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1号开始,武汉就实行了非常严格的小区封闭管理,那么从2月11号一直到现在,武汉的老百姓在过着什么样的一种日子?他们在关注什么?百度大数据今天也提供了两张图表,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个小的侧面感受到武汉老百姓的日子…”
日前,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节目以封城后的武汉人民生活为开场白,讲述了当天疫情的相关新闻。
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BAT等互联网巨头们,用自己强大的信息技术,为疫情防控建立了一条信息的“虚拟防线”,但同时,这也是一场争夺信息入口的无硝烟的战争。哪一平台或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越准确、全面、透明,就越容易获取用户信任、积累用户数据。
传统权威媒体选择借助百度搜索大数据进行报道,也正是看中了这点。
疫情之下,搜索是民众信息防疫的“一线”
在这场疫情信息战中,民众对权威、全面防疫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圈住“人与信息之间关系”的搜索引擎成了民众获取疫情信息最重要的渠道。
在足不出户的限制下,我们更渴求通过网络了解当前国内的疫情进展、消费生活、经济现状等每一个面向,网络是窗口,也让我们了解他人在关注什么、如何自我排遣。在这一点上,以往依靠一线采编等方式的传统媒体受到局限,而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优势则得到了充分彰显。尤其是搜索,站在了收集民情民意的“一线”。
可以看到,疫情期间,互联网巨头们借助海量的用户数据积累,纷纷公布了与疫情相关的大数据报告:在交通方面,阿里基于支付宝与高德地图数据,对复工之下人们出行的情况进行展示,发布了《城市交通回暖报告》;在餐饮方面,美团对过去一个月居家消费行为进行整体盘点;在娱乐方面,字节跳动发布的《抖音2020年春节数据报告》,透露了当下宅经济的日常。
与阿里、字节跳动、美团依赖各自核心业务发布的大数据报告不同,百度搜索大数据汇集的信息并不偏向或局限于某一方面,它更能捕捉到凸显民众情绪的更广泛的信息需求。原因很简单,对于信息辨别能力相对有限的普通大众来说,“搜索”是获取真相的第一动作。
举个例子,2月9日,疫情防控进展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很快气溶胶的百度实时指数因此迅速飙升。同样的案例还有双黄连,当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传出后,“双黄连”的百度指数从前一日的日均1617直线飙升至105152,暴涨6403%。
当我们看到陌生的词汇、半信半疑的谣言以及任何引起担忧的事件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往往是下意识地在搜索引擎上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一特殊时期,这种用户习惯让百度成为了信息防疫的入口。
在《新闻1+1》栏目引用的数据中,武汉人民在百度上搜索“通行证”、“84消毒液怎么用”、“剪头发教程”等一个个相关词热度的上涨,都直观反映了身处疫情中心的武汉人民迫切的生活所需,和他们向搜索引擎寻求信息帮助的举动,而这也正是搜索大数据不断被各路媒体引用报道的缘由。
权威媒体的引用赋予百度搜索大数据更高的权威性,而这背后所依赖的就是百度搜索在连接人与信息上不可取代的作用。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疫情期间网民通过百度搜索、浏览新冠肺炎的信息日均超过10亿人次,每天使用人数较春节前增长超过了10%,疫情期间百度搜索的流量增长率超过30%。
信息爆炸背后,搜索是民情民意的“发声”
从1月23日开始,百度、微信、支付宝、今日头条、快手等平台相继上线了新冠肺炎防治的相关内容,帮助用户关注疫情最新进展和科学防疫知识。但为什么传统权威媒体更青睐百度用户的搜索数据呢?
