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柴妹。
前几天,在大家共同抗争疫情之际,五菱神车的一句硬核宣言,瞬间引爆全网。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而五菱也为这句话付诸了行动。
正值国家紧缺口罩的关键时刻,身为一个生产汽车的企业,五菱毫不犹豫的转换身份造起了口罩。
并且只用时三天,就下线了第一批口罩。
在这寥寥数语所总结的成就背后,是五菱对自己干净利落的改造。
这里原本是五菱上游公司的生产线,在作出生产口罩的决定后,这里就被改成了2000平方米的无尘车间。
并设置了14条口罩生产线。
身穿蓝色防护服、脸带口罩的工作人员分秒必争的工作着。这样高效率工作为我们所带来的,是日产170万只口罩。
且全部采用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级别,就这么一串字母可能看不出来它的意义,其实这已经属于医用口罩中的最高级别。
更让人震惊的是,费了力气又损了钱财的五菱却没有用这些口罩来赚钱,而是全部捐赠,由政府负责统一调配到疫情前线。
这份毫不犹豫的魄力,瞬间激发了国人的热情。
这让柴妹不禁想到五菱在江湖中的传说与称号,“中国第一神车”、“秋名山车神”...
以及那句让人们记住它的话“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五菱”。
无论是雪山;
还是泥泞小路;
就连涨洪水都丝毫不惧。
这些年来,网络上的搞笑段子渐渐固化了五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
大家只知道五菱便宜、耐撞...
却鲜有人知,在建国之初,山河破碎之时,五菱的前身——柳州动力机械厂就一直在造“人民需要的东西”。
五菱的发家史,就是人民的需要史。
01
木炭车和飞机
解放前。
为了加强广西经济和军事实力,上面规划了一个建设广西的蓝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军事工业械工业。
经过一波三折的筹备,1928年,一家颇具规模的机械厂在柳州拔地而起,命名为柳州中国农械公司。
最初的柳州机械厂
这是广西最早的官办企业之一。
除了1929年粤桂战争爆发以及后来抗日战争时,日军侵占柳州一段时间,机械厂的生产被迫中断之外,这里的员工一直都以机械兴国为己任。
柳州中国农械公司从时间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1928年建立到1944年秋,主要以军工生产为主。
那时候,国防薄弱,百废待兴,人民需要汽车和战斗机。
于是柳州中国农械公司就造出了汽车和飞机。
1933年,柳州中国农械公司自制成功第一架单翼初级教练机、由李宗仁亲自书写“木炭车”为名。
开启了中国制造的先河。
上世纪50年代工人在木炭车前合影留念
与此同时,华侨工程师朱荣章自行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单座驱逐战斗机——“朱荣章号”,此后数年,柳州中国农械公司成功制造出几十架飞机。
朱荣章号战斗机
抗战爆发以后,这里更是成为了中国第九飞机修理厂。
02
汽油机和油锯
此后数年,柳州中国农械公司几经易名,终于在1952年定名为柳州机械厂。
这时候的中国在汽油机方面的生产完全空白,中国没有自己的汽油机。
得知此消息,柳州机械厂站了出来,开始自主研发4马力汽油机。
同年11月,柳州机械厂成功研制出1101型4马力汽油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生产小型内燃机的新纪元。
这是中国第一代汽油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第一个被送往北京的柳州展品就是它。
1956,全国林区急需伐木油锯,柳州机械厂再一次率先研制出051型“友谊”牌油锯。
也由此,我国终于进去了机器伐木的时代。
03
拖拉机
1958年初,为响应中央号召,广西决定将柳州机械厂扩建为广西动力机械的主要生产基地。
专门做船用大型柴油机。
同年10月,五菱的前身——柳州动力机械厂开始破土动工。
