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形成了高度共识,汽车行业有一个新的生态链出现,这个生态链来源于互联网。
这是一场有力的思想交锋。5月19日,由二十一世纪经济报系主办的2017中国汽车新创峰会在北京康莱德酒店举行。
“智能驾驶势不可挡,不光是长安的声音,也是中国汽车业的声音。今天我们大家形成了高度共识,要有一个新的生态链出现,这个生态链来源于互联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在峰会上表示。
在以“汽车智能化与无人驾驶”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嘉宾主持清华大学汽车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将整场论坛带到了高潮。
对话的嘉宾包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百度副总裁邬学斌、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原通用汽车中国首席科技官、亚仕龙科技公司创始人刘小稚、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合伙人兼总裁助理王柯、长安汽车北京研究院院长吴礼军。
智能网联产生新的汽车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当汽车进入智能网联时,既有技术问题,也有商业模式的问题,有政府的基础设施问题,更有产业平台的问题。请谈一谈你如何理解智能汽车、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的内涵、外延和彼此之间真正的关系。
邬学斌:我认为网联和自动驾驶都是智能化的大范畴,使汽车变得越来越聪明,之后就会变得更安全、更高效,使整个社会出行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徐大全:自动驾驶是未来趋势,是终极目标。网联实际上是自动驾驶实现的一个必要条件,智能控制方面又是智能驾驶的大脑、核心,实现智能驾驶必须要有网联。
吴礼军:如果是手动车,用的是两手、两脚、眼睛、大脑。如果变成自动车,解放了左脚。如果定速巡航,不用踩油门,解放了右脚,加上ACC就解放了手,找不到路就用地图,有了地图就进入网联。所以先是智能、自动汽车到网联汽车,然后真正到无人驾驶。
《21世纪》: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词是汽车生态,有的企业也在提生态战略,如何理解汽车生态?
刘小稚:汽车生态就是汽车给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所带来的生活和变革。现在有了新能源车,有了智能辅助驾驶,并不是可以在路上走的汽车少了,而是完全可以增加20%的汽车量,所以汽车行业还会继续增长。
韦东:参与造车真的不是一件互联网公司擅长的事情,因为毕竟这是两个不同的行业。现在看汽车,无外乎就是我们发现它的环境、时间发生了变化,融入了网络、人工智能,这些东西加进去之后,生态环境可能要发生变化,但是整个所谓的生态还是遵循非常基本的原则,就是大家共生共存,互相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
赵福全:实际上我的理解不是以前汽车不存在生态,只是这个生态圈比较小,链比较短,上游原材料、下游买、使用就行了。物联网到来之际,在这个过程中,能让人的出行更方便、更快乐、更安全。我个人认为是整个造车、用车使用链变长了,参与方多了,就成了生态。
车造得不好不行,这就是传统车企并不看好互联网造车人的原因,但是互联网人认为未来的车更智能,硬件是必要条件,但已经不是充分条件,软件可能主导,甚至很多领导认为软件都可以定义汽车、定义品牌,这时候就说要颠覆你。经过两三年磨合,现在彼此说我们唇齿相依、互相拥抱。
行业看好开放的
智能系统
《21世纪》:上海车展最大的新闻不是某一个企业推了一款车,而是百度突然宣布“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计划到底要征服谁还是颠覆谁,到底是要做平台,还是要做生态?
邬学斌:“阿波罗”本身是生态,但是目的要打造成一个平台,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面能够获利。阿波罗是一个软件平台,在这里我们会开放智能汽车里面的某一些要素,比如控制决策模块的原代码和一些4G数据库的开放。
《21世纪》:当百度宣布阿波罗计划之后,几家欢笑几家愁。百度无人驾驶放开对产业会有什么影响?
韦东:高德的英文名字叫AMap,我们的梦想是做一张地图而已,做一张活地图。我们自己想要做什么事很清晰,我们就想做好一张地图,放在人手上可以查找很多东西,放在车上能为你导航,如果在无人驾驶时,可以把人脑的导航和电脑的导航整合在一起。这件事情做好了,也许有一天百度会来敲我们的门,说我想用一下你们的AMap。
徐大全:未来自动驾驶的数据对我们重要,对主机厂重要,对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也很重要。阿波罗计划出来以后,这个平台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桥梁,把各家供应商和主机厂连到一起,而且通过这个平台大家可以交换很多数据,大家积极参与是完全可以想像的。
吴礼军:当时一发布,我觉得捡了一个大便宜。开发这个系统不要钱是最好的,特斯拉做的系统是智能汽车的苹果系统,百度做的是智能汽车的安卓系统,当然高德做一个安卓系统也可以。
无人驾驶还有多远?
《21世纪》:你们觉得实现自动驾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表?
邬学斌:单从技术上讲,2025年就能够成熟,2021年左右会从商业化入手,2025年会出现个人购买的情况,2035年之后大幅度增长。
刘小稚:邬学斌说的这个时间我认为可行,但是现在全球真正开始做示范的城市只是全球人数的万分之四都不到。真的要用,不推广不行。有可能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现,会有一些新的法规,也许不允许完全无人驾驶。
吴礼军:我认为是2025年。第一,技术成熟度;第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法规的支持;第三,成本。
王柯:我们把自动驾驶分成五个阶段:第一,辅助驾驶,包括ACC、道路偏道系统;第二,能够解放手,可能有一些自动泊车功能;第三,泊车以后能自动开,但需要人控制,这时候还是离不开人,不是全自动的;第四,全自动,人不用管了,坐在上面,帮你泊车以后,说不定还能直接再开出去;第五,完全智能,人都是多余的,有一天车会说请勿触动。
付于武:从技术层面看,智能化会快速发展,同时又是循序渐进的过程。2021年也好,2025年也好,但不会很快地完全智能驾驶。技术需要想象,但是循序渐进的。无人驾驶是我们最高的境界、追求的目标,但是三级、四级很可能很快实现,到终极目标还要靠方方面面的努力。
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有后发优势,最近总书记对智能驾驶有批示,而且工信部决定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成立实体性的创新工程中心,这都是极大的利好。我相信在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加上我们跨界融合,在电动化、低碳化、智能化的方向上,中国汽车很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