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情况?小编手滑?加密通话?抑或是搞什么营销噱头?
“你是1?”“谁是1?”“哪里有1?”......评论区网友脑洞大开时,@百度网盘 自己出来做了解释,“我就是单纯冒个泡给大家报个平安”,句末还用上了狗头护体。
报平安?百度网盘本是“网盘一哥”,背后还有大哥百度撑腰,这等实力和背景也难逃生死威胁,对方究竟什么来头?
一切还要从“227圣战”说起。某明星粉丝的狂轰滥炸之下,百度网盘不幸被流弹击中,他们誓要把百度网盘在各大应用市场的分数拉低,直至下架。此举引来百度网盘用户的自卫反击,一场浩浩荡荡的五星好评“护盘行动”拉开序幕。
双方激战,弹雨枪林之间,一个浅显的道理不言自明:人民群众需要网盘。过去需要,现在需要,未来更甚。
文:彬彬(熊出墨请注意)
毁盘VS护盘
“本人一直懒得给任何App评论,但是想让百度网盘下架,做梦。”苹果App Store内一位用户给百度网盘打了五星,言语中掺杂的情绪清晰可见。
“227圣战”之中,为同人创作提供服务的国外网站AO3以及国内同人爱好者常去的社区LOFTER相继被攻陷。前者在大陆地区已无法打开,后者评分骤降,平台上万篇文章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某明星粉丝出征,寸草不生。
但这还不算完,主阵地取得“胜利”之后,其他但凡与同人有一丁点关系的平台,某明星粉丝也都不愿放过。哔哩哔哩,原耽Tag里所有文章蒸发;晋江、猫耳等网站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技重施,百度网盘也没能逃脱疯狂的举报和恶意打低分。
OPPO应用商店内,有网友给百度网盘打出一星,并评论“很好,但我就想让你们没看文的地方”。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这条评论已经简单粗暴到连“辞”都省去。不少网友联想起前段时间有同样遭遇的钉钉,因为承担了中小学生网课业务,停课不停学的中小学生揭竿而起,试图通过拉低软件评分进而触动应用商店的下架惩罚机制。
面对铺天盖地的一星差评,@钉钉 官方“跪地求饶”,“我还是个5岁的孩子,求求手下留情”。百度网盘则决定硬抗,“放心,天塌下来有我这个网盘一哥顶着”。
底气更足,不单是因为百度网盘要大钉钉三岁,更重要的是身后有用户在自发“护盘”。各大应用市场,百度网盘评论区与“护盘”相关的评论比比皆是,用户自发聚集,狂点五星,抢救被某明星粉丝拉低的分数。目前,华为应用商城、OPPO软件商店、苹果App Store内百度网盘的评分都在4分以上。
其他受到攻击的应用,LOFTER、晋江、猫耳,也有不少用户组织相应的自卫反击战。对战还在继续,“227圣战”又称“227大团结”,面对某明星粉丝有组织有纪律行动一致地恶意举报,各家应用的忠实用户正以团结抵制团结。
人民群众需要网盘
“云”的概念最早是谷歌在2006年提出,亚马逊、微软、IBM等巨头陆续跟进,云存储服务始现。
国内为人熟知的网盘企业集中爆发于2010年前后,百度、金山、360、115、华为、天翼、新浪、搜狐等等,一时间百花齐放。用户在线存储需求旺盛,为网盘企业提供了肥沃土壤,各家高举免费大旗野蛮生长。为抢夺用户,各家之间还曾就赠送免费空间进行过一轮恶性竞争。
2016年,行业迎来一轮血洗。监管趋严加上高昂成本压力,一众玩家不堪重负。115、UC、华为、腾讯等宣布关闭网盘部分功能,新浪、金山、迅雷、360、乐视直接把网盘业务喊停。苦心多年培育市场,为他人做了嫁衣,幸存者百度网盘承接了当前国内绝大部分的用户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百度网盘用户规模已经超过7亿。另外,据QuestMobile统计,百度网盘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90%。这组数据其实足以解释“护盘行动”的缘由,倘若百度网盘在这波攻击中没能挺住,数亿用户的权益都将受损。
而为了寻求更加细致的答案,熊出墨翻阅了华为应用商城、OPPO软件商店、苹果App Store和小米应用商店四大手机应用市场内近三个月的300条+用户评论,总结出了人民群众需要网盘的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云存储
云存储,网盘出现以来就已确立的基础服务。至今,百度网盘App开屏弹出的功能设置提醒仍是各种文件的自动备份。同时,云存储是用户实际使用中最为根本的需求。统计到的所有评论中,90%以上的用户都提到了这一点。
易观《中国个人网盘市场专题分析2019》指出,中国个人网盘市场相关性最强的领域为社区论坛、社交、教育学习、资讯阅读、娱乐直播等领域。据此推断,个人网盘用户群体或多为学生和职场新人。
与这一结论相相符,根据用户评论可以得知,照片、视频、电子书、学习资料等是用户在云端存储最为常见的文件类型。对应用户生活的不同场景,比如更换新手机,以前拍下的照片、视频等美好回忆,在云端都存有备份;上传或转存的电子书、电影,可供工作、学习之余娱乐消遣;学习场景,资料存在网盘更方便随时随地查阅。
随意列举一条,苹果App Store有评论称教资、计算机考级、学习文件软件的下载都离不开网盘,所以该用户希望百度网盘“挺住”。
关键词二:云办公
“xzf只看到了不能让我们看文,想没想到这样损害的不止是我们的利益?那些企业员工不用了是吗?”
