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在澳洲,如果你的朋友是办公室白领,那么他的日子可能平淡如水不好不坏,但如果他是个建筑工人、房屋修理工,并且定居澳洲,那么他一定有一所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开着跑车,过着悠闲的小日子.....
的确,来自澳大利亚建筑商协会(Masters Builders Association)的统计数据表示,目前澳洲蓝领工人平均年薪高达6位数,并且各种福利、年假齐全,与此同时,整个蓝领技术人员存在着严重的短缺现象,向海外引进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实际上,不仅仅是澳洲,包括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很多国家都对中国的跨境人力服务有着较多需求。一方面,较高的薪酬和开拓眼界的机遇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求职者,且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平衡,对资金安全有担忧等矛盾也一直困扰着想出国就业的群体。
如何才能合法合规的去海外工作?有没有第三方的平台能够提供担保服务?互联网+模式能否应用在这一领域?除了蓝领技术岗位,大学毕业可以去海外工作吗?
作为记录者,熊出墨请注意找到了几位有出国工作意愿的求职者以及业内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业公司,尝试借他们之口还原该领域的全貌。
来源:熊出墨请注意
痛点突出的万亿蓝海
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侨汇金额突破6千亿美元。其中,流入印度汇款高达690亿美元,居全球首位,中国以640亿美元紧随其后。预测称侨汇数据还将以每年大概10%的速度增长。
因此,全球跨境人力收入总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美元。
另外,据中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统计,2017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 52.2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2.8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22.2万人,占42.5%,劳务合作项下派出 30万人,占57.5%。
“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走出趣创始人、CEO畅丽坤对熊出墨请注意说道,在十多年前,这一行业由于国外和国内工资差距大,拥有海外工作岗位的招聘机构开着面包车去县城招人,只要立个牌子就能引来上百人排队,机构还可以从中挑选能力强和形象好的,很多人为了争取到名额甚至愿意多出钱,当时的服务机构挣到的更多是信息不对称的钱,“当时的行业可以说用麻袋装钱来比喻一点也不为过。”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薪资水平的总体提升,求职者出国找工作的中介费和保证金已经从5万降到1万-3万元不等,“虽然门槛已经降低,行业也越来越正规,但痛点仍在,是一个很少有互联网涉及到的产业。”
在阿里巴巴、搜狗、赶集等企业任职多年的畅丽坤,意识到互联网打法在跨境人力市场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在2016年创办了走出趣。
行业痛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信息不对称,求职者不知该去那里寻找招聘信息,更无法确认招聘信息的真实可信度;第二是安全问题,由于出境就业的产业链条比较长,不论是人身安全,还是资金安全都仍然困扰着就业者。
互联网如何赋能?淘宝模式或许可供参考。
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是零售行业信息不对称的终结者。电商的出现,把亿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线下搬迁至线上,更多有价格和品质优势的品牌在淘宝上脱颖而出,减小线下的价格差,让供应与需求实现最短路径的匹配。
技术驱动模式运转
同一思路复制到跨境人力资源领域,能否见效?
