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开幕前,百度和华为分别发布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路测短视频,在用户中激起强烈的反应——自动驾驶真的不远了。
百度和华为带来的不止是预热,而是今年上海车展最重要的主题。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量产还是行业最关心的话题,但是今年以来全行业的关注度明显在向自动驾驶迁移,甚至今年被大家称为智能化元年。而在这个元年,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格局初显。
热点迁移,智能化渐成主角
新能源汽车过去几年一直处于风口中,在技术不断成熟、量产逐渐爬坡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预期不断放大,以至于去年特斯拉、蔚来这样的造车新势力股价疯涨。今天来看,资本市场对他们预期已经基本释放,接下来一轮的热点将向智能化这个阶段转移。
去年12月,文远知行宣布完成宇通集团的2亿美元B1轮战略投资,这也是中国主机厂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最大单笔投资。3月初,字节跳动将投资中国自动驾驶初创企轻舟智航的消息传出,轻舟智航脱胎于Waymo,专注城市复杂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巴士方案。2月初,国际投行瑞穗(Mizuho)将百度的目标股价上调至 325 美金,并将其对 Apollo 的估值从 200 亿美金上调至 400 亿美金;前不久小米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此时其已经拥有相关专利达834件……
不仅是资本市场,从上海车展透露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到,各类企业的注意力也已经向智能化迁移。此次车展,传统车企来始强调车的智能,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都将自动驾驶配置作为新车亮点。华为加大汽车行业筹码,在车展前就以极狐新车高调亮相。而大疆也跨界入场,发布有关于汽车自动驾驶的相关硬件及技术……
其中深耕智能驾驶多年的百度更是首次大手笔以独立展商身份参展,携乐高式升级版“智驾”、“智舱”、“智图”、“智云”(以下简称四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一整套智能方案可以自由组合,重新定义智能汽车新标准。其中,“智驾”是基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打造,是全球最强的自动驾驶量产引擎。该引擎具备了全域驾驶自由能力,包含全球首个基于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行车域解决方案ANP与全球首个已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泊车域解决方案AVP。
百度Apollo正式由幕后走向台前,不仅开启了全球首个AVP量产车型威马W6泊车体验,实现“泊车自由”,还首次重磅开启试乘体验基于Apollo 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ANP,实现“行车自由”,展示全球首个支持中国复杂城市道路的领航辅助驾驶产品。
走进车展,最大的感受有两点:第一点像百度、华为、阿里、腾讯、文远、大疆、小马等这样的技术类企业在展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第二是各个品牌在介绍新车时智能已经是标配,“L4”一词更充斥着整个场馆。
过去几年,赛道集中在新能源、电气化领域,传统车企转型,新造车势力入局。现在,汽车正在进入下一个竞争阶段----智能化。如果说电气化是对汽车动力的改造,而智能化则是对汽车这个产品品类重新定义的过程,如同当年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演进。
麦肯锡最新研究预测,中国在未来10年很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至2030年,中国大概将有800万辆的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此前,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曾预计,到2022年,L1至L5级别全球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50%以上,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渗透率则将增加至70%。
大幕开启。
赛道大开,格局初现
智能汽车的实现,是一个更加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难度远远大于一部智能手机。所以,我们看到不同类型的企业从自身优势出发进入这一领域:比如传统的造车汽车,新造车势力,互联网巨头,ICT巨头,初创公司,跨界明星企业,纷纷盯上这一巨大的潜力市场。
就以自动驾驶技术来看,主要分为两派实力企业:一是以蔚来、小鹏、理想新造力势力为代表的自研派,他们垂直整合整个产业链,用自研实力推进自动驾驶。二是平台派,以百度、华为等平台型企业为代表,他们提供完整的技术并通过开放的生态,持续升级迭代,推动产业向前演进。
自研派有些像智能手机领域的苹果,垂直整合,是一个相对封闭、但又高效的系统。而平台派则像智能手机的安卓,是一个开放生态,由谷歌这家很强的技术公司做底层支撑,整合全行业的软件、硬件、技术,协同创新。
未来在智能汽车领域格局会不会也是几家苹果、安卓共存分食,还不好说。自动驾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革命。这场战争拼的是什么?
