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养过奶牛吗?倪叔一个朋友养过,那大概是十几年前。他回忆说,当时家里养了两头荷斯坦奶牛,就是电视上常见的那种黑白花奶牛。奶牛很贵,当时买那两头牛花了三万多元。养奶牛很辛苦,起早贪黑。牛奶也不好卖,因为每天喝牛奶对于当年的大多数家庭还是一件奢侈的事。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牛奶成了大多数人每日膳食的重要部分。养过奶牛的人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今非昔比,过去这十几年来,中国奶业不断完善的供应链与现代工业化的进步,让牛奶不再是奢侈品。
但是大多数人依旧对中国奶业充满了好奇:袋装牛奶、酸奶、奶粉、奶酪这些奶产品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如今的中国牛奶安全吗?
倪叔也很好奇。带着这样的好奇,倪叔一行人去了中国奶业的龙头企业蒙牛。这次深度体验宛如充满惊喜的探险——从奶源到工厂,生产全链条是现代化的、科技化的,而且科技化的程度超出了想象。以蒙牛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奶业,现如今已经拥有或者一直在追求“三个基石与一个核心”。
1
三个基石:品质、品牌、品格
蒙牛的进步其实是以整个中国奶业的进步作为背景的。而中国奶业进步的基石,非常明确,就是三个方面:品质、品牌、品格。
消费者的视角与奶企的视角在某种程度上是错位的,就以这三个基石来说,消费者对品牌先入为主,然后体验品质,在某些特殊时刻才会想到企业或行业的品格。
奶企不是这样的,奶企首先关注的是品质,这是基石中的基石。尔后才是品牌,品牌意味着商业利润,意味着品质认证。而品质与品牌能不能持久,在更高层面取决于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明确的品格,也就是常说的企业文化。
蒙牛也是如此。为了确保品质,有两个层面需要把关,第一是奶源,第二是生产加工。
奶源方面,蒙牛奶源100%来自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实现100% TMR科学饲养、100% 紫花苜蓿、青贮全覆盖。
蒙牛首先在牧场管理上全面升级,2012年引入了Arla Garden丹麦阿拉花园式先进牧场管理体系,对标52部法律法规和标准构建了一套专业化的牧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SOP和牧场食品安全评审标准。
奶牛和人类一样是有情感的,因此蒙牛搭建了完善的奶牛福利体系。从奶牛吃的饲草饲料、喝的水、到产出的牛奶,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引入丹麦技术提升奶牛品质管理,通过成立奶牛研究院,着重研究奶牛及牛奶品质的提升,通过搭建牧场信息化平台,实现牧场可视化全链条管理。
原料奶到成品奶的加工则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工业的生产优势。生产车间整洁有序,工序严格,全部采用标准化生产线流程处理。
第一步是生乳预处理,经过静乳机、分离机等处理之后,去除原料奶中的杂质或脂肪。接下去的杀菌、发酵、罐装、CIP清洗等工序,全部采用数控自动化,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避免传统散户生产的人工传染问题,本质上提升乳品品质安全性。以罐装洁净区为例,该区域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标准,这个标准也是生产医疗器械的车间洁净度标准。
蒙牛的工厂从制度、组织、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确保生产流程的高品质、高安全。从制度保障方面讲,蒙牛汇聚了ISO9001、FSSC22000、HACCP等7项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体系要求;在组织层面,蒙牛建立了集团-事业部-工厂(奶源部/销售大区)三级质量安全管理架构;检测设备方面,蒙牛遍布全国的34个实验室中,拥有价值近3亿元的高端检验设备,如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全球技术领先的一流检验设备。
智能化是蒙牛的创新驱动,打造了以质量、成本、效率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工厂,依托MES、SAP(SRM、ERP、CRM)、LIMS等系统,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这些复杂而精密的设备设施与层层过滤的严格监控措施,目的只有一个:让中国的牛奶产品拥有最高品质。
蒙牛的品牌在中国奶业属于龙头品牌,品牌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企业深知,建立一个品牌是为了传递高品质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奶品。
这里面是一个严苛的逻辑,如果产品品质不够,做再多的品宣也白费,不可能持久。蒙牛在过去这十几年不断进步,品牌的成长离不开品质的提升。
品质与品牌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企业来说如此,对于整个中国奶业也如此。只有品质的整体提升,更多的好品牌才具备了成长的基础。
漂亮的工厂、先进的设备设施、最前沿的智能化生产线,这些东西绝对不是为了宣传用的,而是为了做出最高品质的产品。产品好了,品牌才有意义。品质与品牌相加,就是企业与行业的品格。品格既是文化,也是价值观。
中国奶业与奶企的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让消费者享受更加优质、安全、丰富的牛奶产品。
2
一个核心:安全
在蒙牛,倪叔看到了非常醒目的几个字:“奶以安为要”,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嘱托。中国奶业,以“安全”为核心。
2008年之后,中国奶业开启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产能提升。这是一个分水岭。
当年,遵照以安全为核心的乳品法规标准体系,落实质量安全监管措施,把质量安全控制贯穿于乳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全面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
过去十二年来,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省局对辖区内乳企每月安排一次检查,乳制品每季度全覆盖抽检1次,派专员驻厂监督。
从2017年-2019年国家市场抽检情况看,生乳和乳制品检验合格率逐年增加(生乳:2017年99.8%,2018年99.9%,2019年还未公布,乳制品:99.2%,99.6%,99.9%)。
2020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380697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检出不合格样品29153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11%,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以2018年农业农村部对3299批次生鲜乳样品检测数据为例,作为牛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乳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25g/100g,远高于国家标准的2.8g/100g;作为衡量牛奶的重要卫生指标,全国菌落总数平均值为29.5万CFU/ml,明显低于国家标准的200万CFU/毫升标准。
依靠标准来保障安全是制度的进步,而依靠人心与商业常识不断推高安全值,则是观念的进步。
过去十二年,以蒙牛为代表的中国奶业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进步都有相应的数据为证。这种进步是真实的,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市场基础之上的。如果一口咬定这是假的,是自吹自擂,全国数以亿计的消费者的直觉与体验也都是假的吗?很显然,这样的偏见是不符合事实的,也低估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判断与观念的进步。
3
正视进步,才会真的解决问题
用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世界在向前走,错的是眼光。
中国奶业经历了2008年的行业性危机,自上而下开展了全行业的重塑行动。这一行动一直延续至今。
今天的中国奶业,仍处于变革不断发生的阶段,既然是变革,一定会遇到问题。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一家企业敢说自己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不诚实的。
落到解决问题的角度,只有正视进步,才会真的解决问题。有的说法极端地认为整个行业充满谎言,事事不如国外,这个行业应该毁灭,推倒重来。
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更是一厢情愿的臆想。蒙牛背后的中国奶业,无论经济效应还是社会效应,都是国民经济与民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不到这一点,无疑是对全社会生产结构调整与时代进步的否认。
情绪化创造不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混淆视听的方式则更是无法到达正确的终点。全社会的正义,起点应该是真诚与善意,而不是愤怒与毁灭。
时代发展至今,每个行业的人,都希望行业良性发展,这既是一种制度的进步,更是观念的进步。观念进步甚至比制度进步更加重要,它如同社会契约,标定了发展的方向,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就是中国奶业对待问题的合理态度,解决问题要靠整个奶业与全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共生共赢。要取得良性互动,又回到了开头说到的基石与核心:品质、品牌、品格、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