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速更迭的互联网行业,没有公司能长期保持顶尖的创新形象和酷感,这点对谷歌也不例外。
曾经,谷歌是全球互联网领域满含朝气、机遇及开放的代表。无处不在的创业氛围,世界前沿的互联网项目,不作恶的企业文化,种种因素推动谷歌快速成长为科技领袖,也让它成为全球互联网爱好者的精神图腾。
可近年来,这种感觉虽说不上完全消失了,但也的确愈发稀薄。
一方面,成为巨无霸的谷歌很难规避大公司病和垄断的深渊,面临多宗反垄断调查的它终于从“勇者斗恶龙”里的“勇者”变身成为规则之下的“恶龙”。
另一方面,尽管仍在坚持着眼花缭乱的业务拓展,可从实际经营指标上看,谷歌依旧还是一家以搜索和广告业务为主的公司。
一直到今天,谷歌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于有着先天垄断地位的搜索业务,这与国内的百度倒是同为某种程度上的“难兄难弟”。
不同的是,在拥有这一项利润极高、竞争对手较弱的王牌业务之后,谷歌拿出部分利润投资了大量的新兴、前沿项目,并成功塑造了谷歌在互联网领域的独特认知。
但从目前的结果上来看,谷歌的这些投入并未帮它找到除搜索以外的第二个现金牛,其业务多元化的布局更多只是“看起来”的多元化:创新项目固然能够做到吸引眼球、引领行业关注的目的,可没有成功的商业落地的话,创新很难延续。
回看谷歌曾经的代表性创新业务探索,谷歌地图只是增强了用户粘性,Google Plus成了失败典型,无人驾驶和谷歌眼镜噱头大于实际。
至于和iOS成功分庭抗礼的安卓系统,它倒是称得上成功,也的确为谷歌带来了实打实的利润,不过值得深思的是,安卓的成功与创新本身并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它出现的初衷是为了与苹果竞争,算是一款为了防御竞争对手进攻而推出的跟随性产品。
再来看看谷歌近年主打的几个业务重心,很遗憾,以AI、谷歌云等为代表的业务相对于谷歌的科技领袖地位来说,同样发展一般。
比如谷歌“AI优先”背后的 AI 科研力量,整体来看,其 AI 能力固然很强,可商业化落地程度不够,带来的营收占比存在感不高,这点还是与百度很像。长此以往下去,AI很容易变成企业为了获得高关注高市值的“口号”。
这些年来,谷歌AI最大的名声可能就来自于DeepMind了,由它所开发的AlphaGo围棋 AI因击败了李世石和柯洁,而让全世界感受到了AI的强大。
在这背后,却是DeepMind多年巨亏的财务压力,高投入的确为谷歌带来了AI 科研上的领先,可这种技术先进无法转化为独立的商业模式,这怎么看都有点让人担忧。
同样令人担忧的还有谷歌 AI 硬件,作为最早的一批AI 硬件,谷歌开发的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就像谷歌的其他创新业务一样,在刚推出时广受关注。依托于TensorFlow 深度学习框架的优越性,TPU在AI硬件层面的拓展收获了很大的期待。
期待之后的现实就是,多年之后,谷歌TPU的发展进程缓慢,不但在开放程度上落后竞品,在影响力和商业表现上也比不上英伟达等主要竞争对手。
不可否认,一直到今天,谷歌AI的科研成就都非常先进,可长期与实际落地的脱节让人很难感受到真正的AI“优先”之处。这就像当年号称要全面转型AI的百度,当人们发现它自始至终还是一家搜索公司,AI都用在了搜索上,这一些酷感都将荡然无存。
2015年,谷歌完成拆分重组,旗下核心业务继续以谷歌品牌运营。而那些酷感十足的非核心的业务,比如光纤宽带 Fiber、自动驾驶Waymo、医疗健康 Verily,无人机 Wing,登月工厂( Google X 实验室)等,均以新成立的母公司 Alphabet名义,在“Other Bets”的体系下相对独立发展。
但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刚出现时几乎全都声名鹊起的项目,发展至今只能说整体进展惨淡,其中名声比较大的,光纤宽带 Google Fiber推广进展缓慢,自动驾驶公司 Waymo运营状况堪忧。
还有市场占比可以忽略不计、陷入好不叫座深渊的谷歌 Pixel 手机,发展迅猛但在外被认为不如AWS、Azure等竞品,在内被频繁质疑缺乏谷歌文化的谷歌云。更重要的是,谷歌硬件、谷歌云完全不能为谷歌在创新层面加分,它们的相对成功建立在行业跟随与模仿之上。
随着多年的持续扩张,已经拥有十几万正式员工的谷歌不可避免地在面对“大公司病”,很多公司都会出现的各类员工不满、内耗严重、热衷于“养蛊”等问题难免出现,这让今天的谷歌越来越像昨天的百度:多年后依然重度依赖核心搜索业务,创新转型无疾而终,公司争议不断出现。
固然大公司病是所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难以规避的问题,但对于硅谷创新代言人身份的谷歌来说,这种现状尤为令人失望。
好消息是,谷歌在创新研发上的成绩依然还能称得上是全球互联网创新最佳代言人,它在很多领域的前沿研究铺设了未来科技基础设施。坏消息是,业务整合、前沿技术商业化、企业文化和劳资矛盾等问题并未很好规避,这些问题在快速更迭的互联网行业不容忽视。
在国内,百度的境遇可以给到谷歌直接参考,同样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名利双收,同样是在核心搜索占大头的前提下谋求转型,可百度BAT地位被取代的故事告诉我们,谷歌手里的时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长。
曾经,更聚焦软件创新、更靠近学术界的谷歌被誉为带有工程师的理想主义色彩,人们觉得它不计较暂时盈亏、将很多的资源倾注到一些更具未知因素的项目中去是一件很酷的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可感知的创新一样重要,学院风的“技术傲慢主义”可能对全人类的贡献很大,但前提是要保证在自己生存的基础上。
眼光严苛一点来看,谷歌眼镜的确很酷。但如果你记性好一些,当年的苹果电脑、苹果手机也很酷,每个时代的头部公司都会有各种酷酷的概念推出,可这样真的很有技术含量吗?砸钱聚焦前沿科技这件事很多人都在做,如果没有落地结果的话,你很难说谷歌做的有多好。
毕竟,昂贵的玩具无法改变世界,把创新真正送到每个人的手上,才是有意义的创新。而在搜索和地图产品之后,谷歌离这种创新已经很远了。
烽巢网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旧叔笔谈,作者 : 旧叔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