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火爆,仿佛一夜之间,所有东西都可以共享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轮番上阵,目前新一轮炒作热点是共享雨伞。不过,相比共享充电宝“30天融资超9亿元”的火爆,资本市场对共享雨伞冷静许多。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做共享雨伞的企业有10余家,其中仅有4家拿到了融资,且都是天使轮。TechWeb选取了10家较为活跃的平台梳理发现,共享雨伞似乎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火热。
10余个玩家仅4家获得融资
根据全网信息统计,目前整个共享雨伞市场的创业项目有10余家,其中只有4家获得了融资,且都是天使轮,可以查询到的投资机构只有三家,分别是昂若资本、四野创投会和真功夫孵化器。
具体来说,这些共享雨伞有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随处使用的自由借还型,比如oto共享雨伞和共享e伞;另一种是带柜机的自助设备型,比如JJ雨伞(针对B端商户借还)、魔力伞(针对C端用户借还)等。桩机型与自由借还型获得融资的比例为3:1。
(自由借还型共享雨伞 图片来自网络)
(带柜机的自助设备型共享雨伞 图片来自网络)
统计显示,这10家共享雨伞平台的总部都在相对多雨水天气的南方城市。其中,深圳3家,上海3家,武汉1家,长沙1家,宁波1家,香港1家。相比满大街的共享单车,这也从侧面说明,雨伞并不是刚需、高频的产品。
正如以上所提到的,目前市场上比较热的几个共享雨伞项目都是今年2月到5月成立,而一些公司在成立之初,并不做共享雨伞服务,只是在“风口”来临后,做起了这项服务。比如,即将在长沙投入运营的小懒伞,其运营方湖南即成科技有限公司本是一家营销公司。
共享雨伞归根结底还是一门看天吃饭的生意,但正常情况下,一年中下雨的天数始终是少数。这也难怪很多人会质疑,共享雨伞到底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共享充电宝在资本市场打得火热,却被吐槽门槛低、复制快、缺乏壁垒。共享雨伞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一家为共享雨伞app软件开发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向TechWeb透露,“共享雨伞的进入门槛并不高,算上软件app开发、硬件制造以及运营成本等全部费用,大概需要30万元就可以做机柜型共享雨伞项目,自由借还型的门槛更低,还不到机柜型的一半,10万元就可以,投放数量不多还可以更低。”
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曾公开表示,算上开发、制造以及运营等费用,一把共享e伞的成本是90元。假定投放1000把,成本只有9万元。目前,共享e伞已完成天使轮1000万元融资,在深圳的投放量达到了3万支。
至于机柜型共享雨伞,以JJ伞为例,一台终端设备成本为3000元,可以配备28把JJ伞,一把伞的成本为30元,在初期投放阶段,30万元也够了。
上述供应商告诉TechWeb,其旗下负责的共享项目涵盖了单车、电动车、充电宝等多个领域,目前正在集中精力攻共享雨伞,预计本月中旬可完成。“我们主要的是机柜型共享雨伞,自由借还型很容易丢,觉得机柜型更适合。”
从目前已获融资的共享雨伞平台来看,桩机型似乎也更受资本青睐。近日上海一家共享雨伞平台离奇丢伞事件,也说明了自由借还型面临的潜在政策风险。
你可能追了一个假风口
非刚需、低频、门槛低、复制快、缺乏壁垒,怎么看,共享雨伞都不算是一个有价值的“风口”。就现阶段来看,依靠租金的模式也很难盈利,而雨伞的使用寿命也不过两三年。
不过,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刚获得数百万融资的JJ雨伞估值已经达到5000万元,正在寻求首轮融资的oto共享雨伞拟估值竟高达1亿元。
据了解,共享雨伞企业真正看重的是雨伞带来的广告效益,要知道在雨伞内外印商家广告,就相当于一个长期的户外移动广告位。现在的共享雨伞平台也多是通过广告+租金两条腿走路。魔力伞创始人CEO沈巍巍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称,魔力伞在广州已经接到广告,主要通过伞面印制logo,按照一定时间和数量投放。共享e伞也表示已经在洽谈广告,预计接下来投放175万把伞,每把将获得10元的广告费。
这样看来,共享雨伞也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生意。但就目前来看,资本市场的反应似乎并没有很热烈。共享单车至今已经获得了超90亿元融资,共享充电宝40天获得了近12亿元融资,共享雨伞只有几千万。对于急需资本扩张市场的初创项目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要走广告这条路,没有市场占有量是行不通的。
正如从去年就开始关注共享雨伞的昂若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所说,“无论财务模型的计算如何完美,要看这种模式未来发展的状况,还要等时间检验,尤其是要看项目的融资能力,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它们度过初创的艰难和未来的竞争期,最终站稳脚跟。”
如今,共享经济已经是烂大街的概念了,动不动就被称为“风口”的创业切入点也被越来越冷静地对待,共享雨伞能走多远,拭目以待。
TechWeb 周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