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最近和很多做家装的朋友聊天,大家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迷茫”。对于家装行业未来究竟要向何处去,很多人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甚至还有人一度认为,互联网家装的退潮是家装行业科技化的彻底失败。很显然,这种悲观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了我们对家装行业的根本认知,甚至还有可能让家装行业的发展失去一次绝佳的机遇。
同很多人的悲观不同,我始终不认为互联网家装是失败的,我更加不认同有关家装行业必将传统的说法。相反,我更加认为,家装,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
家装,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是因为家装行业并不传统,只是做家装的人太传统了。很多人将互联网家装的失败归结到互联网技术无法深度、全面地改造家装行业的痛点和难题,归结为互联网技术的平台属性和流量属性。这显然有些太过武断了。互联网家装的失败并非因为互联网技术,而是因为人们曲解了互联网家装的内涵和意义。于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家装是失败的。
其实,家装行业是一个非常现代且新潮的行业。我们看到的几乎所有新的营销方式,新的技术元素几乎都可以在家装行业身上找到注脚。互联网家装的出现同样在这种脉络下延伸而来的。至于互联网家装最终并未彻底改变家装行业的痛点和难题,那是因为做家装的人太传统了,他们仅仅只是把互联网家装看成了一个获取流量和签单的工具而已。这时,互联网家装其实与以往的营销方式并无两样,它的功能和作用仅仅停留在了签单层面。
是做家装行业的人太过传统和保守最终导致了互联网家装的败局,而不是家装行业本身的传统和原始才导致了互联网家装的败局。认清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互联网家装,并且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到互联网家装,其实,互联网家装并未真正失败,它与其他所有的互联网模式一样业已深入到了传统行业的血液里。
家装,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是因为新技术从萌芽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可以确定的是,下一波的产业变革一定是发端于新技术,以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为缘起。这一点在家装行业同样适用。现实情况却是,新技术并未真正成熟和完备,即使不在家装行业,就连那些与新技术距离很近的行业同样鲜见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
当新技术并未成熟,落地和应用便成为泡影。这才是困扰当下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家装行业作为一个产业链漫长的行业,新技术能够真正崭露头角必然是在它已经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的大背景下才出现的。互联网技术如此,新技术同样如此。
正是由于新技术正处于爆发的前夜,所以,以新技术为肇始点的家装新变革同样正处于爆发前夜。所以,现在的家装行业并非沉沦,更像是在等待。它在默默等待着新技术爆发时代的来临,它在等待着新技术对它进行一次更加彻底而又全面的洗礼。
家装,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是因为原有的功能已经见顶,新功能并未出现。当精装交付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的时候,当人口红利已然见顶的时候,根植于传统功能的家装行业正在面临新的发展瓶颈。同时,家装行业的新功能并未真正被挖掘,或者并未真正被激发。
未来,家装行业的装修功能和属性将会进一步减弱,最终将蜕变成为一个场景,成为连接家与外部的通道。根据笔者的理解,未来的家装将会蜕变成为一个数据的收集器,成为获取人们较为真实的生活数据的场景,并与外部的金融、大健康等诸多行业产生深度而又密切的联系。之所以认为,家装行业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就是因为基于家装行业传统功能的盈利空间的进一步被挤兑,而基于家装行业新功能的盈利空间尚未被真正打开。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依然可以认为家装行业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当家装行业的盈利真正摆脱了对传统装修功能的依赖,当家装行业的新功能真正成熟,并且可以以此为新盈利点的时候,家装行业的发展才算是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黎明。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现在的家装行业看上去比较沉寂,抑或是因为互联网家装并未真正改变家装行业的痛点和难题,就简单地以为家装行业无可救药了,就简单地认为家装行业就此沉沦了。要知道,现在的沉默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爆发,相信当家装行业再度被人们熟知的时候,它已经不再是现在这样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家装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存在。从内在的角度来看,家装依然是家装;从外在的角度来看,家装早已蜕变成为全新的形态。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家装行业的变革是伤筋动骨的,是有所突破的。
对于家装从业者们来讲,千万不要因为家装行业没有资本的关注,没有了新概念的加持,就此灰心丧气,而是要借助这样一个机会练好内功,认清家装行业的本质,寻找家装行业的出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好家装大变革前夜的机遇,等到新技术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家装行业的发展新动能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住机会,赶上最快的一班列车,而不是在迷茫中失去自我,甚至失去一次让家装行业真正绝地反击的好机会。
历史已经证明,家装行业这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不会就此沉沦,而历史同样将会继续证明,家装行业将会再度爆发,并且让我们再度认识到它的时候,它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个家装了。
以上。
家装,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者。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