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不二子
伴随秦霄贤与宋晓峰田娃组合双冠军的诞生,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第七季收官。
回首这一季节目从“欢乐人”的养成到喜剧人的比拼,节目不仅试图用新的节目模式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也通过新老喜剧人的碰撞激发新的创作表达方向。当然,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就像郭德纲在节目收尾时说的那样,这档节目的终极目标还是希望观众快乐。
走了七年,“欢乐喜剧人”IP无疑是在求变的,从第二季添加踢馆赛、复活赛,到第四季增加“喜剧大魔王”身份的魔王挑战赛,赛制上的不断调整是这一IP寻找适合时下观众市场的手段。今年,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第七季又出现了新的变化,模式与表达都更紧跟时代,这可能也才是“喜剧人”IP能长久续航的原因。
用喜剧做自我表达
“有时候我特别想知道,你们总觉得我傻,我是真的傻吗?我是。”这是秦霄贤在《欢乐喜剧人》第七季决赛舞台上所说的话。
在名为《走进秦霄贤》的作品中,秦霄贤通过把自身5种内心特质拟人化,对着台下观众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把整个作品从逗人发笑拉到了自我表达的台阶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护色,有些人的保护色是财富,有些人的是情绪,有些人是蹦迪,但是我不一样,我选择了你(傻)。可能有人骂我,但没关系,我傻呀。所以每个人内心里都住着这样的大白,挺好。”
喜剧人借舞台做自我表达,是《欢乐喜剧人》第七季中一个不太明显但客观存在的事实。相比为了搞笑而设计的包袱,为了煽情设置的情节,为了“上价值”编写的台词,走到最终赛段的喜剧人们,都在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思考。
宋晓峰田娃组合在总决赛的舞台上,用自嘲、讽刺的手段展现了他们认可的喜剧表演是什么样,并对以往二人的表演做了一个讽刺式的回顾,宋晓峰借舞台说,“只要有部分人喜欢我们,我们就会继续做下去”,其实也是对网络批评声音的一种回应。
刘维的决赛作品《小小星球》更是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他的想法。十多年前以歌手身份出道的刘维,现在以喜剧人的身份被市场记住,其中的纠结与取舍自然是不被外界感知的,在《欢乐喜剧人》第七季的最后舞台,他借作品中对友情的演绎带出自己音乐作品《小小星球》,其实也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在坚持自己的热爱。
王宁则用决赛作品《废柴兄弟之相逢》,让曾经一起创作出情景喜剧《废柴兄弟》的朋友重聚,编剧、演员、主题曲唱作人都出现在《欢乐喜剧人》第七季的舞台上,那一刻王宁的笑容毫无疑问是发自内心的。德云社相声演员孔云龙在决赛舞台上演绎的作品《赏金相声人》也一样,不仅喊上多位师兄弟共同完成表演,也将相声的腔调和味道融入到了这个相声剧中,在有剧情的舞台上仍然“惦记”着相声,可能也是孔云龙对喜剧理解的另一种表达。
节目中大多数喜剧人在最重要的舞台上做个人化、作者化的表达,应该说是市场主流价值观趋势下的不谋而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的爆发,当下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表达自我,尊重个性化的兴趣与选择,每个人都有勇气展示自己,促成了如今主流市场对个性化价值的追求。也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才看到了《欢乐喜剧人》第七季中众多借舞台抒发自己的表演,也更容易与这些作品实现共鸣。
喜剧节目走过七年,需要的不仅是变化,更需要能够紧跟时代的脚步。《欢乐喜剧人》第七季中的喜剧人,用表达自我的方式贴近了当下市场的主流价值观,在内容中更敢说出自我了,在喜剧的外壳下输出真我,也是这一季节目越往后越好看的原因。
“欢乐人”进击“喜剧人”,或许是喜剧生态重构的开始
