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并非产品的经营形式、盈利模式,而是各种如出一辙的优惠、红包和补贴。任何新零售+电商的应用、平台,在市场推广期都免不了进行一轮“烧钱”大战,既要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又要与最会薅羊毛的消费者斗智斗勇。
曾经火爆朋友圈的上海Costco门店,在九月初又迎来了一条长龙——不是排队抢购的人群,而是退299元会员卡的大爷大妈们。有人笑称,Costco打遍全球无敌手的“会员制”可能要被“薅”败了。
玩笑归玩笑,不过互联网思维确实要经历一轮一轮的斗智,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前不久,生鲜配送领域新玩家叮咚买菜入局深圳生鲜市场,而且也是打着补贴的大旗而来。当时有业内人士表示,平台对于薅羊毛者可能是做了“精巧”的反制举措,优惠措施可谓一环套一环。那么这一次,生鲜电商新玩家能否赢得过广场舞群英?
生鲜领域新玩家,大妈大爷眼里的“绵羊”
一个月前,叮咚买菜的广告开始在深圳很多社区的电梯、通道铺满,广告词表示:新用户注册即可获得价值108元优惠券,邀请朋友注册还能额外获得10元满减优惠券。
短短几天,叮咚买菜就和之前的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一样,成为了大妈、大爷们锁定的新对象。随着下单的踊跃,大量叮咚的配送小哥在社区中往来穿梭,成为了这个城市新的风景线。
“包菜、空心菜、多宝鱼、鸡胸肉,然后还要什么赶紧决定,还能送大葱。”
家住深圳红岗花园的芬姨,正在家里和爱人讨论,今天在叮咚买菜上订什么生鲜食材。尽管她家距离原布吉农批市场(翠苑市场)仅不到一公里路程,骑自行车十分钟即可购买到新鲜便宜的食材,但她还是决定薅一回生鲜配送的羊毛。
她在和懂懂笔记交流时表示,前不久在麦德龙门口见到有叮咚买菜的派送小哥,在发传单吸引用户注册,因为当场注册即送价值10元的水果,就毫不犹豫掏出手机注册成为了会员。
“那个水果很明显不值10元,但是刚好路过嘛,赠品不拿白不拿。”芬姨表示,“不拿白不拿”已经是家庭主妇的座右铭。而平台宣称邀请好友注册赠送总价108元优惠券,才是她薅羊毛的动力源泉。
首先,她邀请了爱人注册成为叮咚买菜会员,拿到了10张合计为108元的优惠券。然后,再用爱人的账号邀请亲友,拿到了多张优惠券。
“有些优惠券,像满49减8、满29减6,需当天使用,都要规划好。”芬姨表示,在生鲜配送平台上,并不是所有食材的价格都便宜,有部分略比市场贵1~2元,有部分价格与市场持平。
想要合理薅羊毛,就要运用平日在市场买菜的经验,挑选价格与市场持平,甚至价格比市场还低的生鲜食材,如、鸡蛋、鲈鱼、罗非鱼等等。然后再使用平台赠送的满减优惠券,就能够省下不少钱。
“而且能免费配送上门,服务态度又好,多省事儿呀。”她借用邻居、子女、亲友账号订购生鲜配送,已经半个月没去市场买菜了。
占到便宜的芬姨,还拉上了一众“广场舞姐妹”,一起通过相互邀请注册的形式拿到了优惠券,“叮咚买菜算是有门槛的优惠,有很多优惠券是要购买指定(类目)的商品,大家要商量着来,凑着买。”
当被问及作为家庭主妇,是否只关注生鲜类配送平台时,她摇头表示,之前用京东到家、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的“优惠”买过买水果蔬菜,用美团跑腿、闪送的“补贴”给子女送日用品、便当,用其他婴幼儿平台优惠券买过奶瓶和尿布。她坦言,除了外卖,所有“补贴”的平台她都会去“薅”,“就是外卖吃了不健康,有优惠给我也不要。”
当补贴结束或者平台的优惠力度减少,她和身边的姐妹们就会继续回到菜市场和农贸市场,继续亲力亲为地选购日常用品和食品。当然,那些薅过的平台和应用都会卸载,本来就没有任何用户忠诚度而言。
那么,大妈大爷们薅羊毛的问题,生鲜电商平台浑然不知吗?
