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9年的生鲜电商,退潮的速度远比想象中来的更快。
加速狂奔三年的盒马,在全国五个城市有80家前置仓,即盒马小站,而从去年开始盒马重新调整了战略方向,打起了“填坑战”,盒马CEO侯毅表示,盒马的前置仓业务将全部升级为盒马mini,今年预计至少达到100家。早在2018年提出mini店的永辉也开启了以大店带小店的形式,实现点连成片的战略布局。
一直以来,生鲜电商的故事并没有其他行业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型来的那么顺利,不管是侯毅呐喊盒马mini将是生鲜电商的终极模式,还是永辉超市剥离永辉云创,打造永辉mini店,这些变革的背后,其实略显悲壮。
生鲜零售新物种纷纷折戟,永辉、盒马迷途
新零售概念的兴起,让盒马、永辉等企业一度站在聚光灯下,也使得人们对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发展有了更多期待。但在历经三年的一路狂奔后,领头羊们并没有探索出一条理想的模式。
首先,新零售行业大浪淘沙的下半场,资本趋于冷静,新零售从野蛮生长到战略性成长,由于线下零售对于选址要求极高,优先入场就可以优先选择好的地盘,继而获得市场优势,盒马从2016年首店营业后便快速跑马圈地,但盒马十天一店的快速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却已成为其重要包袱。
其次,新零售的热闹下,盈利成为始终绕不开的话题,目前来看,新零售店还深陷持续亏损尚难盈利的窘境中,就盒马而言,目前只能实现部分门店盈利,这直接拖累了大东家阿里的财报数据。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以来,阿里对盒马的投入近乎腰斩。
同时,去年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发全员内部信,宣布将原本独立的盒马事业群划归B2B版图,也被业内认为盒马在阿里内部降级。
无独有偶,主打为永辉超市提供创新探索和服务的永辉云创,也因2018年上半年净亏损达3.89亿元,被永辉超市直接剥离,转而发力永辉mini。此外,去年永辉超市推出永辉买菜APP也将于今年3月底前停用,与永辉生活到家APP合并。
永辉,从传统零售业脱身,转型为集合线下实体店与线上APP于一体,承载永辉到家业务、互联网转型使命的新零售平台。永辉扮演着线上线下双重角色,使它不得不接受两种不同业务模型的“拷问”。在这样的背景下,永辉云创的滑铁卢直接倒逼永辉将方向重新调整到了线下。
不管是背靠电商大佬阿里巴巴的盒马还是原本就是传统零售业大哥的永辉超市,在面临新零售“线上+线下”的牌局时,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一种“别扭”的窘境,也就是既没有跑通线上也没有跑通线下,承担着与其自身能力不相配的重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顾此失彼。
强将如云 赛道角逐更加激烈
后疫情时代,销购认知的变化迎来了生鲜电商的发展契机,而这对于龙盘虎踞的新零售企业来说更像是一场考验。从引领者到陪跑者,盒马、永辉在新零售这条赛道上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强将如云的斗争中,跑出新亮点显而更加困难。
一方面,以饿了么为代表的外卖平台接入菜市场、便利店、超市等商家,通过外卖平台挖掘线上增量,为传统菜市场以及线下超市赋能。外卖送菜依托自身的平台优势,成本低、送货效率高、辐射范围广泛,接入的商家品种多,几乎做到全品类覆盖,在新零售赛道上可谓是抢占了平台优势。
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巨头们也在以更为激烈的方式抢占市场,每日优鲜不断地在增加SKU种类、搭车半成品、研究3.0版本的无人化操作前置仓,而叮咚买菜则是主打降价促销和快速扩张,目前来看,前置仓巨头在抢占用户、复购率以及在坪效、成本方面优势较为明显。
此外,社区零售便利店也在积极革新,除了苏宁小店、便利蜂等综合型业态,全家、罗森等传统便利店也在积极求变,相对来说,这类经营品类更加丰富,盒马及永辉小业态在和它们相比也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诚然,Mini社区店当下已然成为盒马和永辉自身不断试错后的发展良策,但显而易见的是,现阶段寡头之间的竞争一直在暗潮涌动,每个模式也必然会随着新技术、新概念的入场不断升级,不管是以饿了么为代表的平台模式,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超市模式、以永辉为代表传统商超模式、还是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未来发展的关键仍处于迷雾之中,而谁能找到最符合用户需求、零售行业逻辑的商业模式,谁就可能赶超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