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清欢
随着《乘风破浪的姐姐》《定义》《女人30+》《姐妹们的茶话会》等节目先后播出,“她综艺”所占的内容比例与话题声量持续走高。在这样的内容市场环境下,以《元气满满的哥哥》为首的“他题材”2.0版本出现在了观众的视野,其内容视角与主题形态的变迁成为行业一道新的风景线。
客观而言,在综艺行业,女性在社会话题与情感输出极具号召力,而男性在艺能感这一维度具有先天优势,更容易出彩、出圈。随着内容行业的升级换代,“他综艺”与“她综艺”在各自擅长的内容品类上占山为王的局面被打破,双向影响渗透的趋势加强,例如,《乘风破浪的姐姐》出圈后,哥哥类相关的综艺接踵而至,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看点、话题与思考。
在这一背景下,读娱君复盘近年“他综艺”的内容品类,结合新节目进行横向对比,前瞻“他综艺”发展的前景。
“他综艺”始终是风口,但存量明显不足
纵观近十年综艺行业的发展,“他综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挑战竞技类综艺,大都是一、二轮游。由于男性在体力等方面的天然优势,竞技类“他综艺”在头部综艺行列表现较为突出,代表性的有《奔跑吧》《极限挑战》《我们战斗吧》《二十四小时》《真正男子汉》《高能少年团》《这就是灌篮》《七十二层奇楼》等。尽管这类综艺数量较多,市场淘汰率较高,目前已有不少节目已经退出了市场。在这一背景下,节目圈层细分趋势加强,在篮球、国风等垂直领域进行深耕。
二是代表行业风口的团体养成类节目。近年大火的《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明日之子》《声入人心》以及央视即将推出《上线吧!华彩少年》等节目,向行业输出新秀人才,在年轻观众当中颇受欢迎,且节目周期都相对较长、创新力度大。以《明日之子》这一IP为例,每一季节目主题都会变化,近年还在乐团、民谣等领域发力,给观众一种全新的内容观感,让观众对节目的粘性大大增加。
三是生活类节目。就今年的综艺市场来看,这类“他综艺”基本无推新,往年口碑较好的有观察真人秀《我家那小子》、成长综艺《放开我北鼻》、互动实境经营秀《奇妙的食光》等节目。在生活类节目当中,大都以男女混搭为主,纯粹的“他综艺”大都是围绕一定的社会话题或者团体展开内容,节目数量所占比例不高。
四是旅行类综艺,节目数量日渐减少。这类综艺在真人秀萌芽初期有大量的相关节目,且大都是韩国引进的成熟版权综艺,早期有亲子真人秀鼻祖《爸爸去哪儿》、有刘烨作为挑夫四位老戏骨旅行的《花样爷爷》,后续又推出了郭富城、林志颖、孙杨、华少、范明、韩东君担任固定嘉宾的《我们十七岁》,近年随着旅行真人秀热度的降温,外加疫情的缘故,节目数量相对偏少,卫视平台仅有浙江卫视推出了由钟汉良、郭麒麟担任常驻嘉宾的散文体美食旅行记录节目《漫游记》。
五是高口碑的泛文化类节目。这类节目着重依赖于文化KOL,优酷大量人文综艺都是以名人KOL量身打造的,如陈丹青《局部》、梁文道《一千零一夜》、马未都《都嘟》、许知远的《十三邀》等,这类泛文化类节目制作成本较低,文化输出纯度高,有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节目品质高,但推新的周期比较长,商业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整体来看,“他综艺”始终是行业的一大风口,早年间在综艺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后续出新的过程中,节目的传播效果、艺人的推动作用等维度上后劲明显不足,口碑出现疲软的态势,尤其是在“她综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出现“他综艺”存量、声量皆不足的情况,这也倒逼着“他综艺”的节目品类进一步细分,从而达到平衡节目数量与价值声量的行业诉求,避免了内容与话题“一边倒”的现象。
