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真嗣
《以家人之名》还是大步迈向“狗血”崩坏了。
温情、家庭、治愈……《以家人之名》开播最高时达到“神剧”级别的8.6分,这两天已经降到了7.5分,剧情走向已经让不少观众感到不适。“开着德国骨科的玩笑,没想到还真成德国骨科了”,不仅如此,“闺蜜撕逼”“CP乱炖”也一个不少,让不少被前期温情家庭戏治愈的观众感到失望甚至愤怒。
同样的故事其实也发生在不少国产剧身上,和《以家人之名》相同编剧的《下一站幸福》从8分一直跌到目前的6分,《三十而已》也是高处一路下滑。高分神剧为何跌落凡尘,行业还是应该思考思考其中的缘由吧。
从温情家庭戏
变成“伪骨科”和“CP大乱炖”
《以家人之名》评价风向走向崩溃的焦点无疑是爱情戏。豆瓣评分断崖式下跌开始于凌霄贺子秋俩位哥哥出国、回国的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操作,再加上剧情出现的狗血“多角恋”趋势。
为这部剧打上五星的观众,恐怕大都不希望这部剧走向烂俗的“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但其实也多少都早有心理准备——从人设来说,大部分观众都预先知道了凌霄与李尖尖会成为一对,但剧中呈现的方式仍然大有问题,“恶心”到了不少观众。
一言蔽之,《以家人之名》的成功源自于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口。不少女生都幻想有两个疼爱自己的大哥哥,《以家人之名》将少年时期的凌霄、贺子秋个性设置得几乎完美;与此同时,李爸和凌爸特殊的家庭组合也完全跳出了国产家庭剧常见套路,感情表达得格外真实动人。
但一开始有多好,后来就有多崩。
槽点之一是两位哥哥出国事件。前期剧情里用了大量篇章渲染了凌霄、贺子秋与李爸、李尖尖之间极为坚定的亲情关系,可两位哥哥却双双选择出国,近十年未归。十年竟然没有回来过一次,即使被亲妈、亲爸的事情绊住了脚,但难道十年之间从来没有过任何时间空隙?这种强行设定与前期哥哥们表现出的强烈情感极其不符,仿佛两位哥哥是被抓去了火星上学,而不是一夜就能飞回来的新加坡和英国,即使后续剧情会补上国外生活,也很难相信编剧能把这事圆回来。
槽点之二当然是哥哥们和李尖尖的感情戏。十年回国之后,哥哥们仿佛还活在小时候,转眼间就强硬要求李尖尖和男友分手,接着又开启了轮番表白模式。凌霄表现尤其惊人,十年不见,回来就摸头拉手动手动脚,还偷亲喝醉酒的李尖尖,电梯霸道壁咚,土味情话连番轰炸,设想如果不是宋威龙那张年轻帅气的脸,恐怕早就被网友骂为流氓行径;小哥贺子秋也在庄北一通分析下“觉醒”了,想要和李尖尖在一个户口本上……
槽点之三是开启了混乱的多角恋修罗场,CP大乱炖模式。以李尖尖为中心,她身边的所有人都加入了这场混乱的恋爱大戏中——李尖尖找了男朋友,凌霄、贺子秋喜欢李尖尖,齐明月小时候喜欢子秋长大了喜欢凌霄,庄北喜欢齐明月,唐灿喜欢庄北,三角恋都不够,观众都得数着手指头算这各方势力了。
齐明月的人设也在这场乱战中崩塌,开启了“闺蜜撕逼”的新战役。话说回来这个误会也足够狗血,个性敏感的凌霄,难道觉察不到齐明月的心意?李尖尖到底能够迟钝成什么样,才会一点觉察不到男女之间的特殊动作?
在几大槽点出现后,《以家人之名》的其他缺点也更加暴露,比如凌霄妈妈、贺梅,齐明月妈妈几个母亲角色要么永远极端到像精神病人,要么就是“工具人”角色。《以家人之名》的收视率和热度虽然没有明显下滑,但也自此失去了成为佳作的可能性。
从惊艳开局到流于俗套
国剧高开低走翻车为哪般?
