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哪都好,就是续航不行、充电太难。”这是绝大多数电动汽车车主的心声。使用体验不好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板,即充电桩不足、充电桩难用等基础配套服务跟不上。
纵然在政策、投资、市场接受度、产品体验等维度,新能源汽车的长板足够长,但充电这个短板也足够短,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要补上这一短板,根本的方法自然是加快建设进度、扩大充电桩总供给量。但这需要漫长过程,在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该如何破局?
百度地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高效整合全网庞大的充电桩数据,结合AI地图的导航实力,帮新能源汽车车主提升充电和出行体验,缓解当下供给矛盾。
新能源汽车面临两个不平衡
前段时间,为了跟中国电动汽车竞赛,美国总统宣布启动一项高达1740亿美元的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的计划,还表示“中国现在领先电动汽车竞赛,这是事实。”
国际能源署《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92万量,将近一半,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截至2021年3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至551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1.92%,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4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53%。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售量将达到国内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第一个不平衡是新能源汽车增长与充电桩增长之间的不平衡。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有目共睹。数据显示,2021年1-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3.3万辆,同比增长3.1倍。与电动汽车销量动辄2、3倍的增长相比,充电桩的建设增速就显得缓慢很多。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182.7万台,同比增加42%。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未来10到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亿台。按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车桩比1:1的比例计算,未来10至15年,我国充电桩建设存在近亿台的天量缺口!
第二个不平衡是充电桩利用率的“贫富不均”。
充电桩供不应求的同时,利用率的“贫富不均”更让充电的焦虑雪上加霜。阿尔法工场研究院2020年10月底获取的数据显示,中国公共充电桩行业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在充电桩铺设最多的北京、上海,使用率仅有1.8%、1.5%。这意味着,充电桩市场“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上述两种不平衡带来的结果是,新能源汽车车主总是感觉充电困难,充电焦虑。赛迪智库对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调查显示,充电难和远行难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占比分别达56%和51%。
面对这种局面,能否“硬件不够、软件来凑”?
消除充电桩信息不对称
一直以来,消除信息不对称都是互联网带给人们最大的价值之一。从电商带来商品价格透明、买家评价,到点评网站的用户口碑,再到二手房交易平台推动真实房源......信息不对称的消除,改变了人们对某个行业的认知和体验。
回到充电桩行业,充电桩具有天然的“隐身属性”,它可能建在楼宇的某个角落,也可能在停车场的某个角落,平时开车路过很难注意到它,即便注意到了,也到了指定地点,可能还需要花费时间才能找到具体的充电桩。某种程度上,车主和充电桩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地图导航是消除这种不对称的有效方法。
百度地图率先整合全网充电桩数据,原本注意不到的充电桩得以呈现在车主眼前,相当于扩大了针对个体车主的供给,也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尤其百度地图的“找桩攻略”类似“充电路书”,打通了充电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五十米,以实景展示的方式,让用户避免“到了充电目的地,仍找不到充电桩”的窘境。
在此基础上,百度地图更进一步,结合AI地图的导航能力,上线了新能源导航功能,并做到了对车主的“行前行中全覆盖”。
新能源汽车车主在上车时输入目的地,百度地图可自动规划出充电路线,满足车主行车期间的就近充电、沿途充电、目的地充电等多元需求。在行驶途中,百度地图还可根据用户的车辆续航、路线信息、充电偏好,做到推荐充电站的实时展示、语音播报充电站信息、路线展示周边充电站等等,让行车途中充电无忧。
可以说,百度地图搭建了一个连接车主与充电桩的数字化网络,既扩大了针对个体车主的供给,也有助于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缓解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在供需矛盾短时间无解的当下,百度地图的做法对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来说,是个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百度地图在前端呈现出来的数字化充电桩网络,源于看不见的后端的努力。这种努力,一方面体现在长期数据整合和AI层面的积淀,另一方面体现在围绕用户需求持续进行的产品创新迭代。
在此前举办的百度地图生态大会上,百度地图透露,已实现了90%数据生产环节AI化、道路里程覆盖超1000万公里、日均位置请求突破1200亿次、日均轨迹里程达20亿公里的数据和技术积累。这些积累让百度地图向精准、分层的方向发展。
在精准维度上,百度地图推出车道级导航、AR实景导航、室内导航等新体验。在分层维度,百度地图不再只是一张地图,而是一摞地图,除了常见的地图界面,还有热力图、医疗地图、充电桩地图、环境地图等等细分场景地图,满足用户多元生活需求。
这些积淀,正是百度地图新能源导航的基础和底气。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基础设施。从驿道、驿站到高速公路、高铁,道路的升级也带来地图的迭代。如今,充电桩作为七大新基建之一正如火如荼发展,它将再一次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获取能源的体验。
前不久,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从政策、技术、资金等多角度,进一步扫清充电桩建设障碍。国泰君安证券预计,随着新基建、建站补贴等政策加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快速推进,预计2020年至2025年累计市场空间超千亿元。
这是个潜力巨大且不同以往的朝阳产业,更关键的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充电桩的建设具备了数字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业内人士看来,充电桩的建设不仅仅是建桩,更是建设一个智能充电网络。它需要跟智能电网、物联网、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技术紧密结合。
与此同时,地图也在迭代升级。在数字经济时代,地图沿着“工具-平台-生态”的方向演进,早已不仅仅是指引方向、导航的工具,而是人们享受智慧生活的助手。百度地图也正在从国民出行平台向AI新基建数字底座跃迁。
在百度地图构建的交通领域数字底座中,包含“1+1+1+N”的能力体系,即一张图、一张网、一中台和不断可持续扩展的N个场景。而充电桩地图和新能源导航就是N个场景中的重要一项。
在充电桩领域,百度地图是业内率先整合完成全网公共充电服务的地图产品,已与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南方电网等主流充电服务品牌达成合作,线下充电站覆盖范围达到98%。
从点状的充电桩入手,百度地图构建了基于出行的线状、面状的充电桩网络,这个网络不仅满足充电需求,还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出行全程的服务需求。始于充电、成于出行,这是百度地图抢占新能源出行市场的打法。
【结束语】
当我们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汽车产业遭遇百年未有之变局。其中最典型的变化是软件重新定义汽车,软硬一体化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主流道路。在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服务网络——充电桩领域,也同样需要软硬一体、软硬协同发展。
目前,百度地图正以软件的优势来弥补充电桩硬件的不足,助力软硬协同。事实上,也只有软件跟硬件相互匹配,才能缓解充电桩自身及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平衡,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