“他综艺”创新品类,创作重心从个体转移至群像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即爆款之时,孙红雷等艺人提出了男版节目的需求,芒果TV顺应民意在平台发布会上便推出了《披荆斩棘的哥哥》的节目概念。此外,其他平台也敏锐地感受到这一类节目的热度,推出了《天天向上之追逐梦想的哥哥》《元气满满的哥哥》《追光吧!哥哥》等“他综艺”,还有央视总台待播出的《上线吧!华彩少年》。
这一系列推出的“他综艺”嘉宾容量有着质的飞跃,稍作盘点,《元气满满的哥哥》固定男嘉宾有10人,《追光吧!哥哥》固定男嘉宾有21人,这两档节目共性在于嘉宾年龄层次更为丰富,带有鲜明的中国男性特色,在诙谐中不失励志,在感性中不失阳刚,有利于中国男性群像的集中塑造。而即将播出《上线吧!华彩少年》聚焦36位少年,着力刻画青年男性群像的同时传递国风价值。
其实,从这些“他综艺”节目名称便可看出,大都包含明确的人物代称,并围绕节目主题为群像塑造统一出口,让群体的塑造具有更清晰的指向性,这能够让观众对于内容主题以及目标群体了然于心,在与过往的“他综艺”的区别间聚拢了新一批的受众。
不过,与过往“他综艺”一脉相承的是,竞技性始终是节目叙事的关键支撑,推动节目内容走向的同时,还能激发出嘉宾真实的一面,但差异之处在于竞技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例如,《元气满满的哥哥》以具有代际感的游戏来展现哥哥们之间的趣味互动;《追光吧!哥哥》以竞演的形式倒逼哥哥们的追光精神具象化,例如,在选择出场顺序的环节,李泽锋与李汶翰长达七分钟的平板支撑PK让人印象深刻。就此来看,竞技内容的多元性与竞技结果的未知性,也是吸引观众来观看节目、催发新的节目话题的一大关键。
在竞技内容差异化的同时,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有较大的变化。在过去,节目组倾向于嘉宾人设的差异化,如“老狐狸”黄磊、“小绵羊”张艺兴、“大黑牛”李晨等,但随着节目嘉宾容量的扩充,当下“他综艺”通过集中呈现个体特色,从而提炼出群像的特征、输出群像价值,如《追光吧!哥哥》以混龄的21位艺人为主体对象,以竞演唱跳为载体,以追光精神为参照,选出最终的公益大使,来展现中国男性有担当与责任的一面。
女性视角的补充也是塑造群像的一大方式。在《元气满满的哥哥》当中,吴昕担任节目主持人,贡献了不少女性视角的观察与评论,在《追光吧!哥哥》当中,金星、郑爽、杨幂等女嘉宾的真实评价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不错的反响。
在过去,女性嘉宾大都会参与到“他综艺”的节目竞技当中为节目的人物关系增加新的支线,而当前这些节目的女性嘉宾,仅仅作为第三方进行观点输出,身份更加纯粹、言论也更为客观,在突出群像特色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观众的感受,能够引发共鸣。
在塑造群像的过程中,“他综艺”对于嘉宾个体的曝光度与知名度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在过去,“他综艺”IP与节目综艺嘉宾同步走红,像《奔跑吧》《极限挑战》早期的固定嘉宾们集体收割了第一波流量红利。
回归当下,艺人如若想从群像综艺中出圈,不仅要依靠节目的热度,更依赖于个人艺能感的释放,或是拥有核心技能傍身,像籍籍无名的符龙飞凭借自身的唱跳能力在追光学员中脱颖而出;或是能够有综艺感,像从头开始学习唱跳的烧饼凭借个人的喜剧天赋,以接地气的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也能在追光学员里找到差异化的定位;或是有女性视角的加持,例如,金星盖章伍嘉成“脸盲”体质,反倒是起到了逆向记忆的效果,能够吸引观众见证他们在节目中的蜕变。
综上所述,随着“她综艺”的崛起,倒逼着“他综艺”的创新,节目品类与嘉宾容量进一步提升,随之进阶到不流于表面的竞技与搞笑、塑造男性群像的“他综艺”2.0阶段,并着力将所要输出社会价值前置化,将意图传播追光精神、国风文化等价值理念,经由节目嘉宾精准传达给观众,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带来更多正能量的价值启示,全面提升节目的社会价值与行业声量,也使得“他综艺”在行业寒冬之下迎来了“小阳春”。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