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引起了整个舆论对互联网加班文化的讨论。当时,在一份被公布的“996公司名单”中,华为居首,曝光/施行时间最早,为2010年8月,证据内容为《华为:“自愿”的奋斗者协议》。
任正非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也被问及华为是否存在“996”、“007”,他果断否认,我们没有“996”的说法,不知道是哪个公司的说法,更没有“007”。
实际上,加班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我们看到当加班被冠以“自愿”之名,“自愿”便成了公司没有996的一个绝佳理由,而且更过分的是,现在吹嘘加班文化,正在引起极大的不适。
前几日,一直以效仿华为为荣的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公开说道:996算个啥,我们是“715、白加黑、夜总会”,“奋斗就应该是喜悦的、自愿的”。事后,虽然西贝回应715并非一种企业硬性的标准,可仍是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
收益等同辛苦,奋斗创造喜悦,这是西贝的价值观,但这家以喜悦为群体情绪的企业其实并不是处处充满“喜悦”。
效仿华为,学习还是营销?
西贝人似乎都爱自比华为,贾国龙尤其喜欢引用任正非的话,几乎每次对外采访都必谈华为。
2018年海底捞上市时,诸多“好事者”想来探探贾国龙的口风,据媒体报道,贾国龙斩钉截铁地宣告“西贝永远不上市”,还是那句话,“如果老板学不了任正非舍得分钱,企业学华为白学”。
2019年,贾国龙去参加湖畔大学首个面向校外创业者开放的商业沙龙“在湖边”,谈及如何给员工分利,他称,通过分利激励更多的员工创造更大价值,就像华为的价值评价决定价值分配,价值分配拉动价值创造是一样的道理。
类似的话还有很多,今年疫情稳定过后,贾国龙还在一次专访中说“我特认任正非那个理,你磨豆腐的好好把豆腐磨好”。
西贝有个“餐饮界华为”的称号,去年出书时,还专门邀请《华为管理之道》的作者邓斌帮其宣传,邓斌写道:我讲授《华为管理之道》300余场,经常有企业家学员问我,中国是否有借鉴华为管理模式成功的企业案例?我经常脱口而出:西贝就是......两家公司的领军人用非常相似的管理理念管理人才、带领企业持续成长.......
效仿和学习华为的企业不在少数,可很少有像西贝这样天天挂在嘴边、日日拿来激励的。在西贝这本带有自传色彩的《西贝的服务员为什么总爱笑》一书中,西贝“拯救”了任正非的故事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也详细叙述了西贝人“715”、“白加黑”、“夜总会”的常态,并将西贝从2009年到2018年营收翻10倍的业绩归功于这种工作强度。
西贝的管理模式确实是深受华为影响,可是对外宣传上的高调姿态,颇有绑定华为进行营销的“嫌疑”。比如在不上市问题上,华为其实一直讳莫如深,能尽量不谈就不谈,可贾国龙却每次都以效仿华为由,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宣扬自己是为了“把利分给奋斗者”才选择不上市。
事实上,西贝不上市的逻辑和华为不上市的理由似乎相反。早些年,任正非解释为什么华为不主张上市,是因为怕“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在他看来,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
而西贝呢?则是通过分利刺激他们的工作激情。上市与否和内部奖励机制其实并不冲突,西贝却给员工灌输理念“我是为了你们才不上市的”。
以喜悦为价值观的餐饮巨头?
