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纪英
身为全球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并不讳言,他也有诸多遗憾,比如错过亚马逊。
“我认为Jeff Bezos做到了一件接近奇迹的事情,而问题是,如果我认为一件事是奇迹,我往往不会下注。”
奇迹来源于持续不辍的创新业务,从在线书店,到全品类电商,再到云计算业务,“一个公司不应该沉迷于自己的光芒,因为那是不长久的”,贝索斯颇有心得。
对于贝索斯的论断,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一定有所共鸣,华米走上了一条被亚马逊已经验证过的道路。
8月18日发布的2020年Q2季度财报,再次展示了华米科技的多面体属性,从智能硬件到健康服务,从终端产品到升级芯片,从小米手环引爆全球到Amazfit品牌通吃全球,从服务C端用户到拓展B端市场,中国市场稳如磐石全球市场风生水起,等等。
华米就像慷慨敬业的圣诞老人,持续为用户和市场送出它的新礼物和新惊喜——成熟业务江山稳固,相关新兴业务又扶摇直上,从0到1拓展新兴业务,从1到N构建业务矩阵,这是华米的增长密码。
1
全球并进,全域穿透,全渠道覆盖
在疫情依然肆虐的当下,当下滑成为了上市公司财报的常态,华米销量、营收双增长的Q2成绩单,算得上例外的惊喜。
财报显示,2020年Q2季度,公司营收达1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整个上半年实现了21.1%的收入增长,超过了之前发布的营收指引上限;Q2季度华米总出货量达到890万台,较2019年第二季度的830万台增长7.2%,今年上半年,华米科技智能设备累计出货量达到了1650万台,同比增长近两成。
这样的逆势增长,却在黄汪的意料之中。
财报发布后,黄汪发布了一条朋友圈,“Amazfit品牌自主建设的全球渠道和全球化渠 道团队逐渐形成;准备已久的完整产品矩阵 将在下半年全线出击”,“两手都要硬, 花钱必须到位。”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一赛道里,华米采取了穿透性战略:不限于中国市场,广泛对接全球用户;完善产品矩阵,覆盖全域市场;多品牌战略并举,覆盖高中低全阶需求;新零售呼之欲出,线上线下全渠道并重。
在中国高科技公司中,华米不算是规模最大的一家,但全球化程度绝对处在第一梯队。
早在2015年,当华米操盘的小米手环,凭借高性价比优势,一度占领全球六成份额时,黄汪就在一封内部信中表露了心迹,“从2016年开始,我们对产品的思考和定义将面向全球市场”。
四五年过去,当初的全球化之梦如今已经落地成真。
今年第二季度,华米科技的海外成绩单抢眼,海外版产品已经占到总出货量的47.9%;整个上半年,海外出货量占到了整体出货量的55.8%。
值得一提的是,华米的全球化战略,第一,并不是仅仅降维打击亚非拉市场,而是突围而上,站稳美国西欧等高阶市场,与苹果、三星等一较高下,其次,也不是仅仅靠低端产品逆袭,华米科技自有品牌Amazfit是其全球化主力军。
IDC报告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华米科技Amazfit品牌产品在全球出货量中位居第五,在美国、西欧和东南亚的销量增长达到三位数。
锚定全球化市场,其一,意味着其增长空间更为辽阔无垠,可以吃透全球化可穿戴设备和大健康服务的增长红利,IDC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29.7%,而疫情爆发后,全球性的大健康服务需求,也涨到了高水位。
其二,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也意味着其对冲风险的能力高,因此,尽管疫情导致世界经济掉头下挫,华米却逆势上行。
华米科技今年上半年难得的双增长,还来源于其不断完善的产品线。
华米起家于小米手环,如今,其产品服务已经覆盖智能手表、运动耳机、跑步机、鞋服配件、健康服务等多元品类——最初依靠小米手环这一爆款产品,引爆华米品牌,在建立强势品牌后,又在多个相关领域落地多元产品,以越来越低的边际拉新成本,彻底释放品牌和技术红利。
今年上半年,华米科技继续扩大产品品类,陆续上线新款智能手表、运动耳机等在内的智能健康设备,又为公司贡献了新增量。
华米科技的高增长,还来源于广覆高中低端市场的通吃战术。
在华米历史上,既有产品低至几十元的小米手环等普惠性产品,借此触达大众市场,还有价格数千元的中高端产品,去承接消费升级的需求——在时间上,可以覆盖一个用户从低到高、持续进化的全生命消费周期,在空间上,可以覆盖不同消费力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在产品线日益多元的同时,华米开启全渠道战略,布局线下市场,捕获新增量—今年夏天,华米在北京、成都、合肥陆续开设门店,未来华米还将以每月3-5家的速度,不断扩大授权店的数量和范围;在海外不断招兵买马,销售体系已经初步成型。
这种全面出击的穿透性战术,也给了华米把握未来的底气,对于第三季度业绩,黄汪等华米科技管理层颇为乐观,预计净营收将达21亿元至21.5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第三季度的18.6亿元人民币增长约12.9%至15.6%。
2
软硬兼施,云端并重,B端崛起