《欢乐喜剧人》第七季中众多喜剧人们在节目后期敢于做自我表达,一方面是市场大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前期喜剧“新生”的表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
这一季节目相比以往做了一次大胆的调整,在喜剧人竞演比拼基础上,增加了从“欢乐人”到“喜剧人”的养成。节目前半段,来自不同领域的秦霄贤、张大大、范湉湉、李艺彤、熊梓淇、纯情阿伟,走进各大喜剧厂牌,与喜剧前辈共同创作新作品,不仅给节目增加了新的看点,也促成了新老喜剧人间的交流。
不能说来自偶像领域的李艺彤在喜剧作品中添加自己擅长的应援式唱跳,对其他喜剧人没有形成创作灵感上的刺激,也不能否认来自短视频领域的纯情阿伟在短平快包袱上的尝试,可能影响到传统喜剧人们在包袱设计上的节奏,这其实也是喜剧圈流入新鲜血液的好处。
同样的,这些“欢乐人”也通过《欢乐喜剧人》第七季打开了新的上升通道。演员熊梓淇很可能因其二人转舞台上的表演,能够接到更多喜剧的邀约,一直想要证明自己的张大大,通过多个喜剧作品在努力表现自己的真诚,从“自嗨圈”走出的李艺彤,因为在节目中“放得开、没偶像包袱”被许多观众记住,纯情阿伟也通过登上《欢乐喜剧人》的舞台有了从网红到艺人身份转变的机会。
尽管大多数“欢乐人”没能在节目中走到最后,但他们在节目中留下的一个个舞台作品,总会戳中某一些人,让他们被一些人记住,这大概也是这些“欢乐人”们愿意“跨界”参与到《欢乐喜剧人》第七季中的原因。
过去几年中,“喜剧人”IP更多的是在给中国喜剧人们一个大的集中展现舞台,但节目走了六年戏剧人才也需要新的补充,这一次第七季节目将喜剧的大门开向其他领域,借“老带新”的形式把“欢乐人”培养成“喜剧人”,其实是对喜剧新人培养孵化的一次尝试。
我们都知道,目前我国的喜剧行业基本上只有几大喜剧厂牌能做新人产出,尽管每一个厂牌都在源源不断地培养新人,但优质喜剧人才仍然相对匮乏,《欢乐喜剧人》第七季总导演黄汪樑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点,因而在今年也把“拓宽喜剧人边界”作为了主要思路,让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尝试喜剧表演与创作,也是在扩充“喜剧人”的队列。正如黄汪樑所说,“喜剧元素是选秀、真人秀等综艺吸引观众乃至破圈的重要方法,让观众发笑的喜剧能力,或许不仅掌握在专业喜剧演员身上”。
而从这一角度而言,“欢乐喜剧人”这一节目IP,或许也在从展示舞台实现进化,成为了拥有孵化喜剧新人能力的“平台”。
像这一季节目里的助演王皓,也因在多个舞台作品中展现喜剧实力而被观众发现,除了弹幕上长飘过“这个助演真不错”之外,也有网友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为了找到他而求助,“看完欢乐喜剧人,终于找到你”、“大哥你要火啊,这一季我最爱你了,一定要火”,王皓微博下也充斥着对他喜剧实力的认可。
《欢乐喜剧人》第七季让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领域艺人加入到喜剧生态中,更多喜剧新人展现了不俗的实力,这些或许都会在未来重塑“喜剧人”这一群体的结构,从而让整个喜剧圈更多元、更丰满,同时也让更多喜爱喜剧的人能够走进喜剧。
用创新发起挑战,《欢乐喜剧人》看重的是喜剧发展的未来
从节目赛制的创新到“喜剧人”构成的创新,《欢乐喜剧人》第七季多方面的尝试,或多或少在面临着对老观众“审美习惯”的挑战,不再是单纯的喜剧人竞演,让非专业喜剧演员做喜剧表演,这些很可能会让部分老观众不适。
但不能否认,这些创新不仅促成了喜剧人创作方面的新火花,也为喜剧节目可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考。喜剧节目可以做养成吗?如何在新老喜剧人水平存在客观差距下仍能让节目好笑好看?这些问题在《欢乐喜剧人》第七季中不一定都有标准答案,但至少节目敢于向这些问题发起挑战。
创新是所有综艺创作者的永恒命题,不过创新的目的不是眼前,而是未来。如果喜剧节目永远止步于专业喜剧人的竞技,早晚也会变为观众的审美疲劳,尤其是在短视频这样可以快速放大笑点的形式流行后,如何用长内容继续击中当代人的笑点与观众,就是喜剧节目们急需思考的。
对节目新模式的探索,对市场接受度的试水,为行业提供新人孵化的助力等等,《欢乐喜剧人》第七季已经做出了多方面的尝试,这也是这一季节目带给行业的最大价值。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