从走出趣APP上可以看到,其一端是全球雇主,一端是求职者,平台要做的是促成两端对接。作为居间方,走出趣的重要职责是为平台上的产业链上的各种角色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运营规则和策略,输出标准化的服务。
但人力资源信息的匹配比商品更难。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的加入,也显得至关重要。拿前不久更新的3.0版本来看,走出趣对求职端的信息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增加了热门国家、热门岗位以及视频案例的入口。
再来看产品端,随意点开一条招聘需求,就能看到对应的岗位描述,包括人员要求、工作内容、福利待遇、发岗时间、签证办理周期以及食宿工作环境等信息。某种意义上与淘宝颇为相似,然而,淘宝销售的是商品,而走出趣是帮助用户获取境外工作机会,后者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从这一角度来说,风控是跨境人力资源领域的一门必修课。
经过三年的沉淀,走出趣基本建成五大数据库,雇主库、人才库、岗位库、服务商库以及商家库。系统基于求职者的意愿,利用算法可在海量数据库中进行匹配的同时,进行大数据风控。
比如,阿拉伯语翻译人才出国年薪大多为14万-19万元,某一雇主却标出20万+,是否存在什么猫腻?同一类型岗位业内服务费标准在1.5万上下,某一机构只要5千元的低价,这些都会触动走出趣的智能风控体系,必要时进行岗位锁定。
此外,走出趣还在日本、新加坡、迪拜等地均有自己的专职团队,他们能够直接对接海外的雇主,对岗位进行源头把关。
不仅如此,走出趣还有着一支几十年行业经验的专家团队进行岗位的把关,比如平台上有阿尔及利亚的一带一路项目招聘,专家团队一眼就能看出这样的项目是真是假,以及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是否真的有这样的项目在招人。
在资金安全方面,走出趣采用了第三方资金监管的方式,类似淘宝平台的“支付宝”,直至求职者安全抵达海外工作岗位,点击确认,服务商才能够收到费用。
另外,求职者可以对商家的服务进行评价,随着平台成交数量的累计,商家在平台上的展示会体现出信用体系。此外,求职者的财产及人身安全方面,走出趣还与平安、人寿等保险公司合作,为海外求职者提供保险定制服务。
综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安全两大痛点,走出趣的商业模式才得以运转。官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走出趣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00万,提供海外工作岗位10万+,平台累计已成功帮助数万名求职者出国就业。
商业模式上,据畅丽坤介绍,目前走出趣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第一是入驻平台的会员费和增值服务费,第二是订单服务费,平台上每一笔订单成交后,走出趣都可以获得佣金收入。随着走出趣商业版图的不断完善,未来还将在跨境人力服务行业更广泛的产业链条上进行拓展。
前路依然挑战重重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搭建平台的愿景毋庸质疑值得肯定,但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
在实际的采访调查和走访中,熊出墨请注意发现了更令人担心的问题。大众认知中,出国工作是一件相当有距离感的事。“看到出国工作后第一反应就是那些修铁路、盖房子的工人,还有就是一些木匠或者手工艺人。像我这样刚毕业没工作经验,出国应该比较困难吧。”
走出趣曾针对大学生群体做过一次市场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愿意出国工作。在出国工作看重的因素中,除了薪资之外,他们更希望的是借工作机会开拓眼界、旅游以及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国家。但与此同时,90%的受访者其实不知道自己也能出国工作。
事实上,走出趣平台提供的不只有蓝领岗位,还有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半工半读、定制留学等招聘需求,以及大量的白领等高端岗位。例如,在走出趣APP内搜索“软件工程师”职位,可查询到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地薪资数十万不等的对应信息。
白领群体是增量市场,蓝领群体,尤其是下沉市场的蓝领,则是存量市场。这一群体的教育工作更加费时费力。例如,一位有出国工作意愿的美容按摩师就直言,“现在外面那么多骗子,小公司怎么让人放心?”
创业企业想要赢得用户的信任十分不易,为此,创业公司要有教育市场的决心和耐心。
最典型的就是地推,目前平台的服务商已经达到上万规模。发展更多线下资源,只靠铺天盖地砸广告是不够的,要做更多垂直的地推活动。走出趣的打法比较接地气,通过一些服务地方群体的媒体、服务商资源以及线下门店去做推广。
鉴于跨境人力流动的特殊性,不仅是国内,国外阵地也要开拓。2017年3月,走出趣日本分公司成立,建立了首个境外基地。
此外,线下布局实现规模化之后,互联网平台的定位要求打通线上线下,统一服务和标准。整个产业链条中的脏活、苦活、累活,正集中于线下的基础工作之中。
平台二字说来简单,实则任重道远。也因此,在跨境人力资源这条垂直赛道上,走出趣还要迈过几道坎儿?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