当前,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主要有三个渠道: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新闻资讯应用以及互联网时代占据信息入口的搜索引擎。虽然这些互联网公司同时上线了疫情防控的内容,可局限于平台属性,它们在疫情防控信息网络中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
短视频的娱乐性质让抖音、快手的内容更偏向于成为人们宅在家里的消遣方式,于疫情而言可以算是缓解焦虑的安慰剂。社交媒体是公共事件的发酵地,可舆论场上往往充斥着非理性信息,对用户而言无疑更容易被引导。
而搜索是用户的主动行为,几乎所有人都会使用,在聚沙成塔的作用下,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相比较其他产品形态,其更能直观地展现我们在疫情期间的关注点和客观需求,这也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帮助民众主动“发声”的作用,而放大到宏观层面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社会情绪和民意洞察。
回溯到疫情爆发初期,“肺炎”、“武汉”、“野味”等关键词在百度搜索的趋势曲线突然爬升,形成一个险峻的陡坡。随之而来,谣言乱起,“醋”、“板蓝根”、“板蓝根作用与功效”等信息的搜索热度也陡然上升。但到了2月份,“火神山”、“物资”、“捐款”等词语热度攀升,“武汉加油”的搜索量也超过了“武汉疫情”,这反映出民众已经从最初的恐慌变得更有正能量。
其实,搜索数据绝不是滞后的,相反,把握其中的舆情线索充分利用,获得的更是“超前”的洞察。百度搜索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去预测、分析下一个阶段的走势,甚至对决策作出辅助作用,而且其映射出的群体心态对于引导用户行为、满足用户需求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次疫情期间,百度就把搜索数据提供的价值线索,应用在了自身产品决策上。比如,捕捉到网民对于肺炎相关身体症状的询问,百度健康及早上线了免费的“问医生”服务,而观测到网民对于“心理疏导”相关信息搜索量在几天之内增长了几十倍,百度也迅速上线了免费的心理援助平台,为民众提供最为直接的帮助,避免用户产生恐慌心理。
在穿山甲被公布为新型冠状肺炎的潜在中间宿主后,野味成为大众关注焦点,网民对野味的搜索开始爆发,“野味的危害”“野味有哪些”等搜索词条爆发性增长,直观反映了大众对野味真相的强烈需求。
作为需求入口的百度,也主动根据需求进行反向匹配,一面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搜索大数据报告-拒绝野味篇》,一定程度将舆论关注点向野味问题聚焦,同时匹配了“拒绝野味,守护家人健康安全”的温馨提示和一系列知识内容,进行正向引导,成为业界内较早把对野味的科普当做长线宣传信息去影响大众的平台。
搜索引擎的价值“进化论”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信息获取、娱乐生活以及线上服务,普遍遵循着注意力经济的逻辑,这导致搜索的话语权一定程度上被分散了。然而,这场疫情掀起的互联网媒体争夺信息和知识入口的战争再次印证,当我们想要主动了解实时更新的信息和知识时,第一选择仍然是搜索。
这说明,如果互联网中的用户习惯可以被称之为一个行为生态,那么搜索则已经融入互联网用户的血液,成为了获取信息的本能。
换言之,搜索的价值其实从未被弱化,而是从互联网工具进化成了互联网基因。
这种基因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用户层面,甚至也是人工智能的基石。谷歌曾不止一次对外宣称,搜索的最终目标是理解人的“意思”,即人工智能,谢尔盖·布林将此称之为“搜索直接连接大脑”。
而且,搜索积累的用户数据依旧是互联网最有价值的一座金矿。而这座金矿近乎取之不竭,可能会长久地帮助我们分析预测下一次重大事件。早在2008年,谷歌通过汇总分析用户的搜索数据,预测了H1N1在美国的传播,事后证明与美国CDC的官方数据相关性高达97%。
百度虽不曾预测过流感或病毒,可在这次重大疫情中,百度搜索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最权威、真实、客观的有效信息,而且疫情期间积累的搜索数据,将对如何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如何预防下一次疫情出现等问题产生极大的参考价值。
搜索的价值还渗透到用户的行为引导中。在疫情中,用户主动搜索信息,意味着大多数人会去了解、去分辨、去思考,继而才对信息作出适当判断。虽然“百度辟谣”的专题已经能够很好地帮助大众辨别谣言,但谣言止于智者,善用搜索对比和独立思考才是解决互联网谣言的根本。
抛开疫情这一特殊背景,这个逻辑同样成立。在“投喂”模式的内容分发充斥着用户视线的状态下,搜索俨然变为了获取优质内容的“高级”工具。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公司所展现出的力量令我们啧啧称奇,无论是信息透明、生活消费还是教育、办公等场景的线上化转移,都以一种更加高效的方式解决了用户在疫情下的难题。不过在获得流量的同时,他们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场硬仗还未结束。
而搜索引擎,一直冲锋在疫情最前线,用在疫情中体现出的重要作用,上演着一场搜索价值的进化。
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