躲不开的“劫” 被薅了也只能认
“现在前两轮融资能够支撑一个互联网创业项目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谈及大妈、大爷薅互联网企业羊毛的话题,广州创客阿忠深有感触。他告诉懂懂笔记,2017年年中他曾在芳村租下了一处档口,创办了一个规模不大的社区生鲜派送项目。主要是为周边的老旧城区设立前置仓,配送生鲜食材。
与所有互联网项目一样,为了尽快抢占市场份额,培养老城区用户使用生鲜配送的消费习惯,他采取了优惠、补贴方式,希望吸引大量用户注册后能够留存一部分“粉丝”。
“一开始,用户均可获得百元优惠补贴,当时用户量的猛增让我乐开了花,心想这下成了。”随着订单量走高,用户数的剧增,他顺利在资本寒冬里拿下了180万元天使轮融资。于是团队开始扩张,继续加大补贴力度。
短短半年时间,他的社区配送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数,就超过了10万人。虽然比起知名的配送平台差距很大,但作为一个针对“老广”饮食习惯优化定制,定位小而美的生鲜配送项目,已经可以说是成绩喜人。
到2018年初,平台每天都能配送近千份“老火靓汤”,阿忠也信心大增,并开始尝试减少优惠,将有限的预算投入到了新的社区开发中。但让团队意想不到的是,优惠力度“缩水”的第一天,“靓汤”生鲜销售量就少了近一半。
随着优惠的减少,生鲜配送的订单量也一落千丈,无奈之下,他只能决定暂缓扩张的脚步,在原有社区恢复优惠力度,“我知道烧钱很难烧出用户忠诚度,但没想到优惠减少对订单量的影响如此立竿见影。”他无奈表示。
在运营过程中,阿忠曾试过给优惠政策增加了一些使用门槛,比如使用的前提条件、降低满减的幅度,限制优惠叠加使用等规则。
但每一次“小动作”都会导致订单量的下滑。尽管平台用户已经养成了生鲜配送的消费习惯,但是只要价格稍高、优惠稍少,哪怕是几分一毛钱的变化,大妈大爷甚至年轻用户就会用脚投票走下楼去买菜。
“在一次小规模的社区调研中,我们市场部同事发现,其实后台那么多注册用户有不少是一人多号,就是为了领优惠券。”阿忠坦言,10万注册用户中,能有2万是“真人”就已经偷着笑了,更多的是大妈大爷利用子女、亲友的手机注册的。
除了生鲜,阿忠一位创客朋友在2018年初创办的互联网法律咨询平台,也在一开始被爱占便宜的用户薅尽了羊毛,“一开始注册领券,可免费向律师咨询法律问题,然后无数欠薪、社保、医保等问题都开始铺天盖地而来,线上律师忙得不可开交。我记得当时有数百人咨询过羊城通卡退押金的问题,弄得律师不胜其烦。但是一个月后咨询开始收费,就连个人影都没了。”
“烧钱”优惠、补贴,显然难以培养用户忠诚度,而困扰着阿忠和众多互联网创业者的难题,一直会不断上演。回看Costco低价茅台缺货,五粮液涨价致会员退卡的新闻,就可以感悟到贪小便宜的人与是否用“互联网思维”经营无关。
那么明知如此,创业者为何还是不遗余力地推优惠、砸红包,这不就是饮鸩止渴吗?
企业“烧钱”可能死,不“烧钱”一定死
“叮咚买菜虽然送了(总价)108元的券,但能用的也没几张。”
一位芬姨的广场舞好友“卓婶”告诉懂懂笔记,过去半个月时间里,她只使用平台赠送且门槛较低的优惠券,那些满129元减18元的优惠券,她基本上都没有使用。
“我和周围几个好姐妹们用的最多的,是新注册账号时送的满29减6、满39减10、鸡蛋满一斤立减6元等,这些优惠力度大的优惠券,剩下的就作废了。”卓婶认为,虽然免费送上门很方便,但要是不便宜还不如自己去菜市场买,反正自己有的是时间,胳膊腿也都很灵活。
芬姨也表示,曾经美团外卖有段时间对新注册用户赠送巨额优惠,因此她和身边的“广场舞姐妹”就通过网络上的接码平台,注册了不少账号,下单买日用品。
“后来,使用优惠的账号要和联系电话号码一致,我就不再用美团了。”她告诉懂懂笔记,近几年来为了薅互联网企业的羊毛,她和身边不少同龄朋友,手机玩得比年轻人还溜,“反正互联网公司的钱也是融来的,不花白不花。”
这样的消费习惯,恰巧是很多创客内心的痛。资本机构投资创客项目,看的是注册、订单数据,如果因为优惠力度减少,导致数据下滑,那么投资方都会“质问”团队:为何运营数据下滑?增长为什么这么慢?
“以前也试着解释,说大多数消费者就爱占小便宜,我们要留住有价值的用户。但没用呀,下滑就是下滑了。”他叹了一口气表示,部分创业项目的前两轮投资机构,只看后台数据。只要数据不行,任何理由都没有用处,“他们要项目的数据说话,这样才会有新的机构来接盘。”
如果数据做不上去,那么更高轮次的融资也就别想了。因为大部分VC在投资时都十分看重项目的数据报表。创业者若不“烧钱”,只是潜心做用户宣传,慢慢引导、培养用户的习惯,那么可能连A轮融资都拿不到。
“无论之前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充电宝,还是如今的生鲜配送、社区电商,其实都是如此。贵了用户不买账,认为互联网企业就应该是便宜,就该有优惠有红包,都已经习惯了。”阿忠感慨,无尽的“烧钱”做优惠和补贴,投资少的项目迟早被薅羊毛者薅死。
对于中小平台而言,若不做优惠,就没有数据,项目价值就无法量化,投资机构就不愿意投资。对于拿到了A轮B轮的“幸运儿”来说,烧钱可能会死,但是不烧钱一定会挂掉。烧还是不烧?都是个难题,“因为优惠期一过,被用户抛弃最终融不到后续投资的项目,我见得太多了。”
阿忠坦言,互联网企业经过过去几年的“烧钱”大战,已经在用户尤其精打细算的大妈大爷心目中,埋下了互联网思维=免费或优惠的念头。任何一个新创的互联网项目在诞生之初,都必须要经受被薅羊毛的长痛。
【结束语】
投资机构对于创业项目数据的追求,加剧了整个行业“烧钱”堆量的恶习,甚至已经成为难以根治的创业痼疾。即便那些标榜有可持续盈利模式、营造出商业闭环的项目,也会在最初的“烧钱”大战中被优惠力度大的同行击倒。
其实,时至“互联网下半场”,所有创业者都明白“烧钱”已经很难烧出用户的忠诚度,尤其是那些“弹药有限”的中小平台。但是冷不丁一个独角兽的诞生,总会激励着无数资本方和创业者,举着所谓“破坏式创新”的大旗,继续惯着“薅羊毛者”无优惠不消费的理念,将更多创业新项目带上了恶性循环的绝路。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