“一边投全球渠道、一边投核心技术,两手都要硬”,财报发布后,黄汪在朋友圈下了“战书”,他底气十足的复盘,华米“中后台的传感器和主芯片、手表操作系统、AI健康数据挖掘算法, 已成为产品的强大竞争力和推动力。”
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附加值最低;左边是研发;右边是品牌和营销。
对标苹果健康板块的华米要做大做强,就要抓住首尾两端——品牌和研发。
2018年9月,黄汪接受采访时,曾比较过华米和苹果,“苹果是靠品牌,我们是靠技术、成本供应链的控制”。
两年过去,华米与苹果的品牌差距大幅收窄,而在技术研发上,华米更不能落于其后。
财报显示,华米科技2020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1.172亿元,同比大涨25%,是营收增速的两倍以上,同期,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首次超过10%。
研发投入成果也显山露水,今年6月份召开的首届AI创新大会上,华米科技正式把人工智能实验室升格为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院还同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展开合作,组建起脑机智能联合实验室,开展非侵入式和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等等。
同时,华米溯游而上,发布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号”,及一系列全新的生物传感器和健康大数据AI算法,从而构建起一整套AI健康管理技术架构;采用“黄山2号”芯片的新产品,计划在2021年第一季度上市;未来,华米的芯片不但为己所用,也有望对外供应给其他智能硬件企业。
注重基础研发,上马芯片项目,实现云端一体,终极目的,是为了在终端输出最为完美的产品和服务——对此,黄汪想得很清楚,“对硬件认真的人,一定要亲自做软件”,“对大数据认真的人,一定要亲自去做传感器”,“如果你要做完美的算法,你必须做芯片,否则的话,你在业内找不到完全满足你算法的芯片。”
另一方面,可穿戴设备覆盖的上亿用户,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积累,也成就了华米从可穿戴设备,向大健康蓝海进发的跳板,黄汪曾说过,“健康,是万物互联时代的核心价值,未来十年将是以人为中心的科技时代”。
这也是一块更为辽阔可观的超级蓝海,大健康市场规模,仅中国2020年就高达到10万亿元;2030年将超过16万亿元。
如今的华米,手握全球最大、实时追踪的人体健康数据库,截至2020年4月30日,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记录的累计步数为108.4万亿步,累计睡眠记录95亿晚,心率记录总时长307亿小时,ECG心电图数据1520万条,累计甄别91100 次疑似房颤病例。
基于大健康数据库,华米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开展智能可穿戴房颤检测的临床研究,ECG和PPG判断房颤准确度分别高达94.76%和93.27%,达到了人类专业医师的水平,研究成果已获美国知名心脏病学期刊《心律学》发表;
疫情爆发后,华米人工智能研究院已同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可穿戴产品在呼吸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等等。
由此,华米科技不但能为C端用户提供持续的大健康服务,也把握了撬动B端市场的支点,比如支持医药公司新药研发,助力保险公司精准定价,实施健康风险管理等等。
曾有统计显示,无法基于单个受保人的实际健康状况,实现精准定价,是中国商业健康险止步不前的一大障碍。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健康险产品“价格太高”,超过80%担忧健康风险的人群因此没有购买保险。
而在购买产品后,如果保险公司能够对受保人提供积极的健康管理,及时提示、应对健康风险,也能大幅减少保费支出,最终降低健康险价格。
无论是在健康险的产品定价环节,还是产品交易后的健康管理环节,华米科技都可以一展身手。
今年7月,华米的全资子公司PAI Health宣布与保诚集团亚洲公司达成协议,把PAI Health(个人健康评估系统)纳入保诚的Pulse数字健康应用程序中,为保诚在亚洲11个市场的会员提供心脏健康分析服务。
与保诚的合作只是起点,华米to B服务的大门由此打开,开始描画又一条增长曲线。
华米正从1到N,开启一扇扇新大门,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乘风造势,在起风之前精准卡位、积极投入,在风起之时业务落地、释放红利,利用成熟业务的既有优势,反哺支持创新业务发展,构建起青黄续接的业务矩阵,如同一幅正在徐徐展开的卷轴,不断呈现新光景。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大健康服务的十字路口,华米科技正在讲述一个类似亚马逊奇迹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