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22亿的事件已经过去了数周,在这一段时间里瑞幸在国内的口碑也从“民族之光”跌落成了“以一己之力败坏整个中概股的民族败类”,打开搜索引擎基本上都是一边倒的口诛笔伐。
有趣的是,虽然如今瑞幸在互联网上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可截止到目前瑞幸在国内的那4500多家门店依然还在照常经营,且生意似乎还挺不错(起码小柴办公室楼下那家一直还在排队)。
这样的现象就让人颇为有些迷惑了,一边是瑞幸在美国的投资者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集体维权诉讼官司,且其在美股的股票也都陷入了暂时停牌;
但另外一边,瑞幸在国内实体门店依旧是云淡风轻地在继续营业,连打折券都还维持着往日的节奏在发放,恍惚间甚至让人怀疑之前那场风波是否只是一场幻梦。
两相对比之下,许多人开始陷入了茫然——现在瑞幸这幅歌照唱舞照跳的模样,到底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又还是最后惯性带来的回光返照,又或者是说……其实瑞幸真的抗住了这波攻势,用什么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招成功转危为安了?
千言万语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疑问——瑞幸这个瓜,吃到现在到底吃完没有?
想要了解瑞幸如今的真实状况,当然就必须要从瑞幸背后的那几位大佬来入手,毕竟他们的态度与立场其实才是最能决定瑞幸未来的东西。
别误会,我们说的不是被摆在明面上那几位,像是什么CEO钱治亚、CMO杨飞、COO刘剑等人。
虽然他们在瑞幸的职位确实不小,但就凭COO刘剑能够被推出来作为弃子背锅侠来看,我们也能知道他们在瑞幸并非真正能够做主的人。
那么到底谁才是瑞幸背后的真大佬呢?
相信许多读者内心其实也有了答案,毕竟业内不是常说这么一句话“瑞幸咖啡其实只是陆正耀、黎辉、刘二海等人做的一个资本局”嘛。
甭管这句话说得到底对不对,但就凭这句话能够广为流传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就能确定这几位大佬的的确确在瑞幸这家企业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瑞幸背后的铁三角)
这个“铁三角”在瑞幸咖啡的地位有多超然呢?
这一点其实从瑞幸明面上那三位领导人的身份就能看出来。
瑞幸CEO兼创始人钱治亚,其实是前神州租车/优车的COO,瑞幸CMO杨飞同样也是原神州优车的COO,还有这次当了背锅侠的倒霉蛋瑞幸COO刘剑,他同时也是前神州租车的收益主管。
而“铁三角”中的陆正耀,则正是神州租车/优车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董事局主席。
至于黎辉(大钲资本)和刘二海(愉悦资本)这两位大佬,他们既是陆正耀创业道路上的亲密伙伴,同时更是瑞幸咖啡的实际大股东。
啧啧,但凡是有点常识的朋友看到这自然也就对双方的关系了然于胸了。
说好听点瑞幸明面上的三位掌舵人这叫自立门户,其实把遮羞布一拉下来,纯粹只是几幅白手套嘛(如今其中一幅白手套还被拿去擦屁股了)~
事实上早在瑞幸上市之前,坊间就一直有人抨击瑞幸,称其“只不过是铁三角试图仿照神州租车旧案来一场故技重施,通过上市套现获取巨额利润的骗局”。
某乎上的热帖甚至直接把瑞幸和乐视相提并论,并给其打上了“庞氏骗局”的标签。
其实这也怪不了别人,毕竟陆正耀等人曾经通过神州租车的上市,分别以1.5亿、2亿美金的投资,最终直接套现16亿美金离场,赚了个盆满钵满之余却也让许多人对其心生警惕。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许这也正是后来瑞幸成立前夕,为什么明明从品牌定位、公司架构再到后来的融资、上市等系列战略,都是由陆正耀与黎辉等人亲自操刀,最后大功告成之时却找来了钱、杨、刘三人推到了明面上。
原因无他,老铁三角的名头已经打出来了,再直接亲自出马的话,万一把那些吃过亏的韭菜们提前吓走了可咋整。
(瑞幸美股上市时,站C位的都是钱治亚)
回归今天的主题——瑞幸现在这场风波算是已经完结了吗?