上面说到,《以家人之名》的成功源自于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口。那它的失败之处,就是用极没有想象力的廉价剧情展开,挥霍了自己的先天优势。国内青春爱情家庭题材的剧集往往被网友谈及对比《请回答1988》,德善不也是和阿泽、正焕、善宇都有过情感纠葛?为什么一边往往让人觉得狗血,另一边却将情感演绎得更为自然?
个人认为,这一区别根源在于国剧对题材概念的利用太“粗暴”,人物并非首先作为一个独立、真实的人物存在,而是为剧情概念中的噱头而服务。
《以家人之名》中的兄妹,《下一站幸福》中三十岁没谈过恋爱的女性,《三十而已》中的奢侈品柜姐、高学历家庭主妇、超级小三——所有的人物都有很强的“指代性”,让观众参与角色扮演,并以各种夸张化的剧情设计激发大众无休止、无结论的争吵。就像《以家人之名》第一个火起来的并不是别人,而是永远歇斯底里的陈婷在微博上被群嘲。
这些剧往往开始于一个新颖的、受众目标明确的“概念”,但最终终结于司空见惯的狗血。
《三十而已》开局表现非常新颖,当时读娱君曾经写道:传统“大女主”已经进入观众审美疲劳阶段,而《都挺好》和《欢乐颂1、2》已经在热度上证明了现实社会话题的强大传播力,但这两部作品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过于标签化夸大化地迎合矛盾话题,在挑起观众争论的点上进行集中和放大,这是用过了力的……女性群体的内容消费喜好并不会止步于对群体的“无脑讨好”,不狗血,不玛丽苏的剧也会获得更多的用户好感。
《以家人之名》也是这样的半吊子的题材创新。看到李尖尖和哥哥们展开爱情戏后,这部剧分明更像一部甜宠剧,与最初宣传的“血缘不是判断亲情的唯一方式”、简介里的“在不同关系的爱中,他们教会了自己成长,明晰了自己的内心一唯有直面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家人之名相互治愈,才能清醒无畏的走下去, 成为更好的自己”已经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无论是李海潮家庭的温情治愈,还是凌霄家庭反映的社会问题,又或是时代变迁后三兄妹的现实职场走向,哪一条深挖下去都可能成就一部不输给《隐秘的角落》的新型作品,但很明显,剧方选择了更保险的做法。
国产电视剧的精品化趋势是明显的,对服化道、演员演技要求已经成为起步标准。随着网络渠道影响力逐渐扩大,触及用户的渠道逐渐多元,短视频等新兴平台成为内容宣发重要渠道后,剧集内容的创新、优点能够最大程度得到传播,但同时,剧火之前“名场面先火”也仿佛成了新的定律,反过来影响了剧集的许多内容设置走向极端化,以刻意设置的话题试图激发大众自发参与传播的动力。
大众需求显然对“霸道总裁爱上我”“校园甜宠”“职场升级”等大方向题材已然陷入审美疲劳。《都挺好》《以家人之名》《三十而已》等剧是首先在“主题要素”上有了贴近现实话题的创新,让大众有了新鲜感和代入感,但随着剧情进展,单凭“主题要素”创新并不能保证整剧剧情一定被大众所热衷,动辄40、50集的长度也无法像季播剧一样即时收集观众反馈来决定制作方向,于是“谈恋爱”和“造矛盾”,就成了多数剧集填充内容的的永恒“最佳工具”。
话说回来,即使是剧情走向狗血后豆瓣评分断崖下跌,《以家人之名》在湖南卫视的收视率仍然稳定保持在2%上下,可见在不少观众那里,“狗血”也是另一种日常必须的标准产品。这一点相信制作方和平台方也是心知肚明,和湖南卫视上一部高开低走的《下一站幸福》同一编剧,同一主演,《以家人之名》的命运或许也早在预料之中吧。
但这终究是让人觉得可惜的。好好的题材,好好的李爸、凌爸组成的有爱温情的家庭故事,就这么被又一部平淡无奇的“你爱我我爱他他爱她”接管取代了。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