《1986年内地与香港贸易的回顾与展望》显示
1986年内地与香港的双边贸易总额达1405.49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占香港对外贸易比重达25.44%,这是继1985年后内地与香港的贸易连续两年超过了美国,跃居香港对外贸易的首位。
当时中国没有和西方贸易打交道的经验
也没有合适的国际港口
这些货物是在哪里交付的呢?
香港
我们来看看香港的GDP走势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
香港GDP的起飞几乎和
内地的改革开放神同步
内地庞大的经济体量和需求
成为香港起飞最好的依托
从这张图片我们还可以看见
香港GDP的下跌是在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我们来和其他亚洲地区做个对比
这是泰国的GDP
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
泰国的GDP高于香港
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
泰国的GDP跌到低于香港
泰国用了7年的时间
才再次超过香港
这是印度尼西亚的GDP
同样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前
印度尼西亚的GDP高于香港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印度尼西亚GDP猛跌
印度尼西亚用了4年的时间
才重新超过香港
这是韩国的GDP
按理说韩国的经济体量是
香港的3倍
韩国的抗风险能力应该强于香港
但为什么跌幅却远远大于香港?
按理说香港的经济体量比
上面3个国家都小
为什么在这次风波中损失最小?
因为腹地因素
因为中央的力挺
第一,中央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第二,全力支持香港政府,中央还”派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护盘行动“。
为了进一步对香港支持
内地2003年签署CEPA安排
即《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通过这个安排
内地市场对香港进一步打开
这是对香港实行0关税的名单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比最惠国待遇的关税低很多
甚至可以低达18.3%、19.4%
因为中央的扶持
因为血浓于水
才让香港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剁手天堂
反观香港富人的选择是什么?
收税式实业
从巨富包玉刚建立
被誉为铜锣湾时代广场
的海港城开始
一座全球销售额稳居第一的商场
包家拥有这块地999年的土地使用权
单是租金一年就净赚160亿元
包玉刚家族海港城
还陆续控制了香港的其他产业
有线宽带、天星小轮、九龙仓电讯等一系列公司
其他的
香港的电力是嘉道理家族和李嘉诚把持
煤气是李兆基家族
公共交通是李兆基和郑裕彤家族
香港豪门大族牢牢地把控着香港的一切
从衣食住行
香港人用一生来供养这些家族
豪门大族的纸醉金迷就是建立在
每一个小市民苟延残喘之上
图源:联合早报
香港的繁华
是只属于精英阶层的繁华
普通群众只能仰望
阶级固化严重
想要突破阶级几乎是奢望
身处香港最底层、最贫穷地区的人
最无力也最绝望
也最爱折腾闹事
香港的某些激进分子
把香港的发展归功于英国的殖民
别忘了中东、东非、南亚的大块地区
曾经也是英国的殖民地
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子
大家心里很清楚
底层保留着香港人的身份
但是却与香港的繁华绝缘
他们不愿面对自己是社会的底层的现实
无甚价值也并不高级
香港社会动荡
或许只是一次对现状不满的宣泄
只不过对象错了
人的一切愤怒
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
大陆依然不可阻挡的发展着
香港凝望着深渊的那群人
深渊也同样凝望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