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是受消费者需求驱动的,数据显示,65吋及以上电视零售额占比达到54.4%,成为消费主流。而在彩电畅销榜Top20中,65吋及以上的电视更是占到了15款。如今,TCL、三星等多个大家电品牌都在向着大屏电视市场看齐,规格锁定在75吋、85吋乃至更大屏幕尺寸上。
大屏电视的飞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显示技术的革新,从4K电视的全面覆盖,到现在8K电视当道,QLED隐隐有取代OLED技术的趋势,在5G技术的加持下,从片源到电视显示影像的清晰度,都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越,8K大屏时代就此开启。
今年TCL在大屏电视领域可谓众星云集,旗舰频出,得益于TCL全球产业链和研发技术布局,使得它提早把脉电视消费的大屏需求,不仅提供多样化的大屏产品,更将QLED、5G+8K、AIoT等技术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大屏电视高清晰与智能化需求。
全球研发做后盾,用大屏科技感动消费者
提到高端大屏电视,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国外品牌,殊不知TCL作为国产电视巨头,早已凭借其成熟的产品技术和研发实力,悄然走到了世界前列。
近日北美权威专业电视评测机构Rtings对全球各品牌系列的电视音画表现进行了评测和打分,其中TCL8系列产品Q825 QLED TV以7.5的高评分力压索尼、三星,位居排行榜第三,充分展现了国产电视的强大实力。
TCL能在国际评测机构获得如此高的声誉并不偶然,最近几年TCL深耕国内外市场同时,在全球研发中心支持下,其8K显示和大屏技术持续发力,不断推出突破行业维度的大屏产品。以不久前推出的巨幕私人影院电视TCL 100X6C为例,它就充分展现了TCL在大屏电视领域先人一步的洞察力和同行难以企及的统治力。
作为国内电视行业的王牌企业,TCL通过每年的大量用户调研和市场分析,深知消费者的使用痛点和需求。自2013年以来,大屏电视以平均每年增加2英寸的速度不断提高,从2013年至2018年,销量份额增速最快的尺寸已经从50英寸转移到65英寸,屏幕尺寸增大趋势迎来加速期。
为了能够充分迎合高端用户群体的使用需求,继去年IFA展TCL浮窗全场景TV让人惊艳,今年IFA展上,TCL又亮相了最新的mini LED电视产品和C10双屏QLED TV,这也是全球首款采用了双屏设计的QLED电视,最高拥有75吋大屏。
在很多企业还在攻坚大屏显示技术,为产品的稳定性和规模量产而不断试验的时候,TCL已经将成熟的产品送到用户家里。以全球的研发中心为后盾,TCL拥有多技术线发展的强大实力。
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TCL在全球拥有8万余名员工,28个研发中心,22个制造加工基地,如TCL美国研发中心侧重TCL战略产品和技术储备,德国研发中心在投影电视和软件开发上拥有全球优势,去年新成立的TCL波兰研发中心,则主攻AI算法。
得益于全球科技人才的聚集,TCL不断创新突破,持续推出满足以及引领市场需求的各类产品和服务。
产品与技术的突出表现,也让TCL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19年前三季度,TCL电子的电视销售量继续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同比销量大增21.2%,不仅电视机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二,更是全球前三中升幅最大的电视品牌,全球市占率达到13.2%,同比增长1.1%,与排名第一的差距又缩小了一步。
在电视业务板块,TCL的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快速增长33%,超过了全年目标增速。懂懂笔记已经不止一次在今年的全球性赛事上,看到了TCL的身影。
紧抓大屏5G+8K电视趋势,TCL大屏矩阵初成
过去几年大屏消费需求不显,是因为LED和OLED屏幕,在大尺寸电视上存在技术和成本瓶颈,想让大屏电视走入消费者的客厅,就必须迭代显示技术。
从2016年的全球首款量子点电视X1,TCL很早就开始QLED大屏电视的研发与布局,在大屏智能化电视时代到来的今天,充分把握住了时代节奏。
TCL今年推出了多款运用量子点技术的QLED大屏电视,且不同旗舰产品有着各自的特色与体验乐趣。75吋的TCL C10双屏QLED TV,是全球首款双屏量子点电视,不仅在用户观影视觉及互动上均有革命性的突破,其创新性的双屏设计,也带来了贴心、智能的用户体验。
在开屏状态下,大屏观影时,小屏可以显示观影进度、影片名称等信息,让用户观影更纯粹;在关屏状态下,小屏可以满足开关机、查询天气以及给宝宝讲故事等场景需求,让功能更实用更贴心。
前置独立音箱中部是TCL C10双屏QLED TV的辅助小屏
另一个旗舰产品85吋的TCL X9 8K QLED TV,拥有目前最完整的一体化全程8K解决方案,它不止于视觉上的大,视界上更有加倍高清的呈现,从屏幕到图像引擎、算法、传输通道,再到芯片,其每一个环节都采用8K技术打造,缔造了真正的高清视界。
TCL目前已经发布了十余款75吋至100吋大屏电视,组成了超强大屏阵容,覆盖了高端、中高端、性价比等不同价格段位。
