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不二子
“谁知道创造营的更新时间是什么时候啊?到底是周三还是周六?”这样一条微博上了微博热搜,不仅是发问博主没想到的,可能也是《创造营2021》官方没想到的。综艺也被“催更”,今年的《创造营》是真的被观众喜欢。
从首播时的“好笑”“喜剧人”,到播出2期后开始为众多男孩着迷,这个市场反应的变化应该说是《创》系列不断自我调整的结果,“创造营”要创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越来越“模糊”。
1
毫无疑问,国际化绝对是《创造营2021》在同类型节目中走出独特风格的原因之一。
在节目首期播出后,大量海外学员就凭借舞台表现和个人言语赢得了关注,舞蹈实力一流的赞多、力丸,张嘴打动人心闭嘴赏心悦目的米卡、和马、庆怜,活力十足日式偶像的井汲大翔,有颜值有实力的海外学员,碾压了不少同台的国内训练生。
在偶像选秀节目每年“消耗”大量国内市场的练习生后,寻找“外援”让节目保持足够的学员供应,是一个能想到的方式,不过海外学员的加入,并不只是让舞台上的表演产生新鲜感。
引入海外学员这件事《创造营101》就已经在做,泰籍华裔歌手Sunnee杨芸晴的成功出道,大约证明了市场的接受度,之后在2020年,同样是泰籍华裔的Nene郑乃馨也出现在了《创造营2020》中,而仔细看来,这两次的尝试其实也有着些许不同。
杨芸晴对中文的熟悉使她在交流上没有障碍,活泼开朗的性格也让她容易融入到当时的选手中,到了郑乃馨,语言沟通不便利带来的学员间互动,就已经被节目抓到并放出,再到了今年的《创造营2021》,这种语言不通的“问题”,就因为多位海外学员的加入变成了节目中相对重要的“冲突”。
在一公舞台的训练内容中,我们不断能看到海内外学员间的互动,力丸带领队友训练舞蹈的温暖,队长因为原部凌用中文说出“很累”而决定调整训练节奏,边吃夜宵边聊天让尹浩宇说出自己内向的故事,包括对舞蹈要求严格却没能征服整个团队的赞多,海内外学员因为语言、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交流与碰撞,这可能才是引入海外学员带来的最直观价值。
文化交流应该说是《创造营2021》的核心看点,节目介绍中也以“国际青年文化交流男团成长综艺”作为定位。有意思的是,在加入了海外学员这一语言、文化不同的元素后,反倒凸显了人性的共通。想要被看到、想要变更好而主动在异国氛围中挑起队长责任的佐藤永翔,看到兄弟表演被大家认可后庆怜流下的热泪,赞多奋力表演后晕躺在台边给一众学员带来的触动,都让“海内外”这条界限消失,这也是文化交流的魅力。
而在文化交流成为了节目的主线后,也确实影响到了“创造营”在创什么的这一命题。
2
2018年的《创造101》,造偶像无疑是节目的唯一答案,在那之前,内娱的偶像市场近乎于未被开发的状态,尽管90后早早就受韩流影响接受了偶像文化,但国内大众市场上对于职业化偶像的面貌还不够清晰,所以展示“偶像是什么”是那一年的主题。
2019、2020年的《创》系列,则更着重于“定义”偶像。强调团魂、实力为先的基调,是节目在偶像市场瞬间火热后试图划出标准的动作,尽管国内偶像产业处在发展初期,偶像实力层次不齐,但节目至少表达了应有的态度。
到了今年的《创造营2021》,出道成团、成为偶像似乎不再是最主要的事情,呈现当下青年所思所想,描绘出年轻人群体的样貌,正在成为主题。
一个明显的感受,尽管训练片段仍然保留,但不顾时间无止境的练习、为了C位产生的battle都不再是主要镜头,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员们的互动上,休息时的打闹、友情的建立,都占据了节目更多的时间。
尽管节目中出现了新人与回锅肉、偶像与地下rapper、网红与艺人这样身份对照学员,但《创造营2021》并没有放大这些对照组之间的冲突,学员们身带标签,却不用刻意完成这些标签更易书写的剧情,所有的标签只是他们个人行动的动机,也让节目中的年轻人们有了能更真诚展现自我的机会。
包括节目设置上,初舞台不由导师评判而是把选择权交给学员,邓超、宁静这样非偶像出身的演员导师,节目以游戏中8bit像素作为整体视觉的包装,都有弱化竞争的意味,这也是想要引导观众把视线聚焦在“人”这一元素上的处理。
把文化交流作为主线、呈现青年人生活奋斗群像,是节目里的内容,而节目里的这些也是节目外现实生活里的一种写照。初次见面因游戏打开话题,听到熟悉的动画歌曲站起来合唱,为了交流毫不吝啬说出自己塑料味儿英语,这些学员们的行为都和日常生活里的我们没有差别,看到另一个我在节目里说笑,可能也是《创造营2021》如此被观众喜欢期待的原因。
像是近期被粉丝捧到欧美明星超话榜TOP1的利路修,就是因为表现出强烈的“消极怠工”状态而收获喜爱的案例。被临时“抓”去成为训练生的利路修,不擅长唱跳更想玩手机,打工人身份闪闪发亮也让粉丝产生了自我投射,“别想早下班”既是粉丝们的调侃,其实也是想看到平凡普通人的拼搏向上。
通过这些年轻男孩的交流,以及真实状态的呈现,让《创造营2021》相比偶像选秀节目,更像是对当下青年群体精神风貌的一次记录,屏幕外的观众也通过投票的行为成为了被记录的一员,他们最终的选择也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偏好,而腾讯视频或许也能因为这样调性的节目收获年轻群体的认同。
从“创”到“闯”,从造偶像到定义偶像再到展现群像,这之间的变化来自于平台对偶像产业及市场需求的思考,呈现年轻人的文化以获得年轻人的认同也颇有造社区的意味,《创》系列在“创”的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种模糊并非是贬义的,而是结合了平台发展、产业形成、市场趋势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而这或许也会影响到未来我国偶像市场的模样。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