柳州动力机械厂施工画面
母厂继续生产军工,而分出来的动力机械厂则主要生产船用大型柴油机。
恰逢这时候,毛主席提出要在1980年全国实现农业机械化,为了响应号召,柳州动力机械厂毫不犹豫的放弃船舶生产,改造拖拉机。
并在1960年,成功制造出第一台丰收牌拖拉机。
丰收牌拖拉机
从此,一造不可收拾。
1965年,经过专家测验,丰收牌拖拉机成为国家定型产品,第二年,柳州动力机械厂在大家的见证下,更名为柳州拖拉机厂。
朱德同志视察拖拉机产品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也没有中断生产,而是一如既往的守在生产线上。
一不小心就成了全国八大拖拉机厂之一,年产量更是从300台涨到了5000台。
04
操舟机、缝纫机和棉织机
1976年,因为我国国防建设需要,柳州拖拉机厂开始着手研发制造操舟机,又双叒第一个制造出127型大马力操舟机。
并因此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然而没过两年,看似如日中天的柳州拖拉机厂就因国家体制改革而积压一千多台拖拉机库存,面临全年亏损。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万千民企急需大量轻工机械。
于是柳州拖拉机厂不顾自己亏损的境况,毅然转型,造起了缝纫机和棉织机。
既然人民和国家需要,我就造。
也因此,柳州拖拉机厂渐渐开始了“以杂养专”的经营模式。
05
汽车
80年代初,我国汽车行业方兴未艾,合资车价格又高不可攀,人民迫切需要一辆能买得起的车。
于是中央农机部军工局特意引进一台日本三菱小货车,组织国内相关厂家研究攻关,不过这里没叫柳州拖拉机厂一起研究。
当时的柳州拖拉机厂资金非常紧张,但在得知此消息后,还是咬牙引进了一辆日本微型小汽车,并开始自主研究。
1981年,柳州拖拉机厂研制出270Q微型汽车发动机,为国产车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年,柳州拖拉机厂经过工人手工敲打和将几千个零件分别测模等方法研制的第一台微型小货车试车成功。
从此,走上了彪悍的造车路。
1984年10月,柳州拖拉机厂生产的“五菱牌”小货车经过国家专业测定之后,正式投放市场,广受大众欢迎。
次年,柳州拖拉机厂正式更名为柳州微型汽车厂。
也是在这一年,柳州微型汽车厂的工业总产值达到7323万元。
最初,微型车曾沿用了该企业生产的“万家”牌缝纫机的“W”标识,后改为宝石型的车标。
而有一天,一位名叫韦宏文的年轻大学生根据当时的一些反映,对五菱商标图案进行了重新创意。
新设计的图案由五个菱形组成“W”状,与“五”的拼音字母吻合,图案整体简洁大方,给人以强烈的“起飞、奋飞”印象。
1987年,五菱商标正式启用,并沿用至今。
1996年,柳州机械厂和柳州微型汽车厂时隔40年再度合并,成立了柳州五菱汽车有限公司。
多名国家领导人对此颇为看中,并亲临五菱汽车的生产车间。
从1991年的产销一万台,到1998年的10万台,五菱汽车一步步成为国内微车行业名副其实的第一。
到了如今,五菱已经成为全球畅销车企前三强中唯一的中国品牌。
五菱之光在前一年更是被《福布斯》评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
从木炭机、战斗机、汽油机、油锯、拖拉机、操舟机、缝纫机、棉织机等人民需要的东西,再到如今的立足之本——汽车,五菱始终坚守着“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宣言。
日产值两百万的五菱,改造生产间开始生产口罩的时候,一天的损失又何止亿来计算?
其实不止五菱,在疫情爆发之后,已有3000余家企业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等产品。
在这背后,是大家团结一致共克难关的决心。
正是因为在我国有许许多多像五菱这样深明大义的民族企业,我们中国才能用几十年走过其他国家几百年走完的路。
中国速度,名不虚传。
五菱神车,亦名不虚传。
主笔 | 小陆
编辑 | 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