从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看来,TCL引领的“75+大屏时代”已经到来,其中以TCL X10 QLED 8K TV尤为吸睛,它是中国市场首款和IMAX ENHANCED合作的产品,在画质与音质方面也得到了IMAX和DTS方的专业调校与认证,达到家庭影院级别。
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推荐标准,2.5米的客厅宽度最适宜安装75吋电视,3.5米最适宜85吋,4.5米最适宜100吋。TCL的大屏产品矩阵包含75-100吋,能够满足不同面积、不同场景下的家庭消费需求,推动了客厅大屏新潮流。其100吋的TCL X6C私人影院问世,不仅带来多种画质提升方案,设计的85吋电视官方售价19999元,也是行业内首次将85吋的超大屏电视价格带到两万元以内。
TCL不仅以新技术的尖端应用,为整个电视行业带来了更加鲜活的力量,而且也给众多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基于用户对于大屏电视的需求,电视画面的分辨率的要求自然也就变得更高,只有搭配高分辨率,大屏电视才能有更加震撼的表现。TCL拥有目前最完整的一体化全程8K解决方案,包括专业的8K屏体、8K QLED超级芯片、8K传输通道HDMI 2.1、独家的AI 8K图像引擎等技术。
作为国内第一家量产8K电视的企业,TCL正以行业“秩序者”思维布局8K大屏产品矩阵,领衔推动8K大屏市场化、精品化进程。
8K是电视行业的风口,但是抓住全通道8K的厂商并不多,而同时抓住了5G+8K的厂商更是凤毛麟角。在5G和8K的潮流之下,TCL率先完成了大屏产品矩阵的布局,随着8K+5G应用的落地普及,TCL注定将会为用户的生活、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优质体验。
用AIoT思维变革电视行业
5G时代加速来临,不仅带来8K大屏体验,更让AI与IoT物联网的联结变得紧密,AIoT成为最热门的科技代名词。智能家电、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手机都成为AI与万物互联延伸的目标,化身为数字语音助手与用户沟通。
TCL的香港、美国、欧洲研发中心,重点便是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而TCL也想得十分明白,物联网的使用环境必然是和人交互,那么AI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AIoT并不仅仅是对电视的智能控制,它追求的是一个智能化生态体系。对于未来用户的需求和AIoT场景覆盖,TCL给出的发展思路是“硬件+软件+连接+融合”。
在AI和IoT的时代,TCL认为产品体现为硬件+软件+万物连接和各种场景间的融合,以设备间互联互通为基础,TCL要让用户需求、IoT设备功能和AI能力三者相互组合,创造指数级增长的丰富场景,以满足多样化、智能化场景需求。
包括100吋的TCL X6C在内的多款TCL大屏智能电视产品,都内置了全场景AI,能够实现全屋智联,还支持Handfree免唤醒功能,能够轻松实现“一次唤醒,多轮对话”的交互功能,使智能交互体验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AIoT正引导TCL从家电阵营走向智能科技,推动自身从单纯的硬件产品生产销售,向软硬一体化、云管端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TCL正通过联合生态联盟厂商,在硬件之间达成标准统一、风格统一、体验统一,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能够极大增强用户的品牌认知。
在AIoT的落地过程中,既有亚马逊、谷歌这样的轻应用企业,也有华为、小米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入口型企业。而以TCL为代表的企业,所构建的是重应用场景,它几乎涵盖了居家、外住、社区以及其它公共场所等绝大部分物理空间。
在物理空间与AI应用的结合上,TCL再次走在行业的前列,一如它最早进行的国际化,通过收购华星光电将产业链延伸向上游半导体领域,在互联网和手机公司扎堆的AIoT,TCL再次成为电视行业的探路者。
【结束语】
众所周知,电视机的屏幕越大,就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临场感,配合片源质量的提高,清晰的画面能提供身临其境一般的真实感。在现代人越来越追寻更好的生活娱乐体验的时代,超高清和更大更好的屏幕面板的普及,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电视领域经过数年时间的发展,相继迈过了32、40、55、60等几个阶段后,目前正迎来了75吋产品为主的黄金尺寸。这个尺寸享有的视觉角度、空间距离等优势,正符合当前大多家庭用户。如果尺寸过大,普通用户的家庭环境将受限,而如果过小,则在视觉方面势必将降低用户的观看感受,而且75吋电视产品在制造技术、购买成本方面也较之其他尺寸的产品更具优势,因而更适合普通家庭用户选择。
电视大屏时代,TCL已通过一系列投资整合布局取得行业领先优势。在产业上游,TCL全力支持华星光电自主研发8K面板技术,布局从55吋到98吋的全尺寸面板生产,技术成熟而且领先。在产业下游,TCL在超大屏电视品类丰富,技术领先,已推出75-100吋大屏矩阵产品,正推动电视行业跨入“大”代。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