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这么一条新闻,把万千沙雕网友看的那是一愣一愣的。
新闻的标题很简单“小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奖项”,看起来让人第一反应甚至都不是什么神童、天才,而是怀疑这是不是某位二货网文作者迫于灵感枯竭而想出来的搞笑情节。
点开一看才知道,哦,原来是小学六年级的男生整了份一项《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科研文章,然后用这篇文在全国青少年科创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呼,原来只是这么一件平平无奇的事情啊,看来只是虚惊一场,差点还以为自己一觉醒来穿越到了什么搞笑漫画的世界里去了……个鬼啊!
现实世界里谁家的六年级小学生能跑去研究什么癌症基因啊,这种程度的研究起步都要生物专业硕博研究生才有机会接触吧?!
正常的小学生不说天天沉迷于撒尿和泥玩,也该去认认真真的学习四则运算和背唐诗三百首吧,根本就不该跟这种普通人连文章标题都看不懂的玩意扯上关系吧!!!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蹊跷,广大网友们自然也和小柴一样对这种离谱程度高到爆表的新闻充满了疑惑,于是纷纷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展开了调查。
这不调查还好,大伙心中还能保留几分“也许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者”一类天才的幻想,可是这一查之后,很显然这位当事人小朋友并不是那位“万里挑一”的奇才。
从2018年1月的实验记录上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个段落:“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很显然,这位小朋友当时还与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一样,对这些生物知识完全是一头雾水,几乎可以说是从未接触过,与其后来整出来的那篇科研文章的水平显然不符。
当第一个疑点被揭露出来后,事件的后续发展就几乎是顺理成章了。
很快,这位神奇小学生的家庭背景就被查了出来,其父亲正是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一名研究员,而指导这位孩子进行所谓《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那位“杨老师”,同样也是该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
有趣的是,这位“杨老师”在几年前曾研究过一个名为《C10orf67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课题……
虽然官方的正式调查通报还未出现,但事件的逻辑已经非常清楚了。
这位小学生本身并不神奇,神奇的地方在于它那位中科院的研究员父亲,那篇拿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的文章,大概率与另一位杨姓研究员前几年做的论文存在一些极其暧昧的关系。
在神通广大的网友们的跟进下,这起事件目前还处在继续发酵当中,官方的相关调查流程才刚刚启动,而关于这位程灵石小朋友的其他细节还在不断被挖出,比方说其出生自美国,其实是一名拥有美国国籍的“外国友人”等细节。
但小柴的关注点已经不在这位“神奇小学生”的身上了,相比起这位已经被万人瞩目的小孩,我倒是对这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更感兴趣一些。
连广大网友都能从“小学生研究癌症基因”这种事情上嗅出不对劲的味道,难道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赛评委们就真的没有察觉到一点不对劲吗?
事实上其实这个所谓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神奇”的参赛文章还不止这一个,打开这个比赛的官网,在其中的高中组参赛作品中,赫然列着一篇名为“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的文章。
名字很长,但是这不要紧,重要的是内容。
有网友对照后发现,这位高中生的参赛文章,非常有趣的与几年前陆军军医大学一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极其相似。
特别是在文章中的数据部分,其中大量的函数图像根本就是一模一样,等于直接复制粘贴过去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与那名参赛高中生文章的指导老师,还非常“凑巧”地都叫易龙。
啧啧,看来要么是这两位指导老师撞了名;
要么就是易老师“举贤不避亲”直接拿自己曾经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转手给这位高中生拿去参加比赛了。
要知道,这不过是因为本次事件的当事小学生家长玩的太过火,在引起了部分网友关注后短短几天内扒出来的部分问题。
那么眼下那些暂时还没被查出来的问题,还有多少?
这个名头响亮、能让孩子在升学时大开绿色通道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到底是在为国家筛选科研苗子,还是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前浪”为自家“后浪”铺路的特别渠道?
如果放任这种现象蔓延下去,我国的教育公平就将彻底的沦为名存实亡的口头虚言。
高考,一直是我们国家对于教育公平的最后防线。
人们能够勉强容忍大学毕业后所有人各凭本事,“后浪”们回家继承家产、“韭浪”们去“后浪”家里的公司玩命996。
可如果有朝一日连这象牙塔内最后的一片净土都保不住了呢?
早在十年前,当时无论是县城中学还是镇上的高中,每过几年还能隔三差五出来那么几个清华北大的尖子生。
可到了如今这几年,一方面是各大城市的“王牌中学”能够实现高到恐怖的“100%本科上线率”,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县城中学里别说所谓的“清北状元”了,连一本上线率都在逐年下降。
是如今的普通学生在高中三年里越来越不努力了吗?
当然不是,只不过是“后浪”们开始抢跑了。
众所周知,当代国内的教育资源正在急剧地两极分化,一线城市不断对二三线城市的优秀师资进行虹吸,而二三线城市又回过头来从内地县城进行“师资”掠夺,县城最后再从各地的乡镇学校身上进行找补。
这就导致高考成绩的最大影响因素,已经从“学生的个人努力”转变为“学生所处于的学校环境”。
在最优秀的教师已经被事实上垄断的前提下,那些去了王牌高中的孩子,只用每天跟上正常进度,每天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刷完作业,就能轻轻松松上到本科线。
而差不多基础的孩子如果是去了县城高中,那要是他只是用同样的努力程度进行学习,那基本就完犊子了。
所以这样来看,其实如今的高考很大程度上已经在你踏入高中校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基本尘埃落定了。
去了当地那些本科率100%的所谓“王牌中学”,哪怕你高中混了三年次次考试全班倒数第一,到最后基本也能轻松写意地超出本科线。
而如果你去的是一家,连全校前十都只能凑合着踩上一本线的普通高中,那你高中三年里除非碰上啥奇遇,否则最终的成绩肯定不会太过好看。
当前的高考,在相当程度上已经不是在考学生,而是在考学生所就读的学校。
而以此类推下去,你中考时能去哪所高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就读于哪所初中;而你小升初时能去哪所初中,又与你在怎样的一家小学度过了六年密切相关。
就像是俄罗斯套娃,一环套着一环,看似大家都是在高中三年里努力向前冲刺奔跑,但事实上早在几年甚至十年前,还懵懵懂懂的“后浪”们就已经被自家的“前浪”们领着,开始用各种“科技创新比赛”、“艺术特长”等特殊渠道开始抢跑了。
同样是一个从未听说过“基因”是什么的六年级孩童,可有些人随随便便就能凭借一份“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的三等奖前往当地最好的初中就读,而另一些普通人还在享受无忧无虑地童年。
等普通人年龄到了十五六岁升到高中,终于明白读书是为了自己而读,想要努力三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当自己终于听到发令枪响起准备冲向跑道时,人家已经在十几年前就以第一宇宙速度冲上天了。
这还比个锤子呢?!
大多数人不会因在竞争中落败而记恨于心,但是如果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那一切就彻底不一样了。
主笔 | 阿虚
编辑 | 四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