答案显然是还没有,在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之下,其实是大佬们在想尽办法为自己争取时间而创造的汹涌暗流。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今年1月,著名做空机构浑水向世界公布了一份针对瑞幸的做空报告,其中指出瑞幸在财务数据方面存在严重造假行为。
按理来说,不管这份报告到底是真是假,但起码在短期之内绝对是一个针对瑞幸的利空消息才对。
可问题在于,瑞幸的股价在这封做空报告出来之后,却在迅速调整后开始不降反升。
1月31日当天浑水的报告发出,瑞幸股价应声下跌10.74%,可到了第二个交易日也就是2月3日(中间隔了个周末)就只下跌了3.51%,并在2月4日股价强势回升15.89%,直接把浑水带来的影响一扫而空。
在当时,许多人认为这是资本市场在研究后认为浑水的做空报告不足为信,选择继续信任瑞幸的直接证明。
可如今回过头来看,其实这只不过是资本市场被瑞幸背后的那几位大佬尽力营造出来的虚假繁荣所欺骗,从而让他们为自己的“金蝉脱壳”争取到了时间。
从瑞幸的股权变动公告中我们能发现,早在2020年1月8日,也就是浑水这封“致命报告”发出来之前,铁三角之一的黎辉其拥有的大钲资本已经开始展开了对瑞幸的减持之路。
仅仅在2020年1月8日这一天,大钲资本就一口气抛掉了3840万股瑞幸股票从而套现2.3亿美元(约合16.1亿人民币),将其对瑞幸的持股比例从14.06%下降到了12.15%。
而在后续的几个月里,大钲资本还在不断地抛售瑞幸咖啡的股票,直到其在美交所暂时停牌的当下,黎辉的大钲资本手头持有的瑞幸股权已经从最高的14.06%下降到了7.2%。
大股东如此抛售股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空消息,一旦操作不慎就会导致其他中小散户的疯狂出逃,作为曾经在神州租车上如法炮制过的铁三角而言,他们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
因此他们自然也提前备足了各种人脉、手段用以稳定,或者说起码是暂时稳定住瑞幸的股价。
很难说这一切到底是不是巧合,事实上浑水这封“致命报告”问世的时间点,其实正好与铁三角为自己从瑞幸脱身的安排撞上了。
也正是因此,才能解释为何在浑水的做空报告刚一发出,包括中金公司、海通国际等大量业界知名机构就急吼吼地冲了出来为瑞幸进行“声援”。
中金当时发了个研报,称浑水匿名做空瑞幸的指控不可信,“虽然瑞幸咖啡没有提供详细的数据或来自第三方的反驳证据,但我们认为匿名沽空报告主要基于不具代表性的草根调研和主观推断,亦缺乏有效证据。”
就在同一天,海通国际方面也发了个类似的研报,扯了一通“瑞幸咖啡商业模式的一个关键优势是,所有交易都是通过在线支付平台处理的,这使得瑞幸咖啡很难伪造交易。”之类的鬼话,反正就是忽悠投资者继续信任瑞幸。
虽说正所谓天道好轮回,这两家为瑞幸“作保”的机构后来也因为瑞幸而被拖下了水,但那毕竟已经是后话了。
起码在当时,在这种变相的以逸待劳之下,浑水的这封做空报告被瑞幸轻而易举的接了下来,甚至还在随后借此强势反弹了一波(此处可以@一波当时试图抄底瑞幸的股民)。
可惜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浑水的做空报告虽然在当时看似已经被消弭于无形,并未影响到资本市场对瑞幸咖啡的信心……但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一个角落里,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却被这封报告吓破了胆。
那就是为瑞幸IPO进行审计的安永。
作为全球著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永,我们在这不敢妄言他们到底在瑞幸的财务造假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一定在后来的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大明王朝1566》里有句台词说的很好,“这个世界上有些事看起来不足半两,放上秤就是千斤也打不住。”