云办公,用户评论中高频出现的另一关键词,约42%的评论提到了相关内容。尤其是近期更为集中,疫情之下,复工企业云办公需求激增,百度大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里,“远程办公”的整体搜索热度环比增长了521%。得益于此,阿里钉钉、腾讯会议、百度网盘等为企业提供远程协作的平台站上风口。
网盘,天生就携带云办公的基因。国外企业Dropbox就是例证,从简单的云存储业务起家,随后更新出在线编辑,从文件共享到团队协作办公,Dropbox确立了自己的定位,一家协同办公SaaS服务公司。
百度网盘在疫情期间针对云办公场景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如提升超级会员的上传、下载速率,缩短办公资料传输耗时;文件加密传输,确保资料的安全私密性;同时,金山文档、云冲印、PDF转换工具、扫描、文档在线编辑等小程序,也在提升员工的办公效率,满足不同办公需求。存储到协作,工具到平台,2月以来,百度网盘企业活跃用户增长了50%以上。
关键词三:云操作系统
前面有讲,野蛮生长时期各家以免费容量吸引用户。近两年市场趋于理性,在存储这一基础功能之上围绕数据衍生出的后续服务,取而代之成为网盘企业的发力方向。
比如百度网盘于2018年上线内容商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营,App内“发现”导航栏已有休闲娱乐、男生小说、女生小说、外语、儿童、商业财经等多个资源分类。资源以一定的价格出售,可为创作者、内容分享者增加收入。让数据在存储之后流通起来,实现更大的价值,内容商城的意义就在于此。另外,内容商城还开设了会员专区,专区内资源会员免费畅享,这则有利于激发用户的付费意愿,为平台创收。
再如百度网盘小程序广场上架了多种小程序工具,用户可使用美图秀秀助手编辑照片,小度P图1秒抠图。并且,基于用户照片云存储需求,百度网盘还专门出品了一刻相册App,提供无限免费存储空间以及共享相册、自动生成创意视频等功能。
以上这些较为分散的云服务有两个共通的特性,一是由数据云存储衍生而来,二是都可在网盘所搭建的闭环内完成。所以,它们一起组成了第三个关键词——云操作系统。在收集到的用户评论中,相关内容占比超过28%。
稍作总结,网盘在诞生之初对于用户而言相当于一个云U盘,代替手机、电脑、U盘等硬件设备为用户存储数据。而随着近十多年的演变,其丰富的云服务能力满足着用户娱乐、学习、工作等多重需求。某种意义而言,网盘已经成为用户数据生活的基础设施。
再进化,未来无处不在
关于网盘的下一次进化,未来将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可以结合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推测。
5G和IoT,对网盘来说都是利好。5G网络速度更快,时延更低同时带宽更大,这三点特性讨论的核心都是数据传输。在5G时代,网盘之前受网络限制而未能实现的诸多构想都有了落地的可能。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5G网络加持之下,3D、VR、AR视频的加工、处理是否就能够跳出传统的操作方式,直接在云端完成?云办公场景下,是不是可以将更多流程转移至云端工作台,像现在在线编辑文档一样,体积较大的资料、文件等也无需再下载本地?
IoT时代,各种智能设备之间要求实现高效地数据互联互通,这为网盘创造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积累多年的云服务能力,解决的就是数据流通难题。
百度网盘总经理汤利华做了一个比喻,在IoT时代,网盘提供的服务就像是物流一样。智能音箱连接网盘,播放孩子爱听的故事;打印机连接网盘,找到任意一台打印机即可把网盘中的文件打印;摄像头连接网盘,用户随时随地可查看摄像头拍下的照片、视频。
据汤利华透露,百度网盘合作的智能IoT终端已经超过千万,覆盖了家居、出行、工作等日常生活场景。她相信,用户的习惯也逐渐养成,5G的发展和IoT设备的普及对网盘的进化将起到加速作用。
所以,未来网盘以及其提供的服务或许是无处不在。更进一步,网盘就有可能变为一个入口,汇聚各种服务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百度网盘正在做的云操作系统,以平台身份接入第三方服务,其实已经是在为入口打基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包括百度网盘在内,网盘构建的云操作系统都应该是开放的。
苹果、小米等手机厂商都有各自的云服务,但明显都具有封闭性。行业十多年发展中,它们提供的云服务因为场景限制并未能与时俱进,依旧停留在云U盘的原始状态,帮助用户在云端备份个人数据。而真正面向未来的云操作系统,应该是给数据更高的自由度,让它们可以跨操作系统、跨平台、跨终端高效流通,国内的百度网盘、国外的Dropbox、Onedrive等都是如此。
当然,以上所言仅是畅想,实际进化的过程中挑战重重,这也对网盘自身服务能力以及生态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市面主流网盘企业,该领域早已是巨头的游戏。百度网盘植根百度生态,微云背靠腾讯。企业为网盘业务输出技术和生态支持,网盘业务发挥数据服务的优势,并通过与其他业务的强协同,服务用户,驱动生态更好运转。
综上,站在某明星粉丝对立面的其实不是百度网盘,而是数据时代人民群众不变的刚需。孰能赢得最终胜利,不难判断。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文:彬彬,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