在创始人贾国龙的眼里,西贝是处处充满喜悦的公司,因为奋斗就应该是喜悦的、自愿的。
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华为走技术路线,崇尚实干和自主,谷歌追求自由和创新,海底捞则是服务至上,而西贝通过“治人”来“治公司”,讲究收益和辛苦对等。这本没什么不可取,可西贝偏偏把一个务实的社会行为,与一个务虚的精神和情绪划上等号,要求员工奋斗必须是喜悦的,营造出“有喜悦的奋斗氛围”。
喜悦是西贝的价值追求,贾国龙“奋斗创造喜悦”的理念也被灌输到西贝的方方面面。
比如培训。据悉,2017年西贝用于干部培训上的费用是1个亿,单咨询费用掉4千多万,贾国龙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全世界各地报各种班去学习。而这些员工和干部培训什么呢?除了业务,西贝要帮助员工“心灵成长”。
西贝专门设立了一个梦想训练营,目的是激发很多员工把自己的梦想说出来,并去推动实现,他们会告诉员工,“你们都是一朵花,花期不同,但最终都会绽放”。西贝在此基础上还画了一份充满“爱意”的人才生态系统图,在这份图中,太阳代表着西贝的“爱”,西贝要“用爱成就伙伴”。
创业期的公司“打鸡血”、“画大饼”、“谈理想”,似乎都不足为奇,可西贝非要将这个奋斗的过程附加“喜悦”和“享受”。在外人看来,这其中多少有些强制迫使加班合理化,并高度美化加班的意味。
当然,西贝人或许并不这么觉得,在一些流出的员工手记中,满满的都是“心灵升华”,“感受到自己在改变和成长”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
不过在网上,有一篇来自“非海底捞员工卧底西贝的千字日记”,他则写道,晚10点,小组会议议题无聊,议程冗长。会议结束后,疲惫的年轻人还要戴好帽子,重返档口,将蒸熟的莜面装进保鲜盒,逐一秤重等等。此时,前厅同事还在热烈讲解PPT,打了鸡血似,时不时要鼓掌要欢呼。
有网友评论,“餐饮是勤行,西贝的什么夜总会,什么白加黑,一旦习惯了氛围,就是把人培养成机器”。
高强度的工作和可能与之对应的金钱回报,真的能带给员工喜悦吗?这本身要靠他们自己感受。对于715工作制中“高高兴兴地去辛苦”,员工们并非没有异议。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在西贝莜面村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不少自称在西贝有过工作经历的人去吐槽,这似乎更像是一个天天高强度工作、没有私人时间的群体的心态。
疫情考验中的西贝:哭穷、涨价、要上市?
2月1日,贾国龙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刷了屏,因为他说了一句话,“倘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但紧接着不到一周,浦发银行的1.2亿元贷款和3000万元票据融资紧急驰援了西贝,2月7日下午就将1.2亿款项放款到西贝账户。
截至2月底,据悉,西贝已完成新增银行授信8亿元。楚学友表示,这些授信能保证公司至少2个月的用款需求。
银行反应之迅捷、放款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更关键,这种被银行争相予以支持的“待遇”,其他餐饮企业是没有那个运气享受的。
西贝“哭穷”固然有效,但不断涌来的质疑声也让西贝遭受了一次口碑“滑铁卢”。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哪个企业账面资金会超过三个月?捱不过三个月是你自己的事情,企业必须自救”,不少网友更是拿着西贝没有第一时间捐款一事,嘲讽其“没有担当”,只会算“自家的小账”。
值得一提的是,西贝到底有没有贾国龙说得那么惨,也引发了外界的怀疑。
有一位自称是西贝员工的网友表示,疫情期间,他们是“上一半班算一天的钱,没上班没工资”,这种说法似乎和贾国龙每月需拿出1.5亿去发工资的说法相悖。当然,这则消息未经证实。
西贝在疫情期间的骚操作不止是哭穷。在获得银行贷款后,西贝还选择趁机涨价,在被网友发现涨价后,先是否认涨价、后又承认涨价,这一波“反转”看得顾客好感尽失。海底捞也是如此,疫情后涨价,直接被网友骂上了热搜,最后还是被迫恢复了原价。
长期以来,靠着给员工分利,西贝塑造了一个极具人情味的企业形象,一场疫情却似乎让一个更加“多面”的西贝浮现。但不可否认,哭穷、涨价等自救方式,确实让西贝从危机中存活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站在企业的立场看,贾国龙的做法实则用最小的成本取得了最佳的效果,于西贝是利大于弊。
因为疫情,贾国龙对西贝“永不上市”的决定也松了口,他直言,“我会重新评估西贝上市,这次疫情对我教育深刻,有些事不能说的那么绝”。一旦上市提上日程,西贝必然要直面资本市场和更多的舆论争议,这对于西贝来讲,其实并不是坏事。西贝本身的抗风险能力会增强,内部员工工作强度的问题可能也将改善。
风雨32年,西贝发展到现在着实不易,但它真的创造了2万多人的喜悦人生吗?在舆论风波之后,这是值得贾国龙重新思考的。
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