财务数据有问题这种事,显然就有着这种特性。
如果数据虽然有问题,但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那么一切就还有运作的空间。
可随着浑水这封做空报告的问世,安永自然就明白瑞幸方面把事情做糙了,已经抖到外界去了。
现在只有一个浑水发了声,但鬼知道到底还有多少机构掌握了相关数据,正在暗搓搓地准备掐准时机来搞个大新闻。
在这样的局面下,那么就是再借给安永一万个胆子,他也万万不敢再和瑞幸做什么交易了……四大的金字招牌才是他们恰饭的本钱,把这个招牌玩砸了那就一切呜呼哀哉了。
于是才有了后来安永方面拒绝在瑞幸2019年公司财报上签字的情况出现。
要知道根据美国股市的相关规定,一家上市公司迟迟交不出经过审计的年报,那么是可以直接被拉出去退市的……一旦退了市,瑞幸背后大佬们的发财之路显然就要告吹。
眼瞅着自家的队友已经被吓破了胆,一心打算“崩撤卖遛”直接拆台跑路,那么为了要把这场戏继续唱下去,瑞幸就只能接过担子,以一人分饰两角的身份强行支撑下去。
就这样,瑞幸在短时间内以公司内部人员自己组建出来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独立调查委员会”,给大众演了一出“我自己审自己”的绝世好戏出来。
既然搞了个调查委员会出来,那自然就要有调查结果咯~
强行粉饰太平显然是行不通的,就和安永顾虑的一样,瑞幸也拿不准浑水又或者是外界其他机构是否还掌握着什么绝杀的底牌,就等着瑞幸宣布一切正常后拿出来一击毙命。
因此,这个雷是必须要爆的……只不过这个爆的幅度,已经爆的方式,却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最终,瑞幸的“审计委员会”用短短几天的功夫,查出了安永审了一年都没审出来的“惊天大案”——我们公司内部的COO刘剑带着一小撮坏分子造假,造了22亿。
有人说,嘿这不还是绕回去了,公司财务造假被公之于众,美股股票直接停牌,之后还要被美国投资者来一场集体诉讼……那些大佬们的发财梦,不还是破了吗?
你要真这么想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首先,这个既然雷是瑞幸自己抖出来,那么在把雷抖出来之前大佬们有没有时间先行撤退,这个事用小脑想也能想清楚;
反正按某做空机构的报告来看,陆正耀、钱治亚、甚至是陆正耀的姐姐等人,在瑞幸暴雷之前一共质押了一笔总价值高达25亿美金的股权。
有趣的是同为铁三角之一的刘二海。其旗下的愉悦资本却并未参与此次套现,至于这位兄弟到底是自愿断后还是被其他人卖了,那就不得而知了。
其次,按照如今瑞幸的说法,千错万错都是刘剑一个人的错,与瑞幸其他人无关……我当然知道你们不信这个说法,但没关系,那就来打官司好了。
在法院出判决之前,没有人敢公开发言说瑞幸其他部分也参与了造假,不然就是直接律师函警告。
最骚的是直到美国的投资者们开始推进集体诉讼时,他们才发现原来瑞幸的高管层早在上市前就给自己上了一层保险——是字面意义上的保险,一笔总价值高达2亿人民币的董责险。
这笔董责险将在“当公司董事高管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导致投资者利益损害时,由保险公司代为完成对股东的索赔以及民事和法律费用的赔偿。”
当然,他们不是指望这笔保险能够替瑞幸完成那笔可能数额高达上百亿美金的天价赔偿,而是希望通过这份层层嵌套叠加、涉及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能够把事件进一步复杂化。
根据过往经验,美国法院对此类证券集体诉讼案的调查过程本就极为漫长,同类案件的诉讼时长常常高达3~6年之久。
(阿里巴巴就曾经在美国打过一场耗时4年多的集体诉讼)
