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和大家分析过打工人的工资真相、学历真相、年终奖真相,从工作聊到钱包,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这个话题——这届年轻人,已经开始负债了。
平时精打细算、计算外卖满减、抢打折促销,但等到月初打开花呗账单,工资瞬间见底。“变富”的梦想没发实现,“变负”倒是很快……这样的年轻人大有人在。
在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展示自己的负债数额。豆瓣小组“负债者联盟”曾上过热搜,在这里,遍地野生贾跃亭——随便点进去几个帖子就让人大跌眼镜。
00后负债40万,不知道何去何从;大学生负债5万,觉得自己压根没买啥……全员欠债变得越来越普遍,年轻人的钱包又是怎么被掏空的呢?
普遍负债的年轻人,钱去哪了?
“负债”听上去非常可怕,但其实“债”和“债”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你背的债是房贷,那不用担心,很多人和你一样——有房贷还是件好事,房贷的利率相当低,相当于你从银行占了便宜。所以,大部分人会把这笔投资性负债当成对抗通货膨胀的武器。
当然,前提是你把住房作为刚需,而不是炒房,现在早就不是炒房的黄金年代了。
但如果你背的债是过度消费造成的,你就需要给自己敲个警钟了。消费类负债带来的坑,比你想象中还要可怕很多——它影响的不只是你的短期消费能力,更是在抽空你未来十年、二十年里对抗风险的底牌。
在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转折期,资本回报的增速会大于包含劳动在内的其他回报。换句话说,一旦习惯了负债,不再有意识地去做收益再投入,哪怕你再996、再年薪百万,也跟不上物价变化和阶层变迁的节奏。
举个例子,有个朋友在北京做房地产中介,三月初刚卖出去一套530万元成交额的房子,但去年12月,这套房子还只要480万元。2020年,北京市的收入中位数为6906元,靠着一套老破小的旧房,房东在三个月里就差不多赚到了一个普通打工人六年的劳动所得收入。
钱能生钱,但对于那些没有家底的人来说,负债意味着你不仅没有资本去捡起金融杠杆,反而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去处理“烂尾”的钱包。
苏宁金融曾在自己的平台上随机抽取了400万个1980-1999年出生的贷款申请人,进行数据分析。结论显示,刨除房贷,80后的平均贷款达8.01万元,90后的平均贷款也有3.18万元。
其实,清楚知道负债总数的人,好歹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过盘点,但更多的人是在稀里糊涂中越欠越多。招商银行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显示,整个2020年,信用卡贷款的逾期额比起2019年同比增加171.7亿元,这还仅仅是一家银行的数据。
当年轻人的负债变得越来越普遍,信贷平台们就开始伺机而动了。
借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
你透支过信用卡吗?你用过互联网上的某呗某条和某借吗?如果不想因为暂时还不起卡债上征信名单,影响以后的贷款信用,很多人唯一的选择就是踏出危险的一步——分期。
我们用某商业银行账单的分期页面做个计算,假设人均信用卡欠债3.18万元,分期12期的结果是每个月还款2650元,再加上名为手续费、实为利息的支出,到最后你要多掉血2518元才能还清债务——年化利率最高能达到18%。信用卡的生意实在太好赚,以至于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最后的归宿都是金融。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
京东有某条,阿里有某呗,打车的滴滴,做旅游的携程也都有借钱服务,就连新浪微博这种和“买买买”无关的社交软件也叛变赛道,推出了“新浪有借”。
这些App,会在你刷手机的时候竭尽所能地跟你暗示:“求求你,让我借你点钱吧?”你以为互联网产品是你的娱乐工具,实际上,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做你的债主爸爸。
为了当上债主,这些平台对收入不高、消费观还不成熟的学生党简直“友好“过了头。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就能得到几万元的借款额度,虽然要加上不算低的利息。很多人在按下提现按钮的时候,可能完全没概念自己即将为此付出什么。
年轻人管不住自己的手,那就只能通过监管平台来整顿。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政府一再强调要严格管控互联网金融。
上个月,#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词条被顶上了热搜,这已经是印象里国家第三次规范学生贷款了。
2009年,银监会第一次叫停了学生信用卡业务。第二次发生在2016年,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共同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的监管力度,而这最新的第三锤,则是银保监会、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央行五个部门联合发文,面向所有小额贷款公司开了一场无差别扫射——连拿着正规牌照的某呗都不能幸免。
虽说这些平台只是给了额度,花不花、怎么花还是取决于个人选择,但拦不住有些消费不理智的年轻人。
欠债的根本源头,还是每一个自欺欺人的自己。消费主义告诉你,你值得更好的生活,却没有告诉你,如果没计算好自己的承受能力,可能到最后什么生活都没了。
攒钱,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买买买”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生活,但投资自己一定可以。要想不变成被债务掏空的年轻人,还是要按紧自己的荷包,科学消费。
首先,在掏钱之前,建议你为自己的消费分个类:搞清楚哪些是资产类消费,哪些是负债类消费。标准很简单,能为你带来收入的,都可以归为资产类消费,花多点问题不大;而纯粹为了获得愉悦感、无法带来后续收入的可以归为负债类消费,在保证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最好尽量缩减。
比如你是个文字工作者,买一台电脑能给你带来稿费收入,那么这台电脑就算是你的一项资产,但如果你为了玩游戏而买电脑,这就叫做负债类消费。
接下来,充实钱包的关键是随手培养记账习惯。建议大家准备两个账单,类似交通、水电、一日三餐,这样必要的支出记在一个帐单上,除此之外的消费可以单独罗列。到了月底,你需要分析一下非必要账单——你一定能感受到这份账单上到底有哪些消费,其实并没有给你带来足够的价值。这样,下次遇见类似的情况,你就会知道绕道走。
关于记账App,钱迹、鲨鱼、口袋记账的口碑都还不错。你可能觉得自己不记账也能知道钱到底花哪儿了,但其实过了一星期,甚至仅仅过了三天,你就很难记得上一次花出去一百元是为了什么。所以,记账越早行动越好。
再进一步,你需要改变消费观念,这能帮你彻头彻尾远离负债——提出过低欲望社会概念的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曾说,日本人喜欢买过度包装、大小一致的车厘子;那些品相没那么好、简单包装的车厘子因为无人问津,最后只能倒掉。这样做的结果是,车厘子的价格越抬越高。
对附加价值的过度要求,带来的必然是高昂的价格,可惜的是,在各式广告的熏陶下,我们也会陷入到群体无意识地追求附加价值的陷阱中。
如果能做到人间清醒,只为核心价值花钱,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省下不少开销。电动牙刷是为了刷牙更彻底,不要为了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新款而多花几百元。水杯就是为了喝水,两百多块的星巴克季节限定塑料杯没有必要。
但很多人似乎觉得,这样抠抠索索地省钱也只是省下些小钱。那么,要想“成大事”,推荐你使用365攒钱法。
这是在社交平台上流行过的一个挑战,制作一张表格,写上1到365的数字,每天挑一个数字划掉,往自己开设的攒钱账户里打上相应的钱,一年之后你将会收获66795元。如果你是学生党,从0.1写到36.5也无伤大雅。这个挑战的关键是培养你的执行力。
在致富这件事上,除非你是富二代,归根到底考验的都是执行力——普通人定不下“先赚1个亿”的小目标,都是靠小钱撬动了大机会。
想当年,如果刘强东没有攒下12000元去创业,今天可能也就没有1.05万亿港元市值的京东了。
烽巢网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后浪研究所,作者 :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