在懂懂看来有几点很关键:第一是决心和耐力,第二是技术,第三是生态。
作为自动驾驶的领头羊,Waymo 和百度分别在 2009 年和 2013 年就开始投入自动驾驶研发。以百度为例,仅去年在自动驾驶上的研发投入达200亿,过去累积超过1000亿。自动驾驶从投入研发到商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企业有远见早早投入,也要有耐力坚持长跑。百度经过八年积累,百度Apollo已经进入了厚积薄发阶段,并成功将技术释放到汽车智能化领域,所以此次会以独立厂商的面貌华丽亮相。可以说,在智能化元年,百度就已经成功占位。
技术包括两方向,一是技术的领先性,二是技术的完整性。以百度来看,是一家全情投入AI领域的公司,生于技术,成于技术,一个依靠“技术流”打法的企业。AI是其自动驾驶的优势基因。同时,多年探索已经形成完整的技术架构与产品体系,此次车展以智舱、智图、智云、智驾四大系列构建起Apollo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根据车企不同层级的智能化量产需求进行乐高积木式的拼接组装,以此为不同车型、使用场景提供适配性更强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满足各类需求。
第三是生态,本质上就是你的技术、平台可以吸引多少合作伙伴,给各类伙伴提供什么样的赋能。未来谁是赢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的繁荣度。截至目前,百度Apollo已经拥有210家全球生态合作伙伴,聚集全球开发者5.5万名,开源代码数70万行,并从自动驾驶领域扩展到整个智能交通体系。
这里还必须强调一点,就是先发优势。我们知道,AI的成功依赖的是数据,自动驾驶只有实际路测的里程越长,见过的场景越丰富,成功应对的长尾挑战越多,才会更强大、安全。先进入、先落地、先测试、先商用的企业,就能更早地形成自己的飞轮。从这一点来看,2013年入局的百度比2016、2017才入局的企业处于绝对领先位势。2020年,百度Apollo全球首个多场景自动驾驶运营报告数据显示,Apollo GO是全球唯一在多城开展Robotaxi与Robobus运营的出行服务,接待乘客超过21万名。未来3年,百度计划将Apollo GO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从目前的北京、长沙、沧州全面开放至30个城市,部署至少300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为3000万用户提供服务。
占据先机,扩大优势
今天的自动驾驶领域,有些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混乱。但是透过这次车展,还是能看到明显的实力差距。
从今天产业的进程来看,什么样的企业是元年领跑的企业?
首先是要具备完全无人化技术能力。目前来看,美国的Waymo,国内的百度、文远、小马等公司都具备。但是能做到真无人化的确是很少。在发布会现场,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李震宇现场宣布,百度L4级自动驾驶累积测试里程数突破1000万公里,由L4级自动驾驶技术打造的车型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开启量产自动驾驶真体验“城市任我行”征程。今年年内,百度Apollo智驾区域将会覆盖20个城市的城市道路与高速道路,2023年前完成100城覆盖。
今天企业宣称的技术能力,并不一定是真正拥有的能力。这次车展,我们听到很多企业讲L4能力,但多数都没有正式发布,也没有正式路测,而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只有L4级别路测里程、拥有路测牌照、多城落地运营,才是真正的L4。百度Apollo智驾产品愈发成熟,该产品通过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出的全球最强自动驾驶量产引擎,包含全球首个基于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行车域解决方案ANP与全球首个已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泊车域解决方案AVP。
从这个角度来看,具备完全无人化技术能力、大规模L4级自动驾驶落地能力的公司并不多,目前已有Waymo、百度,以及小马智行、文远等国内初创公司,而蔚来、小鹏、理想、华为等处在第二梯队的企业,具备的则是L2.5级别的辅助驾驶量产能力。
国内对于自动驾驶没有更多公开数据,但其中一份报告可以看出端倪:《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0》显示,仅这一年百度测试里程以112.53万公里稳居榜首,比其他所有竞争对手加起来还要多20倍,总测试里程更是超过700万公里。北京的道路测试难度分为4个等级(R1-R4)。目前进行R4级测试的,仅百度一家企业。同时,全国最高技术等级、最高标准、测试场景最难的开放道路测试资格认证(北京T4牌照),也还只有百度获得这一许可。
从格局上来看,蔚来、小鹏、理想这些自研派,在技术落地上走得相对较慢。平台派中,百度则明显处于优势。
作为行业的领跑者,百度希望能推动产业加速前进,所以在年初宣布下场,与吉利合作打造一款量产车,给智能汽车“打样”。
百度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投入正在被业界逐渐认可。美国投研公司Zacks发表文章称百度正从“中国的谷歌”转变为“中国的特斯拉+英伟达”。特斯拉是美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公司,百度被看作为中国的特斯拉,这是资本市场对其自动驾驶的认可。
此外,Zacks分析师还表示,百度在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领域的积累和成果已经让其成为中国的英伟达。在他看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业务将会是百度未来的主要增长动力,而百度比特斯拉和英伟达的优势更加明显。
智能化元年,百度的飞轮已经成形,无疑将在持续扩大的渗透率中占据先机。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