而如今在每一层的取证环节都扯进来了一大堆保险公司,其复杂性与难度更是呈指数增加(保险公司必须要参与调查,因为他们要根据调查结果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进行赔付,这是他们的正当权利,法院也拿他们没办法)。
如此一来,等待美国法院方面把这笔烂账彻底搞清楚可就有得等了。
在判决出来之前,反正瑞幸3500家门店都在中国大陆,美国人不可能在实体上对瑞幸展开什么具体的打击活动。
有了这份堪称充足的时间,瑞幸背后的那些大佬们自然也就有了余裕去做出更多的骚操作出来。
比方说……如何把神州租车/优车这个基本盘与瑞幸进行解绑。
瑞幸和神州租车高度绑定这件事,不管是那些大佬还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其实都是心中有数的。
可直到瑞幸真正出事之前,恐怕就算是大佬们自己也没想到这份联系竟然会如此之深,已经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程度。
当4月初瑞幸自曝财务造假这颗大雷之后,陆正耀旗下的神州优车股价直接血崩,被紧急停牌了接近两周,之后在4月21日复牌后还在继续大跌。
瑞幸是个资本盘,但是神州系已经成为了陆正耀的基本盘,是万万不能直接被瑞幸拖下去“殉葬”的。
也正是因此,4月16日晚间神州优车与美国华平投资的子公司Amber Gem Holdings Limited(下称“Amber Gem”)签了一份大协议,用17%多的神州租车股权换取到了一笔11.2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26亿元)的大投资,一举把神州租车/优车两家企业的股权都稳定了下来。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华平投资是何方神圣呢?
别多想了,这就是另外一个铁三角——黎辉的背景势力。
黎辉在跑出来自主创业成立大钲资本之前,曾经是华平投资的亚太地区总裁,同时也是华平投资内部的“元老院”——华平全球投资决策委员会的20位委员中的一员。
所以说资本的世界就是如此奇妙,明明神州租车、神州优车的股票都快跌得喊妈妈了,可是如今从合伙人之一的黎辉那引了一笔钱进来,本质上只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戏,却偏偏一下子就把两家公司的股价稳住了。
神奇吧?确实很神奇。
但是这种稳定只是暂时的,从这场风波中就能看出神州系的这两家企业已经在事实上与瑞幸咖啡绑死了,一旦瑞幸这栋大厦继续崩坏下去,那么这两家企业大概率也会再次被拖下水。
左手倒右手的资本魔术只是治标,想要治本还是得实现神州系与瑞幸的解绑,而解绑显然需要时间,于是才会有了上述一系列的骚操作出来。
你看,咱们这不就绕回来了。
为什么瑞幸出了这么大的丑闻,可他们在国内还能继续有条不紊地维持日常经营,甚至还能大摇大摆的继续招人。
其实原因就在这里了——瑞幸背后的大佬们还不希望这栋大厦现在就倒下去,他们虽然已经部分实现了套现离场,但是如果这栋楼现在就塌了,那么激起的余波还是会继续伤害到他们。
所以这些大佬们才会如此挖空心思,甚至不惜把队友推出去背锅、坐牢,也要给瑞幸多挣出几分生机出来。
但这几分生机不是用来给瑞幸苟延残喘,甚至是在未来实现逆天翻盘奇迹的,它们只不过是用来给大佬们争取跑路时间的消耗品。
话说到这里,不单单是“瑞幸为什么现在还没跨”这个问题得到了答案,顺带着连“瑞幸未来会不会垮”也一并得到了解答。
从一开始那些一手创造出瑞幸的大佬们,就没指望过这个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孩子能够顺顺利利地活下去,如今想尽办法为其吊命,也不过是别有所图罢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幸的未来会走向何方?”这个问题,相信所有人的心底应该都已经有了答案。
主笔 | 阿虚
编辑 | 四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