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届年轻人的梦想,已经是“窝在床上”了。
下班回家,拖着疲惫的身躯,一头栽倒在床上,只想一睡不醒;到了周末,枕头和被子填满了本就不多的休息日,约饭、看展、甚至谈恋爱,还没有躺在床上快活。
眼看着被窝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梦想,就有老一辈出来发话了:年轻人,别老躺着,还是得站起来。但问题在于,窝在床上是不是就等于彻底认命?躺在床上的年轻人,真的站不起来了吗?
这届年轻人的梦想,就是窝在床
与其说被窝是年轻人的梦想,还不如说,它才是最后的庇护所。承认吧,“摸鱼”创造的小确幸,已经完全不足以抵抗加班带来的压力。
你以为你“带薪拉屎”是在反向剥削资本家,资本家反手就给你在坑位上加一个计时器,给你带来 360°敞篷式全景的社会性死亡。
隔壁刚拍出《我!到点下班》,立刻有人引进了翻拍版本——《我喜欢加班的理由》。
好家伙,喜欢加班还用得着理由?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就是房价特别低、压力特别小、喜欢的人随便一追就能追到的生活吧?不会吧?
更别提有些学校《摸鱼学导论》课还没上完呢,同校的另一位教授就开始抨击年轻人,先声称自己是“小镇做题家”,又接着劝年轻人勇敢站立,喜迎加班。
而那些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小镇做题家”,其实早就已经开始自嘲“985 废物”了。
豆瓣的“靠利息生活”小组里,全组都充斥着疯狂的“35 岁必退休”氛围,而“今天消费降级了吗”小组每天都在痛哭流涕,反思自己过去盲目消费升级的一念之差。
听起来不仅没有半点想薅羊毛的意思,反而还在变相提倡节俭不浪费,真不知道有什么可耻的。
有的人已经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中选择彻底退出,开始了“低欲望”生活:每年只打一两个月工,余下时间就回出租屋的温馨小床,只保证基本生理需求的供给,每天两顿饭即可维持地球人外型。
实在烦了,可以去考个演员证,在横店扮演尸体,赚钱的同时还能休息,不失为另一种新颖的方式。
说白了,就是已经有一部分年轻人先看透了社会对“成功”的唯一指向,拒绝一种被宏大叙事中的“成功”、“优秀”、“正确”所绑架的生活。
与其说这份宣誓是年轻人的“懒惰”,不如说,是因为这届年轻人已经勘破了生活的真相,那就是不管怎么努力打工,发财的也只有老板。
我不想努力了,但这真不怪我
也别忙着怪中国年轻人想躺着的心。看看疯狂加班、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工作岗位、以及在恋爱上越来越现实的 95 后,也能窥得一丝崩溃的前兆。
迫于疫情原因,2021 年的国内秋招市场涌入了大量留学生,人数相比往年甚至趋近于翻倍,而这些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高达 65%,并且相当一部分人都毕业于海外名校。
总有人在校招里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在社招中与那些更有经验的跳槽者激烈 PK。
那么社招会不会好一点呢?毕竟已经毕业了好几年的年轻人好像都有花呗、信用卡、房贷车贷消费贷要还呢,看上去这些 90 后不太敢随便跳槽的样子。
事实往往胜于雄辩,那些不想挪窝的年轻人往往都捧好了政府和事业的铁饭碗,就连 97 年毕业的男明星昊然弟弟,都在去年年底以应届生身份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考公的魅力简直令普通人难以拒绝。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也不是不行,前提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20 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每年有大约 54.5 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SCD),过去心源性猝死的人群都以老年人为主,而现在,熬夜加班和过劳肥带来的健康问题,都让猝死的镰刀不分昼夜地收割起年轻人来。
只能说,这届年轻人需要珍惜的不止是头发,还有其它更重要的身体零件,以及日渐被压缩的个人生活。
生活不易,年轻人叹气。即使这个世界已经卷成这样,年轻人还是在努力。
植发很贵,所以西二旗的程序员一边熬夜,一边努力打工赚钱去植发。
买房很贵,所以许多年轻人一边拼命打好几份工,一边努力存钱攒首付。
35岁危机很可怕,为了防止被裁员,越来越多年轻人一毕业就开始了副业、额外技能两不误的斜杠人生。
保尔·柯察金写下“我将如何度过我的一生”时,肯定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事情会变成你无需考虑如何度过一生,只需要考虑应该如何度过毕业后的十年。
既然青春反正也留不住,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正经事。
兜兜转转,忙碌了一大圈,年轻人发现自己想要的生活,只不过是能坚持自己想要的、过好自己已有的生活,而这个愿望,根本不需要这么努力地卷到疯狂。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到底什么才叫活着?活着,无非就是在探索人生的时候,获得一些珍贵又自由的经历。
最近,有些年轻人开始主动地玩起了“城市探险”的游戏,一群白天卷到发慌的年轻人,到了夜晚就成群结队,打着手电,戴着安全帽探索废弃的工厂、溶洞、荒无人烟的游乐园,黑夜的城市和白天看起来大相径庭,这无疑是那些热爱城市生活的人才会主动参与的活动。
其实,一部分年轻人早已经站起来了,有人早就趁着地铁站与公司通勤的衔接路段抽空偷偷滑板,也有人雷打不动地到点下班,为了穿过大半个城市去舞蹈教室中跳舞。最近甚至有人为了参加半马,不惜跑上二十公里去上班。
热爱和对生活的坚持才是站起来的核心力量。
据小红书今年发布的《五一假期旅游出行报告》,“露营”的关键词搜索量比去年同期上涨230%,相关笔记多达26万篇,“滑雪”也有超过22万篇和 1200项相关的户外用品分享,哪怕是更小众、更花钱的冲浪,也令人震惊地拥有超过 16万篇笔记的分享。
从这些爆发的户外笔记里也可窥见一斑,这些积极探索生活的人有着惊人的分享欲,其中不乏许多男性用户。
年轻人挺想站起来的,只不过站起来的地方得由年轻人自己选择。
真正的自由就是探索个人作为唯一载体的生活,有个智能手表的 slogan 是这么写的:“探索,让生活更自由。”
年轻人对重返真实世界的渴望,正在城市的街头勃发。
无论是越来越多和广场舞大妈们抢占领地被玩滑板的年轻人,还是因为堵车选择骑行上班的格子间白领,又或者是北京城市里每到周末爆满的羽毛球馆,都在无声地说明,假如可以,无人甘愿消沉下去。
毕竟,前进的方向,永远应该只由你自己说了算。
烽巢网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网易科技 ,出品 :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作者:柳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