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所取得的成就让人们叹为观止,以前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些该领域大佬们所规划的蓝图、概念当中,存在着半信半疑,现在已经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无论是alphago与李世石的对战、还是与柯洁的较量,无不让人感到惊叹。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类的焦虑,有人担心“奇点”的到来会让人类与机器人结合,担心科幻电影里机器人统治人类的桥段会出现,一种惶恐的情绪开始蔓延开来。
创新工厂李开复近日在美国知名科技网站Wired专栏发表的《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一幅蓝图》中公开的评论过这种反乌托邦言论,“基于我在人工智能领域37年的经验,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这类耸人听闻的预言并没有切实的工程基础。科幻小说主要是幻想,而不是科学”。笔者曾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完、并对这篇文章进行较深度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尽管AI给社会带来的变革比工业革命规模更大,来势更迅猛,并且随之发展起来的机器人取代人类众多的工作,但人工智能一定不会取代人类。
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才是最好的蓝图
我们不防回顾一下,这些年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成就和革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10年“深度学习”技术的发明。到2011年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后,人工智能就开始了狂奔似的发展。只要在某一领域拥有足够多的数据,深度学习就能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学习海量数据中规律而优化其中的功能性目标,比如“围棋大战”就是深度学习的产物。
至于机器人取代人类大部分工作那是必然的,是社会进步必然的结果。未来一些简单的、固定的、重复性高的工作都会被机器人取代,常见的就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工人、司机、快递员、电话销售、出纳及许多其它职业,都会由机器人来担当。然而还有一部分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像一些需要灵活的头脑、更高身体协调性的工作,机器人是无法做到的,比如创意总监、演员等等。
对于了解人工智能或涉足这一领域的朋友肯定知道,人工智能只能在单一领域里面进行应用、甚至可以迅速赶超人类,但是它无法像人类一样可以进行跨领域的思考,在不同的领域具有高思维、高逻辑的能力,因为人工智能主要是基于大数据而存在的。也就如李开复说的“人工智能是运行在单一领域里的‘狭义’的应用,由人类严格控管”。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和理性的去看待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影响,比如人工智能将帮助人类完成多数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而其所带来的巨大悬殊则由充满人性光辉的机会来弥补。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才是最好的蓝图。
爱是我们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
李开复在《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一幅蓝图》文章中讲到一句话,笔者认为这是我们一直都无法把人工智能和人做区分开来的最好的诠释,“我们与人工智能如何共存,取决于我们如何将机器无法取代的人类特质真正发挥出来。而人类能够提供给彼此的最佳特质,是我们具有爱的能力,爱是我们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
的确,人类是一种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会经历生老病死的生物,而这些机器人是没有的,不仅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试想一下当人和机器进行某项目的比赛,如果是人赢了,他会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和感情的流露带动周围的观众,而如果机器人赢了,除了能赢得仅有的掌声之外,并不会有多余的表现,AlphaGo的人机大战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我们时常在科幻电影中可以看到机器人有感情、有思维、有思考,甚至和人类谈恋爱,那不过是因为人们对机器人有一种趋于人类的一种瞎想,而演员在表演中也充分运用了自己对爱的认识。爱是机器人的缺失,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缺失,导致机器人永远都无法取代人类。比如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创造了一台机器人,但是现在想要终结它的寿命,可是因为一些原因改变了主意。如果要是人类的话,会对你感恩戴德,而机器人并不会因此改变人生观,对你表示感谢或感情上的流露。
人工智能势必会取代人类众多工作,但我们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也无法阻挡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冲击,但是我们可以理性的去看待它、并接受它。利用机器人的优势去帮我们快速的实现简单、重复性高,有些人类无法快速完成的工作,而人类将用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具有逻辑性、创意性、创造性的工作和研究。这样不仅不会耽误普通工作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更多的人投入到具有创造性和科技领域研究从而加快社会的发展。也真正实现人类与机器人共存最理想的状态。
最后,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管是对人类还是社会都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我们不能因为惧怕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取代人类工作、甚至人类而去阻止它。我们要发挥人类的独有的特质、特征去胜任新的工作,比如需要感情投入的服务行业。要让机器做机器擅长的事,人发挥人具有爱的特质,真正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